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北京大学考古文本科生党支部专题学习活动

2022-05-12 13:40:54 乔杨 洪宇涵

5月8日下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全体党员在5201共同开展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专题学习活动。此次活动由本科党支部书记乔杨主持。

在本次学习活动开始前,本科生支部的6个讨论组已各自选定了待分享的读书书目,并由所有组员共同研读、商讨、打磨,创作出了贴近青年生活又不失思想深度的读书感悟。此次读书活动中,6个讨论组依次进行了分享。

分享《红星照耀中国》的小组重温了埃德加·斯诺探究红色世界时写下的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考察见闻。该书从多角度重现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真实而艰辛的历史史实,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着陕北、照耀着中国。全书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另一组分享了《可爱的中国》的阅读感悟。这一名篇以祥松(方志敏的化名)写给朋友的信为主体,由个人经历谈起,回顾自身走上革命的心路历程,描摹帝国主义入侵的悲惨现实,论说爱国与革命之间的统一。在阅读中,读者的眼睛似乎透过文字来到了那间囚室,亲眼看到了囚人祥松——方志敏烈士自己——书写这些文字时双眼中迸射的怒火和悲切。一片赤子之心,感人肺腑,更激励着今人为中国的光明前途不懈奋斗。

《共产党宣言》的分享则重温了这一名著的主体内容,回望建党路上,《宣言》帮助共产党员看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强盗本质,这些有识之士在救国之路上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党的建立提供了人员储备;而发展至今,《宣言》依旧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指南,在其引领下,今日之中国共产党不改底色,不忘初心,始终重任在肩,负重前行。

在《乡土中国》的分享中,小组成员认为,书中对中国基层社会结构的分析,触及到了中国民族性的社会因素,虽然彼时的中国基层社会,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农业农村生活的基础上,但这种思维流传至今,对当下的社会治理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乡土中国》谈到的问题,在中国基层仍可见深重的痕迹,完全破除传统的社会意识是有悖于文化发展规律的,在现代社会运行过程中使之适应,形成新的治理体系和方法,才是使建立在乡土上的中国实现平稳转型的路径。

而在经典红色书籍《红岩》的阅读中,通过追忆平凡而又伟大的革命先烈们宁死不屈、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党员们又一次重新体会到,在那段风雨飘摇岁月里,走向光明的罗盘就是信仰。信仰是江姐的对党忠贞,视死如归;是成岗的信念坚定、顽强不屈;是许云峰的鞠躬尽瘁、甘于奉献。而在当今我党百年光辉铸就的辉煌里,《红岩》帮助我们这一代人青年人重温过往,记住曾经的光荣、美好,或是彷徨、迷惘,记住革命烈士用生命点燃的信仰之光。

最后一组《毛泽东选集》的分享则充分兼顾了理论与当今实际的结合。有党员从自己在专业领域内对材料以及保护方法的认识与革新,体悟到“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不断创新,小到文物保护的工作,大到党和国家的治理,都是《实践论》为我们提供的不二法门”;也有通过当今防疫中的矛盾问题,提出不能采用片面的、主观的和表面的眼光看待这些抗疫过程中的问题,是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了保卫人民的生命健康是抗疫工作的重点,而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众多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动态清零的抗疫方针等。

在各讨论组分享完精彩纷呈的读书感悟后,所有党员共同开展了党史专题知识竞答活动。竞答问题难易相间,兼顾了知识巩固与党史学习意义,各组成员们积极探讨,气氛热烈紧张。最终,第一讨论组以一分之差险胜,成为此次知识竞答中党史知识最为渊博的小组。

通过此次学习活动,本科党员们充分认识到,平日所读的红色名著蕴含的真理可能就在自己身边,要懂得理论结合实际,以理论引领生活,更要从生活中读出智慧。


责任编辑:邓阿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全体党员在5201共同开展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专题学习活动。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