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先锋”国情考察社会实践团到悬崖村实地研学

2021-07-25 19:51:30 乔少平 罗英


曾经一步跨千年,而今跑步奔小康

——“筑梦先锋”国情考察社会实践团到悬崖村实地研学

2021年7月21日上午,“筑梦先锋”国情考察社会实践团到悬崖村进行实地研学。

                                             

1.jpg

“悬崖村”名叫“阿土列尔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尓莫乡,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山坳中,从山底小学到山顶村庄海拔高差近1000米。村民走向外面世界,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越过13级218步藤(钢)梯。2016年底,2556级牢固结实的钢梯取代了藤梯,村里的出行条件大为改善,与外界的交流也日益频繁。2018年2月12日,在成都召开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我看到了2月10日《凉山日报》关于‘悬崖村’的报道,我放心了!”2020年5月12——14日,“悬崖村”的84户贫困户,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受益群体,他们陆续搬进了位于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从此,走出“悬崖村”,走向新天地。

2.png

早上7点,团队成员和两位指导老师准时出发,开始攀爬通往悬崖村的钢梯。2500多阶的钢梯远处看仿佛是悬挂在山体峭壁上,实地攀爬才更为震撼,台阶梯面由两根或三根钢管构成,宽度不足以容纳成年人一只脚的长度,陡峭处不仅与山体悬空,更是垂直为90度直角,必须借助手脚共同发力才可顺利攀爬。抬头望着消失在山顶尽头的钢梯,同学们对居住在悬崖村上的村民感到敬佩的同时,也深深为他们的安全感到担忧。

3.png

4.png

在攀爬的过程中,同学们遇到了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背着背篓很从容地往山下走,同学们都很吃惊,更加努力往上攀爬。在半山腰处,同学们遇到一对姐弟,经过一番交谈,才知道他们利用假期在这里卖水,水都是从山下用背篓背上来的。姐弟俩的一番话深深打动着在场的每位同学,纵使手里的水并没有喝完,他们还是买了他们的水,对他们给予支持。

5.png

经过将近2个小时的攀爬,同学们克服了高温、疲劳,终于来到了位于山峰之巅的悬崖村。经过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大部分村民已经搬到了山下的安置点,山上居住的人家已经很少,但是田地依旧被打理得整齐有序。同学们没有休息,立刻开始进行入户调研,对居住在山上的村民情况进行了解,同时也对自己心中的疑惑寻求答案。住在山上的村民家境都比较困难,由于山上建筑材料匮乏,居住条件也十分简陋,有些是因为居住习惯而留在山上,有些是因为舍不得山上的农作物而不愿下山,有些是因为与下山后居住条件未落实而暂留山上的。看到山上居住条件的简陋,又体验了攀爬钢梯的辛苦,同学们真切希望他们能早日全部到山下居住,过上安稳的生活。

6.png

7.png

下山途中,又遇到之前见到的双胞胎姐妹,他们每人背着超过50斤从山下购买的物资,艰难地往山上攀爬,背篓里的东西是他们转卖后补贴生活的。此时已经将近11点,钢梯已经变得有些烫手,同学们戴着手套仍觉得热气蒸腾,想到居住在山下安置点的居民不用再像以前辛苦,深切感受到国家扶贫政策的好。

8.png

经过将近5个小时,同学们完成了上山和下上,疲倦爬满了每个人的脸,但大家都没有吭声,还沉浸在无以言状的复杂感情中,有对山上居住村民的担忧,有对那对双胞胎姐妹的心疼,但更多的是庆幸我们国家有这么好的扶贫政策,让曾经如此贫困的地方得以脱贫,让生活在悬崖之巅的居民可以到山下安置点生活,过上安稳的日子。肩上责任依旧沉甸甸,路途漫漫,希望同学们奋勇前进,不负时代不负年华!


责任编辑:龚丽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筑梦先锋”国情考察社会实践团到悬崖村实地研学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