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级中国画1班《艺术考察》——远在深山的课堂 - 沧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师生联合党支部 - 思政网育人号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标头.png
春节前,为了写生梅花来到了云南,春节后,还没等回去,疫情突来,被困在了云南,这一困就是三个月。这期间从面对千年老梅写生的兴奋,到疫情来袭时的不知所措,再到疫情最严重时不知何时才能回家的恐惧,仿佛经历了很长很长时间。
开学前接到了学校通知“停课不停学”,所有教学全部线上完成。史论课、技法课还算可以,我有一段《艺术考察》课也需要线上教学。正常的《艺术考察》课是需要带学生们实地考察的,这次的疫情偏偏不能外出,不能聚会,这样的要求如何能上好考察课?
《艺术考察》课程选择线上教学是从来没有想过的,也从未有过的。还好,我正身处云南,这里有不少文物古迹,疫情前自己就搜集了一些资料,拍的照片视频正好可以用上。经过思考整理出几条可行之路:
一、化身“主播”,用我的镜头带领同学们“一起”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民风民俗,采访居民并录音录像,把照片、录音、短视频发到教学群,让同学们实现在家“游云南”。
二、分几个专题让同学们搜集整理资料。比如:徐悲鸿途经云南博南古道时有感于永平人民积极抗日的爱国行动,迸发国宝画作《愚公移山》的创作故事。杨升庵与永平等。
三、搜集创作素材,引领同学们从写生到创作。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止“停课不停学”,上课更是不打折扣,上好特殊而有意义的一段课。
徐悲鸿
徐悲鸿曾经居住过的云南省永平县杉阳镇弯子村杨自培家内院
徐悲鸿曾经居住过的云南省永平县杉阳镇弯子村杨自培家
——刘国胜
艺术考察:
卜冬瑞:
这段考察课虽然因为疫情这个不可抗拒的因素,使我们错过了这段可贵的外出考察,可是刘老师的悉心教导,带我们走永平,赏梅花,永国寺、杨升庵、茶花树,还有很多很多......同样让我领悟良多。
明代永国寺
苏静静:
这段课程是外出考察,很遗憾的是,因为疫情的发生我们被困在了家,但很高兴的是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云南文化。
无论是徐悲鸿在永平创作《愚公移山》的历程,古丝绸之路博南古道开通的重要意义,还是云南永国寺的茶花和杨升庵在云南留下的众多诗词著作都有了新的认识,通过这段课程我们对云南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通过图片、文字及视频给我们介绍当地的文化,还记得博南古道博物馆中他们使用过的工具,看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悠久,还有就是他们对后代的深远影响。
这段课程虽然没有办法出去观察,但是我们在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觉得这门课程有了不一样的课程方式。记得第一节老师忍耐着云南的高温,还有当地的高原反应,给我们拍照讲解,非常的感动,对于老师的辛勤付出我们心怀感激!对于这段课程我想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无论是理论还是文化理我们的绘画技巧都有了提高。在日后会更加的努力学习我们的绘画知识,不应该只画画而不了解它的文化。我们应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来滋养我们的绘画能力。
杨生庵遗址
郝琳:
其实挺期待这次出去考察的,但是因为疫情,所以我们换了一种方式考察,这得益于老师在云南,老师化身导游,用镜头带我们走进永平,了解了那边的故事和历史。老师给我们拍了很多当地的照片和视频,带我们看了当地的唐宋元明清梅五朝古梅,让我们了解了当地的历史与文化。
亟待保护的千年古梅
唐梅
实地写生古梅
写生古梅
辉超越: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艺术考察也结课了。虽然这次我们只能在家里上这个课,但是老师也带领我们见识到了许多艺术景色,人文风俗。深入了解云南的博南古道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观赏古道元梅的风姿,还有当地的风土人情,云南的建筑、文化等。还有永国寺,茶花等等景致与文化。在上完这段课之前我从未见到过如此巨大的元梅,经过对他它的观察与反复临习写生,我对梅花又有了新的认识。通过老师的耐心指导也在画梅花枝干与花瓣的技法上有了质的提升。
博南古道
博南古道--万马归槽
杨光:
大三下学期的外出艺术考察课程,是我非常难忘的一段经历,在此期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本段课程是在家里完成的。虽然没有亲身看到外面的自然景观,美丽的世界,但是我们敬爱的刘国胜老师,在云南考察写生,这段课程刘老师用视频、图片与写生作品示范,教会了我许多美术知识与技能,还带领我们认识云南的当地文化、风土人情与地方特色,通过云南的博南古道、永国寺等名流古迹,为我们讲解历史,以及与美术相关的知识技能。那里的元代梅花,茂盛的茶花,酸甜的梅子,最使我印象深刻,在此非常感谢刘老师这一个月以来对我们的悉心教导,同时也教会我们时刻观察生活中的美!
