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呼吸”共“命运”,硬核坚守显担当

2023-01-31 17:28:33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公众号 李竹清 段志胜 唐新月 郭兰 江罗筠

在当前“防重症、保健康”和降病亡的关键时期,赣医一附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根据国家、省市疫情防控政策,不断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在此过程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始终作为战“疫”中的“主攻手”,牢牢守护着重症患者的“生命线”。

赣医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执行主任(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教授)彭公永教授见证并参与书写着“历史”:“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当前战‘疫’阶段的主战场、主阵地,全体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人正齐心协力、全力以赴与病毒对决,努力为抗疫平稳转段赢得宝贵时间和最大空间。”

1.jpg

每一张ICU床位,都承载着危重症患者生的希望。在“重症患者救治”和“精准快速分流”这两个关键点上,自接诊量大幅增涨以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根据医院安排及时扩容科室收治能力,盘活住院床位和ICU床位,增强重症救治能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袁小亮介绍,为了保障ICU高效运转,科室根据医院统一部署,将两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近100张床位,设置为转化ICU病房,用于继续治疗各ICU内病情好转的患者。

呼吸ICU病房里的患者很多都需要高流量氧疗、无创机械通气等生命支持,而且病重的患者病情变化迅速,指脉氧分分钟掉下来,监护仪也随时有可能报警,甚至会毫无预兆地上演惊心动魄的抢救……病区全体医护人员要时时刻刻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关注病情变化。他们忙碌的时候别说吃饭、上厕所,抬个头的时间都没有,在高强度压力下24小时满负荷运转、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克时艰”。

2.jpg

患者精准治疗任务很重,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仍坚持做好日常诊疗工作。1月11日,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丁彦为首的呼吸介入团队成功完成一例硬质支气管镜下Y型覆膜支架置入封堵食管支气管瘘,手术时间40分钟,支架释放顺利,贴合气管满意,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赞誉。

3.jpg

“上门诊一天就得看百余位患者,有时加号得接诊160位患者;做气管镜手术一天则有20至30个患者左右。而且现在我们接触的患者90%以上都是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有慢阻肺、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等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发展成重症的概率更高,治疗难度也越大。”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硕导、副教授周建荣介绍,医护人员不仅要承受工作强度的身心重负,更要直面对抗新冠病毒的挑战,很多手术操作和护理服务都是直接暴露于病毒环境中。正因为与患者“同呼吸、共命运”,所以呼吸与危重症病区的医护人员“阳”了之后恢复缓慢,就算“阳康”也经常咳嗽不止。

5.png

除了上门诊和做手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袁小亮、赖庆文、李杰、周建荣、丁彦、曾省都、袁平、吴国斌等专家还作为医院新冠救治分片区指导专家组成员,承担医院新冠救治分片巡诊督导工作。以周建荣主任医师为例,她同时担任内分泌科、烧伤、创面修复外科、胸外科、消化内科一区和二区、肾内科6个病区的巡诊。

医院所有科室都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打破专业界限去救人,是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赣医一附院公共卫生首席专家刘惟优教授表示,新冠救治分片巡诊督导用学科协同的方式,以规范化诊疗为重心,以个体化需求为指导,在保障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救治及处置规范的基础上,为不同病情的患者做进一步的精细诊疗,以便全力保障医疗救治质量与安全,达到治疗“同质化”与“个体化”兼具的效果。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专家作为技术支撑力量,在这一举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患者病情不一,要逐床诊察评估;从病房出来,片区的医生又会围过来提问讨论。只要关乎患者的都是重要问题,所以每次一去查房就挪不动腿……”周建荣说。

6.jpg

自疫情以来,在严峻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面前,赣医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日夜兼程全力奋战在重症患者救治前线,及时精准做好救治工作和落实诊疗护理措施,在守护人民健康的路上未曾止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场生命守护战,他们仍在继续……




责任编辑:李竹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二总支九支部所在业务科室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始终作为战“疫”中的“主攻手”,牢牢守护着重症患者的“生命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