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③

2020-05-30 13:07:11 微信公众号“BNU公管先锋” 石瑶 高依萌 王灏

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作为公管学人,理应结合自身所学所研,结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围绕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展开深入思考。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与教工第一党支部联合共建,开展了“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公共管理热点问答活动。现将问答实录整理为八个专题,涵盖疫情防控与互联网治理、疫情防控与危机管理、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疫情防控与国际关系、疫情防控与非营利组织管理、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与行政管理、疫情防控与干部管理等方面,分九期推送。


专题三: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

问题1:如何看待抗击疫情的应急管理措施可能带来的负外部性?比如对于我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

卫志民老师: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的消费、生产、进出口和投资活动产生了明显的冲击,失业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出现了上涨的趋势。疫情在全球的扩散、全球经济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国际政治环境发生的不利变化等因素,与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不断积累、杠杆率过高、宏观税赋水平过高、整体负债水平过高、居民部门收入与财富的两极分化、人口老龄化等导致中国经济不断下行的固有因素相互叠加,今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发展将遇到重大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和其它方面的影响将超过非典。

就行业而言,餐饮、旅游、住宿、娱乐、交通运输、教育培训等行业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在微观层面,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弹性薪酬制人员、农民工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在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平均价格水平的上涨受到抑制,债券市场的平均收益率水平有所下降。

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信息公开透明、舆论监督、领导干部问责、应急管理、战略物资储备、公共卫生、生物科技、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受到全面检验,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得到集中暴露,许多问题还比较严重。

面对疫情对中国经济和社会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注重使用短期政策对冲的基础上,更应立足长远,通过全方位、深层次、结构性改革的方式,去解决那些长期存在、亟待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用改革去释放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潜力,用改革去释放中国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前进的道路难免曲折,但我们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王华春老师:抗击疫情的应急管理措施是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的科学决策,目的是尽量将疫情带来的负面冲击降到最低的程度,当然会产生负的外部性,而且这种负的外部性时间越长则其负面影响越大,严格的疫情处理措施也是希望以时间换空间。这种负的外部性最主要表现为经济资源合理流动暂时中止,一些产业链条暂时中断,在全球化时代条件下,这方面表现甚至冲击全球产业链和要素流动。上述要素流动的突然中断在库存资源使用完了之后,直接影响生产和消费,对全国或全球产业带来冲击。如果某些国家采取暂时与外界切断货物交流等措施,则这样的负面影响将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


问题2:在尚未放松防控形势的情况下,发放消费券的措施是否合理?

卫志民老师:在由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外部冲击影响下,居民部门的消费需求受到严重抑制。消费券作为一种需求管理的短期政策工具,对于扩大需求、加速经济恢复,形成“消费——生产——就业——居民收入——财政收入”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电子消费券的广泛使用,还能起到促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

目前各地投放市场的消费券,大多时限比较短,具有一定的产业指向性,并对使用方式、消费场所和消费场景有一定的限制。这样的政策设计,能够将所投放的资金迅速形成消费支出,降低政策的时滞,缩短政策效应的传导链条,定向刺激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区、行业和群体,精准控制刺激资金的杠杆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乘数效应,加速经济的复苏。

相比较于直接向居民部门派发现金,发放消费券的不足之处是难以消除消费的挤出效应,容易扭曲居民部门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并会引起不同行业和商业机构之间对地方政府经济刺激方案的非市场性竞争。此外,消费券作为一项短期政策工具,也难以改变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预期。


王华春老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有的地方政府是在发放消费券等措施,以帮助需要帮助的相关群体,同时也可以促进必要的消费,有其合理性。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政府发放的消费券并不是免费的午餐,长期来看都出自纳税人税收,并不能无限使用,唯有尽快完全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让经济运行重回正轨,才是经济社会有效运行的长期合理选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专题三: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