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密码 ×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确定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实践与理论探索

发布时间:2020-06-30 11:41:54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实践与理论探索

(中期报告材料)

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中外交融的多元文化背景,使得北京语言大学在浸润“国际范儿”的同时,更具有一颗赤诚的中国心。近年来,北京语言大学深植学校历史、深挖校园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把主色调“北语红”画得亮、主旋律“北语歌”唱得响、主舞台“北语课”搭得牢、主人公“北语人”培养好。

一、   阶段性成果总结

1、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弘扬爱国主义教育

办好主题活动,厚植爱国情怀

学校举办“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宝贝鱼在行动”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征集全校学生创作的宣传科学防疫知识、反映疫情防控感人事迹及个人心路历程的各类原创作品。活动中先后共收到绘画、海报、书法、歌曲、诗歌、翻译等作品150余件,优秀作品被北京市教工委官方微信平台、现代教育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学校师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发出北语声音、展示北语力量、做出北语贡献。此次网络主题教育活动用文化滋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全校师生共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学校充分挖掘和释放国庆活动形成的宝贵精神财物和巨大能量,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结合2020年全党全国的中心工作,聚焦“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为主题开展“使命在肩,奋斗有我”主题教育活动,延续和深化“三同四起来”主题教育模式。通过网络视频宣讲模式,邀请学校在扶贫村官、西部基层扶贫一线、应征退伍大学生、基层支教、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奋斗的北语青年学生和校友先进典型进行宣讲。宣讲团成员共四人,共四个专题宣讲视频。宣讲团成员通过讲述他们在新疆西部基层工作的亲身经历,参军入伍奉献祖国国防的难忘岁月、在湖北疫情防控志愿工作一线的所见所闻以及在边疆基层支教的默默无私耕耘,表达他们奔赴在祖国最需要地方的青春热情和家国情怀,也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和生动故事感染和引领广大北语学子,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好思政课堂,坚定爱国信念

疫情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疫情防控作为“活教材”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实现知识传递和价值启迪的双重引导,切实增强了同学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认同,切实增强了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组织思政课教师充分利用全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在线开放课程等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和决策部署、相关政策举措,以及防疫抗疫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作为教学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实现知识传递和价值观引导,如组织学生在线观看“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视频公开课、“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等。鼓励学生围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战、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主题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向社会积极传播正能量,从而增强四个自信,坚定爱国信念。

讲好榜样故事,强化报国担当

青年有担当,国家有力量。举国战“疫”之时,我校广大青年学生也镌刻下属于他们的时代印记。全校有数百名青年学生参与到学校、社区和当地村镇的防疫志愿工作中,用自己的力量为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做出贡献。

语言科学院2017级4名研究生第一时间组成“北语援鄂小分队”,在微信上发起募捐活动,短短几天时间就有700多人参与,募集到38112元,购买了防护服1400套,及时捐赠给湖北数家基层医疗机构。有的同学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加入基层社区多语种翻译志愿项目,为社区开展境外人员防疫管理服务提供帮助,其间受到北京日报等多个媒体采访报道。有的加入线上支教帮扶项目,先后为线上学习的小学生、防疫一线人员子女、新疆巴州焉耆一中学生等提供学科辅导等志愿服务。有的下沉到社区一线,测量温度、劝说引导、宣传登记,不怕困难、不计回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校在“五四精神、传承有我”五四评优表彰工作中,专门设立了特别奖项:“疫情防控期间优秀志愿者”“网上团日活动优秀团支部”“网上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奖”“网上主题教育活动优秀作品奖”,重点表彰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展现青春力量的个人和集体。一幕幕感人事迹,极大激发了同学们勇担大任、立志报国的远大志向,将爱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充满了信心,并切实以实际行动助力抗击疫情阻击战全面胜利。

激发学习热情,砥砺强国志向

疫情期间,学校引导广大青年珍惜大好学习时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切实提高专业素养,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

举办“一起读书吧”阅读季系列活动。先后开展了 “书香入笔尖”手抄中外经典、“经典无国界”好书推荐与书评征集、“书情共此声”喜马拉雅FM名篇共读、“书香伴我行”原创文稿征集、“万卷共知”阅读竞答和“阅读+”阅读干货与指南等活动,形式新颖丰富,吸引了全校上千人次参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摘抄中外经典名篇,用多种语言朗读名著片段,邀请专家学者畅谈自己的读书感悟,引导北语学子成为新时代热爱阅读的好青年,在学校形成崇尚读书、品味经典的校园文化。

