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史之中汲信仰,扶贫抗疫共检验”组织生活 -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硕第一党支部 - 思政网育人号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支部动态 | “四史之中汲信仰,扶贫抗疫共检验”组织生活

2022-02-19 22:26:53 复旦中文

2020年10月28日晚9点,复旦大学中文系科硕第一&第二党支部召开了10月组织生活会,会议由二支部书记杨晓婕同志主持。会议主题为”四史之中汲信仰,扶贫抗疫共检验”。

(一)誓言铮铮共抗疫

微信图片_20220219215813.jpg

      《在一起》是以武汉抗疫为题材的电视剧,由《生命的拐点》《摆渡人》《同行》《救护者》《搜索:24小时》《火神山》《方舱》《我叫大连》《口罩》《武汉人》这十个单元故事组成,讲述了平凡人的挺身而出参加全民武汉抗疫的故事,每一个故事感人肺腑,但这些故事还只是还原抗击疫情时的真实情景中的冰山一角,现实比电视中更加残酷,更加令人感动,更加令人感叹生命的不屈与顽强,更加是我们没有深陷其中所不能体会到的生死之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与支持下,武汉人的坚持与拼搏下,紧张又有序的抵抗住了疫情的蔓延,将疫情基本控制在了最先发生的地方——武汉。最终武汉也成功解除了危机,战疫期间的一幕幕,无不让人们深深感受到“武汉精神,中国精神”。

在第一部分“誓言铮铮共抗疫”中,支部成员们一起观看了时代报告剧目《在一起》的预告片预告片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全剧想要传达的核心精神:医护人员与时间和病毒赛跑救助病人,做疫情的逆行者,“我们既是医生,也是战士”,既是白衣天使,也是一群替国人负重前行的“孩子”;时代大背景下“小人物”们悲欢喜乐的遭遇、狼狈的挣扎和艰难的努力并不是该被直接抹去以塑造某种扁平伟大的不值一提。 事实上,平凡人的挺身而出,就像是一粒粒沙堆成了抗击洪水和风暴的屏障。 人民,我们的人民,向来才是历史走向的关键;生命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变得如此渺小卑微,而“在一起”的我们,又重新让生命的力量变得无限之大。

1.jpg

 口罩断货、武汉封城、方舱医院……这些在数月之前发生在我们看到的新闻上、记忆中、梦魇里甚至就是身边的事,至今令人后怕——又令人庆幸,庆幸我们选择了“在一起”,在一起面对疫情,在一起众志成城,又在一起,终于,挺了过去。

(二)脱贫攻坚悟精神

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决胜之年,19科硕第一&二支部成员以自己的脚步丈量土地,亲自见证。

魏佳宁同学首先和大家分享了跟着驻村第一书记扶贫、走进甘肃省通渭县孟河村的经历。她与团队成员一起,通过整理、核对贫困户资料卡,走村入户和村民们实际交流,参观调研,开办“孟河小课堂”,创作《孟河谣》等方式,真切体会了扶贫攻坚的前后改变。

孟河村,位于通渭县西南部,为县政府驻地平襄镇下辖的行政村,为深度贫困村,共8个社305户1319人。2018年8月至今,国家能源局派遣第一书记谷双魁驻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在驻村第一书记谷双魁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孟河村已于2018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目前,孟河村贫困率1.21%,仅3户16人未摘帽,已全部纳入兜底保障。

实践内容之一:整理文档资料

2.png

实践内容之二:走村入户

3.png

实践内容之三:参观调研

微信图片_20220219220705.png

实践内容之四:开办孟河小课堂

微信图片_20220219220710.png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魏佳宁同学重新认识了家乡,亲自参与到了扶贫实践中,亲身感受到了变化,认识了一群好榜样、好朋友,取得了许多收获。

张雪亭同学则走进了贵州省晴隆县战马村。战马村地处群山之中,交通不便。在支教战马村小学、迎接国务院检查组等第三方评估、参会、观摩各项扶贫措施、调研人口情况、访谈干部及农户的过程中,张雪亭同学向当地张书记、黄所长、黄主任学习,更加深入地了解、理解了脱贫攻坚的意义、方法。

两地不约而同地开展能源扶贫、消费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扶贫方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战马村地处晴隆县茶马镇西南面、饮用水源地西泌河北岸,由盘山公路相连,距县城直线距离仅6.8公里,汽车通勤时间约40分钟,是沿县道进入镇的第一个行政村,致力于打造成为“西泌河北岸第一村”。

