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上建支部 科研前线插党旗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能源与材料化工党支部

2024-06-19 20:20:22 化工学院

一、党支部基本情况

2019年,福州大学与泉州市人民政府、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福建省清源创新实验室。同年,福州大学化工学院能源与材料化工党支部应运而生,由化工学院参与福建省清源创新实验室筹建的教工党员组成支部现有党员21名,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17人,国家级人才4人、省级人才2人,是一支政治觉悟高、专业素质好、科研能力强的先进党员队伍。支部书记为鲍晓军教授,国家杰青,现任清源创新实验室执行主任。支部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使命导向,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度融合党建工作和科研事业发展,在能源转化与储存领域取得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成果。支部所在科研团队荣获2023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团队,支部党员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福建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福州市五四青年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案例内容

(一)背景起因

作为首批参与省级创新实验室筹建的主力军,能源与材料化工党支部主动思考党建如何赋能科技创新这个重大课题,率先提出以党建为引领,以建好省级重大科技平台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科研工作者双重角色示范作用,用好“联合研发中心、中试放大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三个载体,探索“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创新做法,构建“党员守在产业链上、问题解决在产业链上、资源聚在产业链上”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以党建链串起人才链、阵地链、服务链和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党建发展与高质量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二)典型做法

1.建好“一个平台”,支部助力打造科技创新“桥头堡”

一是瞄准主导产业科学布局,把党的建设和平台建设紧密结合。支部以党中央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重点,以研究团队为核心,引导教师党员开展福建省石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推动清源创新实验室变学科导向为产业导向,瞄准“化工新材料、能源转化与储存、电子化学品、生命与大健康”等四大石油化工战略新兴领域,布局建设19个方向平台是凝聚科技报国思想动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科技创新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发现和吸纳优秀科研骨干加入党组织,聚焦“卡脖子”技术开展科技攻关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成果落地转化效益显著,助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的“桥头堡”。

2.突出“两种身份”,党员先锋化身科研前线“战斗员”

一是践行新担当,党建业务双融合。支部将党员理论学习、主题党日活动与所在科研团队的思想教育、业务工作研讨相结合,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勇攀科研高峰 敢于挺膺担当”“我为科技创新建言献策”等主题党日活动,将党建工作和科技创新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二是当好领头雁,新老结对传帮带。支部书记鲍晓军教授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为支部青年人才指导开展课题研究,带领团队在国家级科研项目屡获突破。三是勇当排头兵,党旗飘扬在一线。支部通过创建“共产党员先锋岗”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实现科技人才进企业,在装置开工、工艺优化等生产一线上,解决企业堵点,争当排头兵,克服生活条件差等困难,将党旗插在科研前沿。

3.用好“三个载体”,党建攻关啃下成果转化“硬骨头”

一是队伍融汇、产研共促,设立联合研发中心。能源与材料化工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聚合资源作用,推动实验室与特步、博纯材料、远富新等27家头部企业、高精尖企业合作,共建联合研发平台,50多名企业工程研发人员在实验室工作,企业投入4000万元,实现支部共建、项目共联、人才共享。二是管理融通、发展共谋,打造中试放大平台。支部党员主动对接相关领域重点企业,探索多种模式构建中试放大平台。如与邵武绿闽环保公司共建分子筛绿色合成中试基地,双方组建“党员攻关小组”,在车间一线现场办公、解决难题。三是党建延伸、服务产业,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支部引导党员带头开展“竞标争先、比学赶超”活动,链接投资主体和属地力量,在泉港石化科技众创园内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15个高技术企业及产业化项目。

4.厘清“四在思路”,党建红线串起区域特色“产业链”

一是堡垒建在链上。能源与材料化工党支部以共建促党建,充分发挥“红色引擎”作用,结合自身优势,在化工新材料、储能与氢能、电子化学品等优势产业链上,寻找“红色合伙人”,拓展“党建朋友圈”,用“党建链”串起“产业链”,解决协调产业链发展难题。二是党员守在链上。支部通过选派党员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下乡等,为链上企业把脉问诊,纾困解难。三是问题解决在链上。支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链优化的发展胜势,将链上头部企业的研发建在实验室,及时更新问题清单,协同攻坚关键技术,持续赋能产业链创新。四是资源聚在链上。需求、项目和资金有效对接,在支部多名党员的大力推进下,成立“泉州交发清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并设立规模2亿元的技术转化天使投资基金,加速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三)工作成效

1.构建“新阵地”,将“党建工作+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以科研促党建,以党建助科研,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能源与材料化工党支部一以贯之的发展思路。构建了“支部领路——党员领跑——全员受益”的多级双创育人新阵地。紧盯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智力要素,助力实验室引进高层次人才26名,产业紧缺人才百余名。支部成员提出的《关于拓展延伸泉州石油化工产业链的建议》等提案,得到省领导的批示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解决。

2.实现“新突破”,以“红色基因+绿色发展”领跑科技创新

支部坚持围绕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抓党建。2019年,由支部书记牵头主持申报的科研项目,实现了福建省属高校牵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类项目零的突破;2020年,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支部党员又围绕我国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发展需求,其科研成果获得2022年度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3.做出“新业绩”,以“小支部+大链条”推动产业发展

支部充分发挥自身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持续推动产业链上企业合作共生、提质增效。如在服务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方面实验室以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为载体,将石油化工、催化材料、节能环保等上下游产业串联成为紧密型的党建共同体,以党建“内链”驱动石化产业“外链”一体运转。具体表现为:实验室与邵武绿闽环保公司共建联合研发中心与中试基地,研制出高性能的分子筛、催化剂产品,一方面产品可应用于中化泉州、华锦阿美等大型炼化企业;另一方面,又以分子筛技术,与福建远致环保公司合作,共同开发高温烟气脱硝成套技术,并申报首套设备;设备研制后,将应用于我省危废处置的头部企业等相关应用场景的企业在参与清源创新实验室建设期间,促成实验室形成技术产业化项目20余个,新增产值17.21亿元,5个中试及产业化项目获市场投资超3.8亿元、市场估值超20亿元。


责任编辑:化工学院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支部用好三个载体,构建“新阵地”,实现“新突破”,做出“新业绩”,以“小支部+大链条”推动产业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