开展“停课不停学、宅家当学霸”网络行动计划。活动充分考虑广大学生群体的切身需求,为同学们制作学习宝典、“悦读”指南,带领大家共同健身打卡、坚持锻炼,为同学们解答“疫”难问题、发布实用信息,协助同学们居家学习,丰富居家生活,解答权益问题,在特殊时期陪伴在同学左右,将青春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位同学,凝聚力量,共克时艰。

举办研究生“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先后开展了“落墨生香、不负研华”优秀学习笔记展、“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转发接力活动、“大咖面对面”线上系列学术讲座和“以书会友、阅享芳华”读书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参与、热情高涨,分享自己的学习笔记和高效实用的学习方法,营造学术诚信的良好氛围,与学术大咖在云端相聚共享学术盛宴,坚持读书打卡并分享读书心得。学校党委倪海东书记为大家精心推荐了书单,希望同学们坚持读书,厚积薄发,提升自我。

2、对港澳台学生开展“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

北京语言大学始终重视港澳台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打造“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提升港澳台同学国家认同感与归属感。学校出台《北京语言大学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培养方案》,开设了“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系列课程”,并将课程纳入港澳台学生一年级公共必修课,设2学分。

2019至2020学年,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系列课程共16期,课程采用多学科融合性沉浸式教育,涵盖历史、地理、艺术、法律等多方面内容,包括文化体验、专题报告、户外研学、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兼顾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019至2020学年第一学期,按计划开展国情教育课程7期,包括高年级港澳台学生在内的共计320余人次参加了学习。课程内容包括青绿山水“画”中秋、考古《盛世吉金》体验课、重阳节“宋式点茶”、“一国两制”专题讲座、“观升旗仪式,致敬伟大祖国”活动、张家口市张北县馒头营乡“义务植树,播种希望”志愿服务、“行走京城”研学活动等。

学校对港澳台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取得丰硕成果。2019年10余名港澳学生顺利完成国庆服务保障相关工作,来自香港的刘诗朗同学作为“一国两制”方阵代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3、对出国出境学生开展“全过程爱国主义教育”

①重视行前培训,加强国情教育

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平安留学”行前培训,包含主题讲座、经验分享会、座谈等内容。发动派出单位组织经验分享会和小组座谈,由有出境经验的教师和高年级学长为即将出境的同学们分享经验,加强国情教育。通过专家、老师、学长学姐的讲解,让同学们对留学中可能遇到的学业、生活、安全、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有了一定认识和了解,平安出行,在留学期间收获成长,各方面素质能力得到提升,展现出中国学子的风采,展现出北京语言大学学生的风貌,赢得尊重,顺利归来。

②巧用网络手段,加强行中联络

派出单位辅导员通过微信、邮件等网络媒体,定期与出境学生进行交流。要求学生每月提交一篇心得体会,对境外学习生活进行小结。通过小结和沟通,辅导员得以及时掌握了解学生的近况,一旦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思想的苗头,及时提醒并进行深度辅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

③开展总结分享,升华成长经历

学校要求,学生顺利交换归国后须向辅导员提交交换学习总结,对境外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进行深度总结。辅导员及时与其开展谈话,了解学生思想等变化。各学院公众号通过推送宣传其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情况,号召即将出境的学生向其学习。此外,学院组织经验分享会,出境学生分享其在境外的学习体会,不少学生感概,出境后对祖国、对民族对感情有了进一步的升华,深深的体会到“出国后,更爱国”的心理。

4、在国家安全教育过程中打造爱国主义战斗堡垒

①建立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体系“一训、两课、三感”

军事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我校坚持将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有机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构建“一训、两课”的课程体系,培育学生的自豪感、危机感、责任感“三感”。

“一训、两课”是我校扎实推进国家安全教育的主渠道,指军训、军事理论课及国防教育类选修课程。授课过程中牢牢把握“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在课程组织和内容上加入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例如在讲授军事安全知识的同时,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中国国情》等课程,广泛开展国情教育;在《我国周边安全态势》《国际战略格局》等专题中阐述国土安全等知识;并在《中国国防与世界军事》选修课程中开设总体国家安全观相关专题。注重采用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喜闻乐见的、幽默风趣的授课手段。通过展示我国在国防与国家安全领域的井喷式发展,培育学生的国家民族自豪感;通过讲授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培育学生的危机感;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在确保国家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责任与使命,培育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经过多年开展,充分立足于北语校园特色的“一训、两课”获得了学生很高的评价,军事理论课满意度达到92%,《中国国防与世界军事》满意度达到了99.48%。我校自配国家安全教育教师也因此受邀前往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01中学石油分校等地讲授总体国家安全观课程,深受学生喜爱,颇受赞誉。

