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 赓续百年】100天,听青年讲100个故事!

2021-04-12 16:11:24 复旦大学


编者按:

101年前,陈望道老校长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引导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也把复旦大学和马克思主义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00年来,一代又一代复旦人赓续红色基因、坚定信仰信念,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强化教育报国、创新强国担当,共同绘就了复旦大学的光荣底色。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复旦大学官方平台即日起开设“红色基因,赓续百年”专栏,推出100集融媒体系列报道,以音频、视频和图文等形式,全方位、多媒体、立体讲述一代又一代复旦人听党话、跟党走的生动故事,展现一代又一代复旦人前赴后继、接力奋斗的光辉画卷,引导广大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凝聚起全体复旦人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

4月刚刚揭幕的复旦烈士雕塑和纪念广场,是学校又一地标性红色文化景观。广场上的雕塑镌刻着复旦烈士的名字和学生时代的形象,传递着复旦英烈的坚韧,象征不屈的民族脊梁。

image001.jpg

复旦大学是全国红岩烈士最多的高校,据不完全统计,在复旦大学116年校史上,登记在册的烈士有52位,其中有10位重庆红岩革命烈士。而在这些烈士中,曾有这样一位女共产党员,她与大家所熟悉的江姐故事的原型,也就是江竹筠,是同牢房的狱友。靠着她的沉稳灵活和忠诚坚强,这位女共产党员奉献于党的事业,她就是胡其芬(1919-1949)。

image003.jpg

今天,我们把复旦1939级学姐胡其芬的故事讲给你听。

胡其芬原名胡永萱,湖南湘潭人。1938年,19岁的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次年接受组织派遣,进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习。

image005.jpg

在那里,她积极开展工作,成功将很多女同学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可惜的是,不久后她便被反动分子注意到,不得不撤离学校,调入《新华日报》工作。此后,她以“胡南”为名,出现在新的战斗岗位上。

皖南事变以后,她一度离开重庆,辗转贵阳,桂林等地,从事妇女运动。1941年底,党组织派她到延安学习。临行前回家辞行,其姐胡永芬向她谈起一个亲戚被捕自首的事,她听后坚定地说道:“如果我被捕,决不叛变自首,一定做个坚定的共产党员”。

到了延安,她先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毕业后,分配到邓颖超身边工作。重庆国共谈判期间,她作为中共代表团随员到重庆工作,后又随中共代表团迁往南京。

1947年春,中共代表团被迫撤回延安,她奉周恩来之命,秘密返回重庆,从事地下工作。这时,她改名胡启芬,担任中共重庆地下工委的妇委书记。

1948年,由于叛徒出卖,胡其芬不幸被捕。在狱中,她正式使用了“胡其芬”这个名字。面对威逼利诱,她不仅没有透露党组织的任何秘密,还设法打通了一条与外界联系的秘密通道,也成为了女牢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在狱中,她就像一团火,使革命者们的信心始终燃烧。

1949年11月,在数批难友被害后,胡其芬化名“吉祥”,写下《最后的报告》送到狱外,希望党组织尽快实施营救。

image007.jpg

为胡其芬送出这份重要信件的,正是渣滓洞的看守管理员黄茂才。黄茂才在监狱工作期间,发现被关押的人都是为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而勇敢站出来斗争的人,他受到江竹筠的开导、劝说和感化,利用管理员的特殊身份成为了江竹筠、胡其芬等共产党员在狱内与战友、狱外与党组织联系的特殊“信使”。

收到信件的党内同志不断碰头,日夜奔走。在短短的几天里,为武装劫狱筹集到相应的人员武器,并筹集了五十两黄金作为劫狱经费。殊料此时敌人开始了大屠杀,劫狱计划流产。

1949年11月27日,距离重庆解放只有三天!国民党反动派在从重庆溃逃之际,对关押在集中营里的革命志士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这一天共计180人遇难,他们先用机枪扫射,然后放火焚尸。胡其芬高唱国际歌,慷慨就义,牺牲时,年仅三十岁。

image009.jpg

胡永萱、胡南、胡其芬、吉祥这四个不同的名字如同她生命历程中的四块革命丰碑,永远熠熠闪光。


责任编辑:李沁园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复旦1939级学姐胡其芬的故事。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