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党总支第一支部李璐教授教书育人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

2021-01-18 18:16:25

李璐教授始终不忘科教报国的初心,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中,带领团队为国家培育时代新人,为社会发展提供科教支撑。2020年被评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人民网、重庆日报、重庆教育等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

负笈学成归故里 扎根科教守初心 ——记重庆文理学院教授李璐

科教兴则民族兴,科教强则国家强。从心怀科教梦的学生到科技工作者再到科教工作者,一路走来,李璐始终不忘科教报国的初心,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中,带领团队为国家培育时代新人,为社会发展提供科教支撑。——题记

2015年,受重庆文理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创始人涂铭旌院士“大爱无疆,科教报国”的精神感召,李璐放弃高薪携全家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回国。五年来,他马不停蹄地奔跑着,夜以继日地奋斗着,扎根文理,扎根重庆,以突出的成绩入选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十佳科技青年奖,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培养了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带领所在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带领团队为重庆智能制造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忘初心,攻坚克难开拓创新

2009年,李璐以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身份赴美求学,入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软材料实验室;2015年,拥有众多显著科研成果的他顺利出站,但他始终未忘赴美留学的初心,朱光亚前辈的话也是自己的志之所向:“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于是,李璐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科研条件,决定回国发展。

当时,李璐收到了国内众多知名高校抛来的橄榄枝,但他却选择到重庆文理学院这所新建本科院校工作。他说:“涂老在电话里说实现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是他坚持了一辈子的事,哪怕现在八十多了也要一直做下去,希望我能加入研究团队,尽快突破柔性导电薄膜的关键技术,实现成果产品化、商品化、甚至产业化,在创新创业中创造更多价值,而这也是我的梦想!”如今回忆起来,李璐仍然十分激动。

回国后,李璐加入了涂院士的柔性触控创新团队,致力于打破国外对显示面板行业中透明导电材料的垄断,开发纳米银线材料及柔性透明导电薄膜,解决我国在该技术领域长期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

科研时间跨度长,科研成果取得不易,一旦遇到瓶颈,就很容易被别人眼花缭乱的成果所吸引,从而“道心不专”,“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支撑着李璐一路坚持,永不言败。实验室里上千个配方试剂瓶也只不过是几天的实验成果,接二连三的失败、反反复复的重来、难以突破的瓶颈……经过无数次的跌倒再站起、不分昼夜的奋战苦战,李璐带领团队终于突破了柔性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卷对卷精密涂布技术瓶颈,研制出具有透光率高、导电好、成本低等优势的新一代导电薄膜柔性触摸屏,实现了新一代透明导电材料的国产化,并在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柔性显示生产线上成功应用,解决了同类产品依靠国外进口的难题。同时,实现了柔性触控关键技术知识产权自主化,从金属浆料到设备设计,再到终端产品工艺等多个环节获得了2项国际专利和35项国家发明专利,原料、设备、工艺等多个方面领先于世界,率先实现银纳米线大尺寸柔性电子触控产品的规模量产,为相关企业增加经济效益超2亿元,实现了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的成果转化。

科技是永无止境的竞争,李璐并没有因眼前的成果停下开拓创新的脚步。他不敢有一天懈怠、一刻放松,继续带领团队披荆斩棘:对高世代显示面板产线关键技术进行革新,实现柔性银纳米线薄膜在全尺寸柔性高灵敏人工智能交互终端的产业化,并在京东方高世代液晶及柔性显示量产线上应用,为京东方新增产值超100亿元。成果技术已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批国家标准2个,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反哺教学,用心用情关爱学生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教师的职责所在,从进入新材料技术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之初,李璐就非常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的培养。随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成立,李璐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工程人才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

“做好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也是为下一步培养高水平人才奠定基础,储备力量。要让科研反哺教学,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李璐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基础学科前沿,充分发挥学院国家国际合作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等众多平台和国内外协同高校资源优势,利用协同合作项目、重大需求研发、学术交流等机会,组织学生“走进实验室、走进团队、走进平台、走进学科、走进企业”,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融入学术群体、参与企业工程项目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触科学研究,了解国内外前沿科学技术,激发学生学术志趣和内在动力,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设计研发能力。这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实践改进,学生培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有继续在国内顶尖高校继续读研究生的,有出国深造的,有很快在京东方、重庆莱宝集团等知名企业成长为技术骨干的。

