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共创美好未来

2021-11-10 17:33:06 宋慧娟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情碾碎恶臭的封建主义,先进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她带领中国走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领导我们越过一个个坎坎坷坷。白驹过隙,日月如梭,弹指一挥之间100年过去了,旧中国的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 一片繁荣的景象。昔日的穷乡僻壤,而今牛羊成群、五谷满仓;昨日的茅檐瓦舍,已被今天的林立高楼所取代,党一直带领着我们昂首阔步向前,劈波斩浪,开辟航向。

回顾过去,我国已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在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的发展势必将接受者全世界的瞩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和显著进步出发,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

随着我国的不断强大,人们的需求也从最开始的生活—温饱问题,升级为质量—幸福生活。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后,人类迈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为人类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也导致了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思想文化和人们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变革。工业文明在为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地震、旱灾、动植物灭绝等生态危机的频发爆发向人类的生存、发展发出明确警示:工业文明的发展对于自然生态的发展不成正比,且工业文明技术的使用无法实施生态保护,换言之工业文明已经成为人类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主要手段。因此,超越工业文明,解决“城市病”的问题不仅要依赖于当前技术及其系统的调整、优化和完善,还要依赖制度变革、经济和城市发展范式转换以及人与自然关系重构。

目前,中国规模城市总数达到世界首位,城镇化率已经突破60%,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步入中等收入社会的背景下,我国当前的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从“粗放式”扩张到“品质化”发展、从增量发展到存量更新的转型期。参考世界先进国家的历史经验,需要完成国家的城镇化模式转型,避免进入“城镇化放空陷阱”。过去数十年的城镇化进程,是靠体力劳动者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来完成的,未来的城市发展则要靠创新、智慧、生态来驱动。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天府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总书记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总书记的讲话明确点出公园城市定义的四项构成内容:一是突出“公园特点”;二是考虑“生态价值”;三是“新增长极”;四是“内陆开放”。

那什么是公园城市呢?是城市里建新公园,还是公园之中有城市?

基于对公园城市的定义剖析,其本质内涵可以凝练为“一公三生”,即“公共”“生态”“生活”“生产”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和新时代城市新范式,通过形成城市生生不息的内生系统,引导城市永续、创新发展。其中,“公共”与公园城市定义描述中的“公园特色”相对应,“生态”与“生态价值”相对应,“生活”“生产”共同与“新增长极”和“内陆开放”相对应。

如今,作为公园城市首发地的成都又呈现怎样的状态呢?

成都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枢纽和抢抓内陆地区发展机遇的关键门户,承担西部对大量的中欧国家和东南亚国家联络核心的责任,肩负带动西部内陆地区可持续发展、以更强的综合竞争力参与新一轮全球分工并胜出的重要使命。以公园城市为载体,把城市前进的主要动力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质量上,开辟新时代城市永续发展的新境界,完成历史与未来和谐演进。

首先,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城市发展理念,提出:到2020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其次,公园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范式,仍然处于探索实践阶段,目前由成都市成立的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牵头,并联合联合国人居署、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的首批8个重大课题研究,探索公园城市建设理论体系,为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推广提供理论支持。

第三,初步制订《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试行稿)》,其中提出,在城市规划中贯彻“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规划理念,以绿道、水网串联,构建山水生态底、郊野公园群、城镇绿化网无缝衔接的全域公园体系。在此基础上,目前成都规划总长1.69万公里的市域三级绿道体系为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构建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

第四,作为承担率先探索公园城市建设使命的成都,一年多来以天府新区为核心“试验场”,启动了以公园城市为主要形态特征的天府新区直管区、新津县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城市新区建设,启动了天府锦城、交子公园、鹿溪智谷三大示范引领性工程分别作为历史城区、现代新城和未来新区建设公园城市的示范,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已初见成效。目前,四川正加快研究制定关于开展公园城市建设、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成都先行先试公园城市建设,同时,计划将公园城市的建设理念向全省铺开。

为进一步深化公园城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由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为指导单位,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了以“公园城市•未来之城—公园城市的理论研究和路径探索”为主题的首届公园城市论坛,其论坛群贤毕至,国内外知名专家将同堂探讨,新加坡、维也纳等全球知名宜居城市也将来蓉交流经验,以共同深化完善公园城市理论体系,探索形成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截至2020年5月,成都建成各级绿道3689公里,新增绿地面积3885万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9.93%;加快培育山水生态、天府绿道等6大公园场景,打造江滩公园、新桥社区、夜游锦江等场景品牌120余个,五岔子大桥、城市之眼、香香巷等网红打卡点位380 余个;规划建设14 个TOD示范项目,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341公里,新开工“8 类 18 项”公服设施项目2199个,整治提升背街小巷2059条,打造特色精品街区121个、公园小区70个,实现公园形态与社区生活有机融合,基层治理能力和宜居生活品质同步提升。

一个个场景凝聚着成都建设公园城市一以贯之的思路:一方面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也是对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积极实践,因为城市的开发建设及治理,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规律和城市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之下:坚持创新发展,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坚持协调发展,显著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坚持开放发展,提升城市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公园城市一条走向可持续发展、生态智慧的中国城市建设道路,是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这建党百年之际,成都也会紧跟党的脚步走一条向可持续发展、生态智慧的中国城市建设道路。强国之路在探索的脚步声中不断延伸,百年征程,美好未来需要我们一起携手创造。


责任编辑:段艳姣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首次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城市发展理念。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