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丨防治地质灾害,成都理工大学有一支“硬核”科研团队!

2021-01-18 18:21:57

《教育导报》讯(张会英)“硬核”科研团队——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团队,聚焦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和地下工程建设灾害防控及其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依托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平台,攻克多项世界难题,成功预警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因“硬核”科研实力步入国际顶尖科研团队行列。

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这支“硬核”科研团队不忘初心,结合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防控实情采用“云端+线下”、多部门联动的方式,以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中心,联合地球物理学院和博物馆,于5月12日至5月18日举行2020年第一次公众开放周活动。许强、巨能攀、范宣梅、裴向军等专家,在防灾减灾大讲堂就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监测预警、早期识别与风险评估、工程治理等方面做专题讲座。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将推出“地质灾害小常识”“泥石流灾害小常识”“滑坡灾害小常识”“崩塌灾害小常识”以及“群测群防常识”等科普小知识。学校官微将推送关于“强震诱发地质灾害”和“川藏铁路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等防灾减灾科普系列短文。联合地球物理学院,在云端推出五集地震科普小视频:断裂带的产生原因;决定断裂带地震大小的主要因素;地震烈度以及其主要决定因素;防震减灾,人人有责;地震预报的困境以及地震预警的主要用途。联合博物馆云端推出六期关于滑坡的儿童防灾减灾科普短文,分别是“大梯子”“滑坡和滑梯”“滑梯上的滑坡实验”“寻找马刀树”“一片马刀树林”和“遇见醉汉林”。

成功预警地质灾害,为灾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支撑。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的当晚,团队负责人许强教授受命赶赴北川。紧接着几个月时间,他和团队几乎没离开过灾区。经历几个月对地震同震灾害的排查、灾后重建选址、地质灾害勘查等工作,团队觉察到地震灾区的众多奇特地质现象与教科书所说完全不同,为此,他们许下了"要将汶川地震研究清楚"的承诺。汶川地震后,滑坡—泥石流灾害链进入高度活跃期。团队完成了《四川省"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清平、映秀、龙池三大片区典型泥石流监测预警示范点建设项目》,实现了对"三大片区"7条大型泥石流沟谷的全天候动态监测、实时分析处理和预警防灾信息的实时发布。先后成功预警2013年7月8日的清平走马岭沟泥石流、2013年7月10日的映秀镇红椿沟泥石流等多起灾害,为地震灾区泥石流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支撑。10余年来,团队兑现了这份承诺,针对汶川地震开展各类科研项目132项,发表各类论文334篇,独立完成《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殊荣。

构建“三查”体系,实现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预警。团队突破传统地面调查观测局限,研究基于"星载遥感+合成孔径雷达","航空激光雷达+无人机三维摄影测量"、"地面调查+监测"等先进技术,构建了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的"筛查-详查-核查"的"三查"体系,贵州和四川利用"三查"已经发现了数千处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研究成果在川藏铁路、藏中联网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规划选线中得到应用,为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提供了科技支撑。在团队负责人许强的手机里,安装着"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APP",这个APP连接着数百个灾害隐患点的各种现场实时监测数据,可以自动发送预警信息。2020年2月17日发生在贵州省兴义市龙井村9组的滑坡事故,由于系统提前1小时发出红色预警信息,400多名群众提前撤离,无一伤亡。团队研发的这套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会对纳入监测的滑坡实施全天候实时监测,一旦出现临灾征兆,系统会根据预警模型和判据自动分析确定预警级别,并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自动向相关人员发送预警信息。目前,这套系统已布设于贵州、甘肃等地,实现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业务化运行,2017年以来已先后六次提前成功预警滑坡,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传承担当科研使命,为国家建设贡献成理科技力量。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是为国家贡献科技力量。2018年11月22日,米仓山特长公路隧道所在的巴陕高速全线正式通车。米仓山隧道是目前国内独头掘进最长、中部通风竖井最深、通风联络道规模最大的公路隧道,建设难度非比寻常。自2013年起,李天斌教授带领"地下工程灾害防控团队"对修建米仓山隧道进行了持续技术支持,主要对整个隧道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防控以及超前地质预报,在米仓山隧道保驾护航过程中贡献成理的科技力量。灌浆(注浆)是常用的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治理的一种技术。裴向军教授团队的发明专利——黏度时变灌浆材料(SJP),破解世界灌浆难题,先后成功应用于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新疆东天山隧道、拉萨贡嘎机场等重要工程,曾获第十五届中国专利金奖,并被陆续编入多个国家规范。10多年来,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团队科研硕果累累,走在了世界前沿。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团队。成功预警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下工程灾害防控团队quot。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