通过实施“五走进”计划,为学生搭建平台、架设桥梁,推动课程和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不断锤炼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李璐还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关注学生思想变化,引导学生树立信心。

“相信自己,你能行!”这是李璐时常对学生说的话,这样的鼓励就如及时雨,在学生望而却步、踌躇不前、犹豫不决的时候坚定了克服苦难的信心,踏出了继续前进的步伐,在学科竞赛、科技作品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有一次,一个正在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的学生找到李璐,表达自己想要放弃的想法。通过与他交谈,李璐了解到这位同学作为项目负责人对这段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有点吃不消,觉得自己不能很好的管理整个团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完不成任务。李璐立刻明白,这个学生应该是缺乏自信,出现了畏难情绪。针对这个问题,李璐耐心的给学生做起思想工作,并结合自身经历鼓励学生遇到问题不能退缩,要去尝试,这样即使最后失败了也会在努力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最后李璐细致分析了学生遇到的问题,告诉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解决,“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因此,应该迎着困难前进”。学生在获得市级银奖后给李璐发了一个信息:“感谢李老师的帮助,没有您的开导和鼓励,我想我中途就放弃了,这段经历会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参加市级比赛前夕,获得校级比赛金奖的一个项目团队成员面露愁色地找到了李璐,“李老师,在这几天的打磨中有专家问这个材料国内没人能做出来,为什么我们文理学院的本科生能够做出来?”李璐明白,这是学生对即将进行更高级别比赛时由于不自信引起的恐慌,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肯定会影响学生在比赛中的发挥。李璐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把项目背后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并对学生能力给予了肯定“经过这两年的锻炼,相信你们的能力也有所提升,即使在市级的赛场上你们也是最优秀的,要相信你们自己”。最终学生如愿获得市级比赛金奖的好成绩,成绩公布的那一刻,主讲人告诉大家:“正是李老师的那番话坚定了我的信心,让我在比赛中能够放松心态,最后顺利完成比赛,感谢李老师给我们的指导和鼓励。”

率先垂范,同心战“疫”彰显担当

2020年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电视上、网络上对疫情的报道让李璐十分揪心,危急时刻党员干部更要敢于担当、勇往直前是李璐一直以来的信仰和坚持,他马上召集团队讨论如何通过校企联动协同,为“战疫”提供科技支撑。

1月19日,李璐迅速牵头组建专项研究团队,由学院副研究员翟福强负责对接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针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医用防护口罩的设计研发展开紧急合作研讨。

1月20日,团队在前期纤维过滤材料研究基础上,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空气传播途径的特点,确定设计方案,协同公司对口罩原料用熔喷聚丙烯纤维进行配方优化和改性复合

1月23日,研发的“低阻高效改性熔喷聚丙烯纤维新型过滤材料”进入调试阶段,1月24日调试顺利完成,1月25日召集人员进行试产,1月28日熔喷材料生产线全面复产。

2月5日,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公司应急生产的医用防护口罩列为“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物资保障组在重庆市内统一调配使用”物资,并用于赶赴湖北的医疗队。

从设计研发、通过验收到复产仅用了短短9天,李璐带领团队用勇于担当彰显责任本色,用奉献坚守创造重庆速度。回想起这几天,团队成员感触很深,“当李教授决定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学校已经放假,但防疫用品的紧缺让大家心急如焚,听到消息后大家立马停止休假,投入工作”。整个期间,李璐带领团队没日没夜地讨论、改良、完善,大家几乎都没怎么合眼,只为倾尽全力做到最好。即使调试完成后,李璐仍旧时刻关注复工复产,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随时提供技术指导,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科技服务工作。

材料科技楼309办公室的灯一直亮着,视频会议一直进行着,李璐的电话响个不停,直到听到“李教授,我们研发的材料克服了工业劳保口罩与医用防护口罩的产品设计和质量管控的差异,已经达到高过滤效率和低过滤阻力的高品质过滤材料要求!”“研发的材料已经在N95医用防护口罩的应用,已经形成产业化生产了!”“重庆市政府已经用于新冠肺炎的医用防控工作!”李璐终日不展的愁眉终于舒展了,但很快他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他将继续带领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国家之需攻坚克难,培养栋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璐深知,只有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与时间赛跑,向目标奋进,才能书写无愧于己、无愧于科教事业、无愧于新时代的答卷,才能为建设科教强国贡献创新的智慧和科技的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李璐带领团队终于突破了柔性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卷对卷精密涂布技术瓶颈。李璐就非常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的培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