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北大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会暨党的百年人口思想史展览参访

2021-06-07 09:41:16 北京大学

2021年5月30日上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残疾人社会融合问题研究》和《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联合在北京大学召开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我国残疾人社会融合问题研究》首席专家叶静漪召集组织,以党史学习教育促进项目交流,利用学习教育成效增进残疾人与老年人民生福祉。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首席专家陈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海商法、保险法研究所主任、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黎建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张冰子,中国残联信息中心副主任戴连君,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晓,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授凌迎兵、李泽慧,新华通讯社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周燕群,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孔伟艳,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郑研辉,北京诚和敬驿站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帅一,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蕾,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北京大学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岚,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宋新明、裴丽君以及在校师生共50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间节点,第一项议程以参观“中国共产党百年人口思想文献展”的形式,参会嘉宾对老一辈学者、革命家和政治家人口思想中关于残疾和老龄的理论和观点进行了重点学习,陈功担任本次参观的讲解员。参会嘉宾在引导之下,参观了陈列展出的残疾人研究和老龄研究的实物资料与文献。随后,面对党旗,叶静漪带领全体与会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坚定初心、坚定信仰。

与会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展览

第二项议程为专家研讨会,到会专家以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前期的研究成果分享作为基础,对如何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增进残疾人与老年人民生福祉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研讨会由张蕾主持。

叶静漪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我国残疾人社会融合问题研究》自2019年12月立项以来,通过产出大量的阶段性成果,不断创新和丰富着残疾人社会融合的理论,并将理论陆续向政策进行转化。未来,这些工作都将从理论与实践上对残疾人社会融合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

叶静漪发言

陈功对第七次人口普查发布的数据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解读,就人口规模与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残疾和老龄工作挑战做出了前瞻性的预判,也为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提供了新的思路。陈功表示,要推进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残疾人社会融合问题研究》和《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的交叉融合,加强政策研究,加强原创性和理论性研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影响力。

张蕾就“新时代我国残疾人健康融合问题研究”中“残疾人健康融合”理论框架的建立进行了观点分享,并就残疾人健康融合和社会融合指标体系建立的重点与难点进行了分析。凌迎兵和李泽慧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残疾人教育融合的实践成果及社会反响,为下一步将继续建设融合教育保障体系提出了建议。黎建飞就“我国残疾人社会融合的法律保障问题”做了全面的总结,并介绍了冬残奥会无障碍状况调研初步结果及立法准备,提出应在开展无障碍建设中对老年问题和残疾问题进行重点关注。戴连君重点对前期执行开展的残疾青少年上网调查数据结果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中的重点人群——年龄为10至18岁的视障、听障及部分智障青少年开展调查和访谈过程中总结的经验进行了分享,也为重大项目下一步执行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周燕群以新闻报道案例研究作为基础,提出要建立社会融合思维,强调残疾人社会融合需要具有国际传播视野,并分享了对如何建立起残疾人社会融合舆论支撑的思考。

陈功、张蕾、凌迎兵、李泽慧、戴连君、黎建飞、周燕群发言

梁春晓就国内283家养老服务供给创新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了介绍,指出在基层实践中,为应对养老服务需求复杂化趋势,社会力量做了大量有益创新,这亟待形成可复制的推广模式。张帅一就居家社区机构如何协调发展以及供需如何匹配分享了案例。郑研辉对医养康养等核心概念做进一步的辨识,认为应当深化医养结合的理念,厘清医康养结合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并构建机构医康养服务体系和社区居家医康养服务联合体框架。郑研辉指出,我国医康养服务需求持续提升,但医康养结合服务机构体系尚不健全,导致供需错位现象的出现,课题组下一步将开展补充调研,提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路径。孔伟艳介绍了江苏和北京养老服务产品、家庭养老床位的相关情况,提出要关注需求变化新动向,培育强大银发经济市场。刘岚阐述了科技力量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分享了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并对多方面的整合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梁春晓、张帅一、郑研辉、孔伟艳、刘岚发言

宋新明认为,当前与残疾人社会融合以及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相关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建议加强对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阐释。裴丽君认为两项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前期宏观和微观层面均做了很多工作,强调面向残疾人开展调查过程中要注意数据收集方式和数据的有效性。张冰子认为两项重大项目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应对相关政策能否落实进行进一步说明,要同时关注延迟退休对养老的影响、照护人力的问题、劳动力市场的保障措施等。

宋新明、裴丽君、张冰子点评

会议最后,叶静漪对本次学术研讨会作了总结。她表示,党的百年人口思想史文献展参观和学习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更多、更新、更广阔的视角和研究思路,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残疾人社会融合问题研究》和《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分别以残疾人和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在人群上具有交叉性,在主题上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她强调,在增进两个人群民生福祉的研究过程中,加强和促进项目交流和相互借鉴十分必要。她对接下来用更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更接地气、更能够落地的解决方案共同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提出了期望。

项目简介: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残疾人社会融合问题研究》课题简介

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保障残疾人实现平等权利的重要途径。课题由校内外跨学科专家团队集体攻关,将实现我国残疾人社会融合的主要问题划分为权利基础和保障支撑两个部分,界定残疾人社会融合的定义和内涵,构建残疾人社会融合的评价体系,厘清残疾人社会融合的理论认识问题,强化残疾人社会融合的基础,系统研究残疾人社会融合的内在权利基础和外部保障支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简介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的重要体现。课题由校内外跨学科专家团队集体攻关,将从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医养康养相结合”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产品供给,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供给以及养老服务科技支撑五个方面进行研究,重点解决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是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思考如何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的话语体系,为世界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中国理论和中国方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5月30日上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残疾人社会融合问题研究》和《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联合召开学术研讨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