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智库 | 陈诗一: 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

2020-11-18 18:11:24 学习强国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给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从封闭到开放再到更高水平开放这样一个历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中国加入WTO为标志,我国经济走上了迅猛增长的以国际循环为主的道路,2006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达到最高值,超过了64%,经济总量也于2010年达到了全球第二。但是大国经济之路依赖数量型增长和外需为主要驱动力是不可持续的,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应该立足于自身的强大市场和更高水平的开放,2008年美欧金融危机引致的外需萎缩以及其后逆全球化思潮的抬头也说明了需要转变旧有的发展格局。事实上,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进出口贸易总量虽然总体上依然保持着上升态势,2019年底超过了30万亿人民币,但外贸依存度已经下降至32%,国内消费和投资已经代替外需上升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已然成为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经济发展主要特征,此次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正其时也。

    而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又是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举。

    首先,要素市场改革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前提条件,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由之路。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目前,我国商品市场上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价格97%以上由市场定价,全国统一的商品生产已经形成,但是土地、劳动、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和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突出短板,因此,要素市场改革迫在眉睫,应该成为十四五时期政府职能改革的主要内容。而要素的自由流动也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特别是诸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应有之义,因此,要素市场改革可以区域示范突破,全国再逐次推广。

    其次,要素市场改革是提升我国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不断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质量国际大循环的必然要求。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枢纽地位。中国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经济地位以及工业生产门类齐全、地区经济特色明显的优势,把握率先控制新冠疫情和经济复苏的先机,通过要素市场改革,尽快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转型,主动完善产业链并提升价值链,为疫后世界经济重启和更高水平的对外贸易和投资做好充分准备。中国目前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2019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万亿元,相当于美国的95%。而且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进口潜力巨大。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基础上,中国还应该通过国内自贸区、自贸港等更高水平的开放举措,推动人员、货物、资金自由便利流动,以高质量的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进博会主旨演讲中提出,中国将压缩《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这将为技术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创造良好环境。

    再次,要素市场改革是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双循环联动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法。企业应该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来配置要素资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特别是如何让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能够平等获得稀缺的生产要素至关重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吸纳了近80%的就业,而且还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发明专利。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在外贸出口贸易的比重也达到了50.6%。因此,要素只有在企业间合理流动,才能优胜劣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才能提高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能力,也才能打破长期以来扭曲的经济结构,推动国内国际高水平双循环与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来源: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归彦斌 李沁园 孙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又是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举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