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增信 崇德力行”
庆祝建党百年高校示范微党课展播第一讲
2021年6月11日
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为庆祝建党百年华诞,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党支部于6月11日上午9:00在学生党员工作站集中观看“明理增信 崇德力行”庆祝建党百年高校示范微党课展播第一讲。
课上,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党校办党支部书记周晔等人以“追望大道,明理笃信”为主题,讲述《共产党宣言》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意义和长远影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围绕“高校第一个党的早期组织”展开宣讲,将党的孕育过程形象地概括为“从红楼到红船”,生动解说北京大学在党组织成立过程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关工委副主任王明华着重讲述中共一大举办期间的坎坷历程和历史意义,以中国一大代表王尽美的视角回顾那段光辉岁月。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分享了《资本论》首个中文译本的诞生历程及其译者郭大力的事迹。观看结束后,大家感受良多,收获满满,积极交流讨论。
心得体会
黄少华: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通过建党百年首期党课的学习,更加激扬了我心中学习党史的热情,我们青年一代是中国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正是党史中一个个红色的故事,才使我们在时代洪流中不会迷失方向,砥砺奋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更要珍惜革命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时光,发奋图强,扎实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继续乘风破浪积蓄力量!
李雨皓:
在本次党课的学习中,我明白只有更好的掌握党史,了解我党的发展历程,才能更好的了解艰苦历程,传承我党的优良传统,才能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学习历史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我们新一代青年的警醒。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要学习先辈们不惧艰苦的意志,在学习中锤炼坚强的党性,追寻先辈步伐,奋力征程新时代。
张少博:
明理增信,崇德力行。通过对首期微党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多个红色校史中的“第一”。从复旦大学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到北京大学第一个党的早期组织,再到华东师大首个《资本论》中文全译本的诞生……这些革命前辈为党的成立和发展壮大付出了诸多努力。从红船到红色中国,有很多的历史值得我们铭记,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更应该深入学习党的光辉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以实际行动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陈嘉悦:
从陈望道到郭大力身上看到了那股党员特有的刚劲,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诠释出“真理光芒”。让过去的中国看到了未来的曙光,也让更多的国人们看到了前行路上的支撑。将红色种子播撒中华大地,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追求最终完成著作的译写。无论是《共产党宣言》还是《资本论》都让我看到作为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献身的精神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笃信。与此同时,作为新青年的我们也应将这种红色精神永相传,将个人奋斗融入党的建设中;让“小我”种子投放到党建设中生根发芽,让更多的红色种子绽放光彩。真正做到学史力行,革命传统代代传,实干真做事!
孙晓兵:
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在观看完今天的示范微党课后,我深深地对我党发展历程中的先驱者们感到敬佩。陈望道、郭大力在艰难时期不懈坚持翻译《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奠定了我党的理论指导思想。南陈北李,一代代先驱用青春和生命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我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但红船精神应时刻被我们铭记在心中。作为学生党员,我们更应该用扎实的学习和工作成效为共产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齐思梦:
首期微党课以“红色校史中的第一”为主题,四所大学纷纷向我们讲述了党的发展历程,其中王明华老师从中国有了共产党、尽善尽美唯解放、红船精神代代传三个层面,沿着祖父王尽美先辈的奋斗足迹,讲述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与意义,红船精神的时代内涵与价值。作为当代大学生党员,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赤诚奉献。跑好接力棒,肩负起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烈的历史责任。
罗旺卓:
百年建党,始于红船,今我中华,世界之雄。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志存高远,忠于祖国,奉献自己,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
曹梦琪: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10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10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红旗飘飘,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居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一百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历史验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我们要铭记党,拥护党,坚定理想信念。以信念为舟,政治为帆,以党章党规、系列讲话为指路灯塔,为梦想乘风破浪。
黄星星:
历史是厚重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迷失方向时的清醒剂。在观看了建党百年高校示范微党课后,我才发现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一座巨大精神富矿。作为学生党员,我们就应该深挖这座富矿,在学习党史、借鉴党史中汲取成长营养、获取精神力量,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初心,担当时代重任,为这本教科书增添更多新的篇章。
李雪萍:
今日通过观看庆祝建党百年高校示范微党课,了解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早期党组织的建立。百年征程历久弥坚,站在建党百年的时间节点之下。学史明智,鉴往知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新时代的我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只有深读党史这本“教科书”,用信仰书写青春,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闫玉洁:
通过这次微党课,我学习了解了高校第一个党的早期组织在北京大学的发端历程、高校师生的思想理论活动、同工农民众相结合的革命实践以及对青年学子的现实启示。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浙江大学建设浙大红色基因库、郭大力1938年翻译鸿篇巨制《资本论》等四个党史故事。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伟业浸润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不懈奋斗。广大青年学生要珍惜今天美好生活,肩负起时代使命,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创造有为人生。
张卓琳:
红色资源,是我们历史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重要的红色教育资料,保持红色资源的“原滋原味”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根本的准则。只有坚持原封不动的历史还原,才能让我们用红色教育涵养初心的过程,汲取红色精神力量,当好新时代学习宣传红色故事的“红人”。
红色故事,我们不仅仅要听到真实的历史故事,更需要我们能够在这些红色故事中感悟精神,能够锤炼自己的政治韧性,这样的红色教育才能够更加深入,能够触及每一个党员干部的灵魂,更具有启发效果。讲好红色故事,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释放红色力量。我们要自觉用好红色资源,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政治本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才能够讲好中国红色故事,牢记党的初心,凝聚奋进力量,在岗位上矢志奋斗,在平凡的行动中,让红色故事代代传。
石亚林:
告别了不平凡的2020年,大踏步走进了2021年,也是中国建党100周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部组织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4校党组织负责人为我们做党的教育学习,从1921年到2021年,时间跨越百年, 我们党从建党之初只有50多名中共党员到如今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向郭大力先生学习,在青年时期坚定自己的信念,并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中去,创造有为人生。
刘舒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通过学党史来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历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的第一手资料,历史当中蕴含着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智慧与经验。我们通过学习和了解昨天的历史,才能把握今天的现实,进而开创明天的未来。我们深知今天这美好的生活正是革命先辈们为我们奋斗而来的。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今天,我们依旧要结合时代特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勉励和期望,永久奋斗,赤诚奉献,为实现中国梦接下属于新一代青年的接力棒。肩负起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烈的历史责任。
李嘉玺:
本次“明理增信 崇德力行”庆祝建党百年高校示范微党课,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四位老师主讲,生动形象讲述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内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真理。“以史为鉴、借古论今,历史从来都是最好的教科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了解中国共产党从产生到壮大的艰辛岁月与革命事迹,就是品味无数位党员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的遵循,就是通过回望历史,进而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切实在实践过程中品味信仰的味道,感受真理的魅力。
学会用历史史观辩证地看待当前的问题,强化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对历史长河的了解及对革命先烈的敬意,牢记坚定信念、彰显政治本色,更好地贯彻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汲取先进经验,为时代崛起而奋进,为民族富强而拼搏。
回望过去,百年征程显坚定意志;眺望未来,复兴大道扬奋进决心。四校联合讲学,从思想的发展,力量的增长来展现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初心和奋斗目标,对于青年党员同志们产生了极强的引领作用,激发党员意志,为实现理想目标积蓄精神力量,以大课讲大道,以信史铭信仰,以心语润心田,激励党员同志们,不忘来时路,走好新长征!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