②形成了“一会一队”的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骨干队伍

“一会一队”指学工部(武装部)指导下的两大国防教育类学生组织,军事爱好者联盟和国旗护卫队。以学生中的国家安全知识、国防知识爱好者为骨干,“点对点”发展会员,以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的热情为原动力,以学校经常性国家安全教育为平台,为他们提供将自身所兴趣、掌握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将两支学生队伍打造为展示国旗文化、传播国家安全知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和工作的有力助手。

“一会一队”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支人数虽少但内部最团结一致、最富有凝聚力的国防教育骨干队伍。军事爱好者联盟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市级比赛,五年内荣获市级荣誉13次,荣获第一名、一等奖5次;国旗护卫队队员们刻苦训练,肩扛国旗,心怀祖国,书写正步青春。队伍成立仅一个月便在第38届运动会上护旗出场、完成升旗任务,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赞许和认可;多次在重大活动中担负升旗任务、进行队列展示等,在2019年五四表彰大会上完成了精彩的队列展示、朗诵表演,并荣获北京语言大学五四集体奖章。仅在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校内师生员工观看每周升旗仪式者累计已超过1500人次。国旗文化,国旗教育,国旗护卫队已经成为校内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载体,是弘扬国旗文化、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亮丽风景线。

③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两日”主题教育蓬勃开展

“两日”指抓住每年四月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和每年九月的全民国防教育日,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广泛开展国家安全及国防主题教育。包括在“两课”中加入相关专题教育内容,组织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开展国家安全知识竞赛,组织北京市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宣讲会等,以丰富的活动鲜明树立主旋律旗帜,引导同学们关心了解国家安全知识,进一步强化青年学子的自豪感、危机感、责任感。

④建设经常性国家安全教育体系

以“一会一队”成员为抓手,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活动与国防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例如参加北京市组织的国家安全知识讲座,赴北方国际射击场体验实弹射击,赴军营探访慰问我校服役大学生士兵,以及赴国防教育基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通过此类实践性、体验性较强的活动推动爱国主义、家国情怀入脑入心。

5、在中外学生活动中厚植爱国主义教育理念

①以多样化形式呈现爱国主义教育主题

学校紧密围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主题开展“无奋斗、不青春”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深刻认识我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生动感悟新时代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各族青年的寄语精神,以实际行动建设祖国服务人民。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以“网络组队”为主,共有103个项目报名参加,最终评选出支持项目54个,包括疫情防控、基层治理、脱贫攻坚等主题。各实践团队将利用暑假期间开展走访调研等活动,在实践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

全校团组织号召基层团支部开展线上主题团日活动,号召全校团支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同学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精神,开展云端“清明祭英烈”等活动,学习英雄的抗疫事迹,在班级群里分享心得体会,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抗疫必胜的决心与信心。

②增加各类学生活动中的先进文化元素

校园文化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丰富着学生的大学生活,还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近年来,学校在“世界文化节”中增加中国文化展棚的范围及宣传力度,在“中外学生歌手大赛”中加入以古诗词为主题的选歌环节,举办以古代家书、诗词为主题的“云上拾礼”系列活动,与留学生一起开展以传统节日、北京传统宫殿等为主体的“城会玩儿”系列活动。在各类学生文化活动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除了能向留学生宣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外,广大青年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③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作用

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志愿活动、 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国庆70周年志愿活动、亚非青年联欢节、全球能源互联网暨中-非能源电力大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8项大型赛会及活动。疫情期间,组织了10项防疫相关志愿服务活动,为西城区、海淀区、东城区、丰台区直接提供了语言翻译服务,鼓励学生在属地参与基层社区防疫工作并开展防疫期优秀志愿者评选工作。大型国际赛会和大型活动作为学生报效祖国的契机,志愿者作为“中国名片”服务于其中,了解中国在各领域取得的世界级成绩,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志愿者的爱国情怀,培养了奉献、奋斗精神。

