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6日,在北京高校信息员、督导员、北京教育系统关工“五老”报告团工作会暨培训班上,一堂名为《马克思主义在今天过时了吗》的思政课程示范课教学展示,赢得了在座教育部关工委、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等参会人员的由衷赞叹。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课还能这么上!”在场的许多人发出这样的评价。讲授这门课程的,是北京林业大学讲师杨哲。
曾有人说,大学里“最难讲”的就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而这位不少人眼中还很年轻的“90后”青年教师,却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断变成有温度、有人情关怀的思政理论教育内容。
从学校的讲台,讲到社会的大课堂,杨哲获得了北京市高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社会科学与思政理论组一等奖、最佳教案奖、最受学生欢迎奖、最佳现场展示奖、最佳教学回顾奖,第十届北京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十届北京高教协会原理研究会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北京林业大学第十四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文史组一等奖、最佳教案奖等多项荣誉。
“喜欢啃硬骨头”的思政老师
杨哲2017年7月来到北林,入职一年后,被学校、学院推荐参加了不少讲课比赛,从学校的青教赛到北京市的比赛,“这当然是压力,但更是动力,也给我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暂时跳出讲台,去思考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她把优秀的比赛成绩首先归功于自己的“后援团”。
润物无声 思政课“有滋有味”有魅力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难讲”,却非常重要,在大学里,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关系着受教育者今后秉持什么样的理想信念、走什么样的道路、做什么样的人。
如何让这些内容直抵学生内心,打通思政课入脑入心的阻隔屏障?
在这个问题上,杨哲有自己的体会。“要想学生入心,自己得先入心。就是给学生哪怕是一勺水,我自己要有一桶水;给学生一桶水,我要有一池子水。我不太喜欢打无准备之仗,如果哪天觉得课没讲好,自己第二天整个人都很失落,可能学生看不出区别,但我自己感觉很不舒服。”
“其次就是你先得让他们听,才能有可能让他们听进去,这就可能要借助于形式上、表达上、技术上的创新等,包括个人讲课风格的塑造。”
在每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课程的第一堂导论部分,杨哲喜欢通过一些鲜活的小故事,引导同学们走近马克思。
知识点的东西要讲,但我可能会通过一些故事让同学们认识到,这是一个很平凡的有血有肉的,甚至是和我们同学们年龄差不多的一个青年马克思的形象。
马克思在青年时专业的选择职业的选择,马克思是如何从中产阶级的生活状态开始关心劳苦大众的生活……在杨哲富有亲和力,有时甚至会带点反转“剧情”的讲述中,课程的主人公变得越来越立体。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