永国寺茶花树茶花近景
永国寺茶花树远景
云南纸马
当地人生活用具
马帮文化
赵福茂:
因为这次爆发的新冠病毒,让开学变得遥遥无期,这次本来是外出实地考察的课,我们只能利用老师发给我们的图片进行观察和绘画创作,让我们明白了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要提出解决困难的办法,提升自己的道路也许充满坎坷,但是并不妨碍我们继续向前。在这期间,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丝绸之路文化,梅花的精神。由于老师在外地考察,他会积极的给同学们拍出很多的照片作为参考,虽然在家里,但同学们丝毫没有怠慢,还是一如既往的进行绘画,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变的得心应手,遇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这堂课不仅让我们在自己的知识领域获得了新收获,也让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学会了怎样应对,这是一堂极富意义的课,必将令人难忘。
盛开的元梅
卜冬瑞:
写生是把大自然里的景物写活,这段课虽然因为疫情这个不可抗力的因素,我们错过了这段可贵的写生课,可是国胜老师的悉心教导,同样让我领悟良多,国胜老师带我们走永平,赏百花,讲授大自然中景物姿态,了解了茶花的叶和茶叶的叶甄别,领略了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还有那九心十八瓣,三叉九顶。
在绘画方面,国胜老师讲授了写生的注意事项,还拍摄了很多实景图片,写生作品图片,让我人虽在家,却有亲临其境之感。课下课上的绘画更是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们深思构图,广开视野,在方寸之间,画下世间之物,达到致趣致意。通过这段课,我也对永平产生了好奇,想着,等疫情过去一定要去领略一下老师给我们讲述的永国寺、杨升庵、茶花树,还有很多很多......
刘玮萱:
4月,各种植物都陆续开花了,正是一个写生来说不冷不热的好时间。因疫情不能外出考察,虽然遗憾,但在老家没事时,不少在小院子里转转,也是才发现家里的玉兰高过了二层小楼,后面的银杏树仰头才能看到它的叶子,无花果树的花和果实一同生长着。平时不太注意院里的植物们,想埋头自己创造出点什么,脱离了实际而水平不足时,绘画会变得痛苦。但我这段课也有一些收获,理解到这段课不能脱离自然,看事物的角度也开始向“考察”方向靠拢。临摹不可丢,脑子里一直在想怎么样出枝才能画出美的态势,虽然目前,自己画出来的画并不稳定,偶尔会有好的作品,以后会继续磨炼。
画画并非模式化的,画匠和画家是有区别的。自己想画出满意的作品各个方面都要进行了解才对,画不了解的事物,如盲人摸象定不真切。我萌生了到处去看看的想法,没见过只是临摹,总觉不是味儿,理解到这些,在疫情结束后或者寒暑假,当然,游人可能很多,但是因为预到疲惫、可能不适而不去寻找精神上的平和和眼界的修炼,肯定是会遗憾的。
梅花、海棠、牡丹…各种花都有自己的特点,课下做一些功课,自己总结不出的也能帮助理解。如梅花:梅花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梅韵四贵”也是在这次学习中知道的。
标尾.png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