二、   项目实施经验

1、聚焦重大事件和典型示范,为“小我融入大我”积极搭建平台

爱国主义教育要有机渗透于重大事件、典型示范等过程中。重大事件可以发挥“扬声器”的重要作用,能够使人们心连着心、手牵着手,以重大事件为契机,向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的全国人民战“疫”行动,就是一堂行走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典型示范可以发挥“小喇叭”的重要作用。爱国主义教育这堂课的鲜活素材不外乎来自于敢于斗争的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等,而这些先进典型身上最突出的标志就是“爱国”。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在聚焦重大事件、聚焦典型示范上下功夫,为广大青年搭建投身其中的多样平台,让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明立场深入人心,促使爱国主义教育润物无声。

2、聚焦学生特点和专业特长,让学生真正有获得感、成就感

爱国主义教育要创新体制机制与工作手段,借助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来升华爱国情感和理性认知。要让爱国不是空泛抽象的标签,而是可以在一言一行中闪耀光芒的具象。我校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抗“疫”斗争中,有的贡献多语种学科知识和应用能力,有的贡献多年积累的艺术才能,有的贡献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年轻强健的体魄,将自己化身为战“疫”力量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在一点一滴中收获爱国情感的升华和个人素质的提升。只有适应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特长,才能真正让中国故事“活”起来,让英雄人物形象“立”起来,让爱国主义思想“渗”进来,才能在抗击疫情的战“疫”中引导青年进一步树立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的奋斗精神和赤诚仁爱、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3、注重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感受与实践,将“文化自信”落到实处

无论对中外学生、还是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要充分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吸引力、说服力,将“文化自信”落到实处,与爱国主义教育同频共振。例如在对港澳台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要将历史文化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注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与实践。国情教育系列课程通过绘画、考古、茶艺等多种形式的历史文化体验,以优秀文化的力量感染人、带动人,弥补了港澳台青年学生历史文化教育的缺失,增强了港澳台青年学生的民族归属感与历史责任感。学校不断探索在国际学生教育中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文化相关内容的方式,从教材编写、课堂设计、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进行认真规划,力求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为汉语言专业本科生编写的教材《当代中国经济》《当代中国话题》《新闻阅读》《新闻视听》中,精心加入十九大以来中国新发展的新闻报道和相关话题。在教学环节中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语法知识点学习例句;在教学环节中组织习近平“金句”书法比赛、中国经济发展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帮助国际学生树立对中国正确、客观的认识。

4、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敢亮剑、接地气、站稳位”

学校一直将多元文化背景视为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大动力,在日常工作中“敢亮剑”。开展系统性、体系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北语人”身上充分展示爱国主义教育成果,既是对中国学生的生动教育,更是让国际学生感受中国学生的家国情怀、加深对中国的理解、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友人的有效渠道。

学校以“接地气”的理念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开展体验性强、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以贴近同学的方式和语言传递看似“高深”“复杂”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知识,激发同学们主动了解国家安全的兴趣,激发同学们发自心底的国家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情怀。

课堂是大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爱国主义必须在课堂“站稳位”。以国家安全教育为例,必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内涵,在与国家安全领域密切相关的军事课、国防教育课上加入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以军事课建设体系为依托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并在条件成熟时开设单独的国家安全教育课,将相关课程作为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激发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阵地。

三、   工作展望

1、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式需要不断推陈出新

爱国主义教育应避免过多的理论说教及灌输,在工作开展中,一定要避免脱离实际。需要充分研究和分析当代95后及00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规律,摒弃简单的贴海报、发征文、办讲座等传统形式和手段,避免适得其反。我校目前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已采取较为多样的形式,呈现更加立体、完整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但仍需要不断创新,不断结合时下青年关注热点创新活动模式。

2、亟待建立较为完善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在军事课中强化国家安全教育、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积极建立以军事课建设工作体系为依托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我校计划以2019级本科生为试点,探索国家安全教育在线课程。初步计划以慕课为主要形式,在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开展。共包括九讲内容,邀请校内外权威专家教师主讲,内容包括总体国家安全观概述、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国家安全近期热点问题、国家安全法律常识、信息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海洋空天安全等,探索今后纳入本科日常教学体系。

3、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进一步完善爱国主义教育体制机制建设,探索建立从事爱国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组织和人才队伍管理的专门机构。大力培养爱国主义教育师资力量,整合爱国主义、国家安全教育、思政课等领域教育教学资源、活动资源,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北京语言大学着力把主色调“北语红”画得亮、主旋律“北语歌”唱得响、主舞台“北语课”搭得牢、主人公“北语人”培养好。
    相关阅读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