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行动丨三全育人+课程思政,这个支部是这样做的!

2020-08-19 13:05:44

71日,在复旦大学“红色基因永传承,百年奋斗再出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主题党日活动上,“赓续红色百年·365行动”正式启动。这一行动将覆盖46个二级党组织、939个支部和1.9万余名党员,计划每周一个院系接力开展“赓续红色百年”主题活动,每天展示一个支部主题党日,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100周年。

官微将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各支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积极行动起来,传承红色基因,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近期,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专题研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如何围绕三全育人开展课程思政。支部党员结合各自的教书育人实践,分享自己对三全育人的认识和未来的行动计划,交流课程思政示范公开课的听课心得,并就各自课程思政开展的实际经验进行讨论。

用思政理念升华课程理论

经济学系教师怎样开展课程思政?支部书记汪立鑫结合自身在2020年上半年本科生课程《制度经济学》中的教学实践,证明了课程理论+思政升华这一育人模式的高效可行。作为上海市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之一,该课程在介绍旧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主要思想的同时,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对其进行评述和比较,从而深入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教学过程中,汪立鑫除了通过教学视频进行启发性讲解,还会有意识地布置相关思考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现场

实践证明,通过师生评述、互动,经济学代表人物所提出的有价值的思想均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下得到更为深刻、清晰的阐释,而他们观点中的偏颇之处则更易被识别。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范式在制度经济学分析中的主导性与统领性便在教学相长中得到凸显。汪立鑫总结道。

以实地参访促进师生共学

党委副书记李志青分享了自己的课程思政实践,在教授《环境经济学》和《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实地参访+师生共学的多维度培养方式,与学生一起参访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原上海浦东老港垃圾处理厂)。通过参观考察,学生不仅对环保问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还见识了大型现代化垃圾处理及回收利用工厂的高科技风貌,更了解到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现状与基本国情,可谓收获满满。

师生实地参访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

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中碰见的难题也是课堂上的鲜活教材。面对此次疫情,经济学院的师生虽身在象牙塔,却怀经世致用心。2020年上半年的课程教学中,李志青就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相关对策问题组织学生们开展了一次疫情与经济专题讨论,了解疫情对绿色发展造成冲击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加强了对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将理论模型代入中国故事

一直以来,经济学院通过建立专业课程思政领导小组、专家小组、教研组、教学团队四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探索形成“1234”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编写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建设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团队和课程。其中,《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6个课程教学团队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特色改革领航团队。而这两门课的授课教师冯剑亮和高虹正是按照理论模型+中国国情的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关心民生福祉、深入了解国情、提高社会责任感。

冯剑亮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将消费者选择理论与政府税收和补贴实践相结合,介绍中国在农村实施的农业补贴,特别是粮食直补政策的大致改革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政策。高虹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则将索洛模型用于分析不同阶段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探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增长成就的微观机制,在探讨理论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育人,关键在培养思维与情操。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以三全育人为抓手,积极发挥课程思政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学以致用、教学相长的创新培养模式,将立德树人内化为支部党员的行动自觉,充分发挥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责任编辑:卞凯玥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