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01户330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8户736人,2014年以来已脱贫146户681人,未脱贫22户55人,贫困发生率从19.3%降至1.66%。

战马村村位于云贵高原之上,属典型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谷深,环境优美,山水秀丽,空气清新,但受自然条件所限,土地石漠化严重,面积有限、破碎贫瘠,土层薄、产量少。“平底包谷林,山上石旮深;一家两亩地,吃穿都愁人”是长期以来Z村的真实写照。Z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水现象严重,主要靠天饮水,是当地脱贫攻坚工作锚定解决的关键问题。

战马村长期以来倚重农业,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烤烟,养殖猪、牛及家禽,规模小、产量低、收入少,经营类型单一,抗风能力较弱。村民以汉族为主,杂以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留守儿童、老人居多,文化程度低,空心化、老龄化严重,民风较为淳朴,但思想观念也趋向保守。

4.png

5.png

微信图片_20220219220922.png

实践内容之一:产业扶贫

7.png

实践内容之二:教育扶贫

8.png

实践内容之三:风貌整顿

9.png

实践内容之四:干群凝结,树立榜样

10.png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脱贫攻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所有的现象、因果、机制都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单独发挥作用的,相反,它们相互交织、彼此影响。

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

两位同学真正实践了走近、走进脱贫攻坚工作的目标,带着支部成员们一起进一步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切忌在象牙塔和大城市中迷失自我,脚踏生长万物之实地,方能仰望无限璀璨之星空——“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

(三)四史教育践使命

第三部分“四史教育践使命”可分为两大组块。一是李灿灿同学“红色纪念地暑期调研——故乡红色纪念地”的分享;二是支部成员对“个人/支部如何更好地学习四史”的讨论。

今年暑期,以李灿灿同学为代表的十位同学分别在其故乡上海、江西萍乡、贵州遵义、陕西西安、甘肃兰州、贵溪桂林、江苏常熟、安徽六安等地进行实际调研,分析其红色纪念地的经营状况,并通过多种音视频途径进行活动结果分享。“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这是同学们的初心和使命。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的决胜之年。在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19中文科硕第一&二党支部成员联合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分团委研究生会成员,组成专项调研小组,利用暑期时间,响应学校“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号召,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积极进行“中国‘红’在身边——故乡红色革命纪念地调研”实践活动

11.png

实践过程中,项目成员赶赴选定的故乡红色纪念地,除参观、学习外,也摄制了丰富的影音素材,并配以解说词与文字说明,最终形成完整视频,带领其他同学进行了一次生动高效的“云端”漫游。

12.png

19科硕 刘颖同学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调研

13.png

19科硕 张雪亭同学在遵义会议旧址调研

14.jpg

19科硕 端木佳睿同学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调研

15.png

19科硕 魏佳宁同学在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调研

16.png

19科硕 龙楚鸥同学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调研

17.png

19科硕 葛锦宇同学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调研

18.png

19科硕 李灿灿同学在渡江战役纪念馆调研

20.jpg

19科硕 杨叶同学在庐山会议旧址调研

“四史”实践团队成员感悟:

      时过境迁,我们生处和平年代,流淌在民族里的记忆依旧鲜明,参观旧址让我们重回那一段艰难的年代,一段人人肩负民族使命的年代,如今,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同样肩负在我们身上,回顾历史让我们明白前方的路应该如何去走,也提醒着我们要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使得红色革命精神不断传承下去。


关于“个人/支部如何更好地学习四史”的问题,同学们各有想法,建言献策:树立正确的史观。通过理解复杂版本的历史叙事,建立起对当下的把握;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利用好上海红色资源特别丰富的特点,多多走访各类遗址,感受老共产党员们的精神;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在“已然发生”与“应然发生”中建立联系,以手中之笔写下、宣传当年之精神等观点都令人感到有所启发。

四史之中汲信仰,扶贫抗疫共检验。无论是三位同学的实践分享,还是其他支部同学的热烈讨论,都显示出支部成员们在“百年未遇的大变局”“脱贫攻坚决胜之年”以及疫情蔓延全球的特殊时期中拥有着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22.jpg



责任编辑:刘颖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四史之中汲信仰,扶贫抗疫共检验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