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铭记历史悲鸣,传承英烈使命 - 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第一党支部 - 思政网育人号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每年9月30日设定为烈士纪念日,举国上下铭记民族英烈,赓续红色血脉。2022年9月30日,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第一党支部“一尘一市一往昔”烈士纪念日活动,三十余名党员实地走访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聆听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抗日战争历史,并与馆长吴先斌先生展开交流。
博物馆约有2000多平方米,包括四层,一层为楼道入口,二三层为文物展览区,四层为书籍资料室以及办公区域。讲解员首先带领支部党员前往三层展区参观与讲解。首先是“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展区,映入眼帘的是右侧满墙的红手印,讲解员说,这正是他们过去十年间找的抗战老兵留下的手印,找到老兵,收集口述史,是在和时间赛跑,是在对历史抢救。三楼还有 “抗战风云”“抗战文献”“抗战徽章”“建党一百周年”等主题展区。讲解员展示了博物馆收集到的日军鞋套、覆面、手榴弹等战事装备,还讲述了日军利用广告牌作为地点战事指示的故事。
在“建党一百周年”主题展区中,讲解员自豪地展示了一件“镇馆之宝”——工农红军长征时所用的《人民抗日救国大同盟大纲领》宣传标语原始印刷母板。这件文物于2014年入藏,1936年红军正是背着这厚重的石板,长征路途中用其在纸张上印刷同盟大纲领,分发给沿途的民众,宣传红军精神,呼吁民众共同抗日救国。
二楼设有“南京保卫战”、“侵华日军南京暴行”两个主题展区。分别围绕南京保卫战以及南京大屠杀两个事件进行文物的展示。“南京保卫战”展区中,通过照片,党员们了解到战前的南京城中,人们在周末前往音乐厅听歌剧,政府呼吁人民使用自来水饮水,自用汽车的车牌号开到了432号……展区尽头的墙壁上,写满了保卫战牺牲士兵名单。南京保卫战从军事角度是失败的,但守城的军民们血战到底,与南京城共存亡的血性,值得后人永远铭记;而这份南京城的伤痛与哀歌,更让我们无法忘却。
第二片展区中党员们看到了更残酷的日军暴行。照片中,南京城的小孩也被当作日军取乐、欺辱的对象,凄苦的妇女们绝望地坐在地上……其中有一副照片,展示了日军士兵们围坐在杀人土坑前盘弹起钢琴,地狱般血腥景象与天堂般乐声飘扬共存于这幅照片中,让人毛骨悚然。讲解员抛给党员们一个疑问,为什么日军选择在南京进行大屠杀,这是偶然,还必然,亦或是偶然中的必然。
在两小时的参观结束后,部分党员前往馆长办公室,与吴先斌先生展开了交谈。问起文物收集的渠道,吴先生细致地分享了三点:一是去民间收集,有古玩市场、国外市场等渠道,二是私人捐赠,三是拍卖而来。吴先生也高兴地提到,就在今天上午,也收到了一份捐赠而来的军用刀具,当然,馆中绝大多数文物,都是自己千辛万苦“淘”回来的,每一份文物背后,即有着文物的故事,也有着自己与文物交流的故事。
谈起当下的青年人,吴先生觉得,当下民众的历史水平整体上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但大多数人,对历史的了解仅停留在浅层层面,思考还不够深、不够透彻。他希望自己的博物馆以区别于传统博物馆的形式,以细小的物品述说事件,还原更多历史的细节,让人们能有自己的思考。馆中的大多数文物以平民为主要线索作为展示,纪念着更多平凡的中国人。当然,自己举办博物馆最大的愿景是希望能够坚守和平,让民众看到这份历史后,能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博物馆的门口写这样一句话:“一個尋找英雄的地方”。在这座博物馆里,或许我们初见的是伤痛:民众的、将士的、城市的、历史的,但细细思来,所谓英雄,也许就是践行抗战精神的普通人,为了保卫家国,举起武器与精锐的日军奋战,坚守城墙与脚下的土地存亡。而后来者,有不懈研究历史的学者,有慷慨捐赠文物的民众,有这样将抗战历史带向民间的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作为止于至善、积健为雄的学生,更应铭记历史悲鸣,传承英烈使命,做一个为这个国家、这个时代、这份和平奋斗的英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