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学四史,文法微课堂”——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我见

2022-01-25 19:46:27 徐后香

迎建党百年

学习党史,是为了不忘初心。从1921到2021,时间跨越百年, 我们党从建党之初只有50多名中共党员到如今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从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到“中国号”乘风破浪的巨轮,百年历史,风雨兼程。我们读党史、学党史,从英雄先烈们的身上,汲取初心传承的力量。

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我见

主讲人:张涵

文法学部教育学专业19级硕士研究生

高教院研究生党支部党员

休戚与共,紧密相连

当今,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但整个世界也面临着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突出的问题,“黑天鹅”事件频发,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面对共同危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人类已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预示着世界史向人类史的转变。同时,时代特征的转变必然推动历史观发生深刻变革,即从世界史观转向人类史观。

人类史观

世界史走向人类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面对共同的发展空间,“人类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人们为了争权夺利恶性竞争甚至兵戎相见,这很可能带来灾难性危机。另一种是,人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这就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有利条件”。人类进入命运共同体,既是对人类历史由世界史走向人类史的事实分析,更是对历史观由世界史观转向人类史观的价值判断。

应对共同挑战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古语有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命运与个人发展紧密相连。“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将个人与国家联系在一起。而且,自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这一理念不仅对中国外交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而且也逐渐被国际组织和许多世界大国理解、接受、欣赏和采纳。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是什么?当今被我们熟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系是如何形成的?作为当代青年又该如何践行这一理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一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青年是未来社会的主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青年人责无旁贷。一起为共同构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社会和良好世界秩序增砖添瓦。

文法学部

撰稿:高教院研究生党支部 

排版:高教院研究生党支部

审核:陈晨


责任编辑:徐后香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党团学四史,文法微课堂”——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我见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