​支部建设案例——若水文化启智润心,水利精神培根铸魂

2022-06-18 16:01:31 张守平

一、前言

党支部第一书记张守平主持的《水工建筑物》课程被教育部评选为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团队荣获国家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支部7名教师荣获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沉甸甸的荣誉背后,凝聚着党支部“若水文化启智润兴、水利精神培根铸魂”课程思政课程育人模式的特色与创新。

二、主要内容和做法

(一)深学笃用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实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要求全国所有高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既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又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使命担当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学思践行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方法

1.精心打造课程思政内容特色,“若水文化”润心

支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建构若水文化育人的特色,汲取水利万物而不争、避高趋下而不张扬,水滴石穿而刚毅、遍予而无私,润物细无声的奉献、有容乃大的包容、海纳百川的广博、奔流到海不复还的追求、沉淀净化而不污淖的至善、至柔、至刚、至润、至容、至博、至远、至清“八至”若水文化品质,同时,还深度挖掘大禹治水的忧国忧民、李冰父子的远见卓识、水利匠人的精益求精、九八抗洪的公而忘私等历史故事和新时代育人内容贯穿到课堂教学之中,建构“若水文化启智润兴”课程思政育人特色。

2.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水利精神”铸魂

自古以来,老子“上善若水”的思想,激励人们秉水之魂,明水之道,悟水之能,行水之善,立水之德。支部充分挖掘水文化的精髓和财富,传承中华民族悠久治水史中孕育的大禹精神、都江堰精神、红旗渠精神、九八抗洪精神、三峡精神、南水北调精神等优秀治水宝典和精神财富,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实现水利精神培根铸魂,课程思政育人润物无声、教化无痕。

3.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典型案例”育人

支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改革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一是榜样示范。通过历史名人故事、现实水利匠人榜样事迹教育学生敬业爱岗、守正立德。二是案例嵌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一个知识点,一个案例、一个启发”,增强思政育人的落地性、丰满度和立体感,为学生乐学增效提供支撑。三是文化润育。即将若水文化的“八至”精神贯穿到课程之中,陶冶润育学生,使之成为学生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四是环境濡染。通过学校百米水文化长廊、千米水文化石雕围墙、万人水文化广场群和水文化育人成果展馆等环境濡染、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让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于心、规范于行、出彩于人”,学生品学兼优,教师德技双馨。

(三)固化凝练课程思政的特色与创新

1.创新“若水文化”培根铸魂的课程思政特色

将“八至”若水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是支部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创新。通过“若水文化”培根铸魂,实现学生立德敦品、修身育人,培养学生“上善若水”的品德,“海纳百川”的胸怀、“流水不腐”的勤劳、“滴水穿石”的坚韧,润物无声的奉献、奔流到海的追求。让学生以水为师、以水承业、以水修德、以水笃行、以水明志、以水铸魂。

2.创新“境、堂、戏”启智润心的课程思政模式

支部教师探索出“境、堂、戏”启智润心的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打造水文化育人之“境”,凸显浸润育人功能;构建水文化育人之“堂”,凸显教学育人功能;创作水文化育人之“剧”,凸显体验育人功能。我们的“境”就是通过水文化育人的制度环境和校园环境,实现环境浸润育人;“堂”就是通过构建“1+3+N”水文化教学课堂、校园水文化素质拓展课堂和水文化社会实践课堂,实现课堂教化育人;“戏”就是通过编排水利文化系列剧目、三峡文化系列剧目和历史水文化系列剧目,实现戏剧体验育人。

3.创新“典型案例”濡染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支部教师采用了思政元素嵌入和专业知识渗透相结合的榜样示范、案例嵌入、文化润育和环境濡染等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其中“思政元素嵌入”讲究注重自然、时机相宜,不是“硬切入”;“专业知识渗透”追求无声润育、顺理成章,不是“强说教”。这些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共同点是落地、具化、可感知、有温度,特别是故事导入、温情叙事、格言点化等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全面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建设任重道远,永远在路上,他需要我们全体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改进与完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重任。


责任编辑:徐义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支部建设案例——若水文化启智润心,水利精神培根铸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