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全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建引领,以“深入学生社团,贴近学生实际,服务学生成长”为工作理念,以学生社团为阵地,与“三全育人”工作有机结合,全面推行“党建+学生社团”项目,做到协同创新、协同育人,在打造自身特色、亮点和品牌的同时,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和创新思政工作“双丰收”。
一、项目背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建育人作用,有效用活立德树人第二课堂,提升“三全育人”质量,贵州大学创新提出了在学生社团设立党组织的新模式,并对这一模式的育人功能及引领作用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教授领衔,亲自部署相关工作,以“12345”模式统筹推进“党建+学生社团”项目,切实加强组织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骨干在思想引领、社团管理、学风建设、志愿服务、素质拓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具体而言,“12345”模式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即学生的需求就是工作努力的方向;发挥好“两支队伍”作用,即专业教师、管理服务队伍和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工作队伍;遵循“三个规律”,即遵循学生的学习生活规律、个性成长规律、思想教育规律;汇聚“四个力量”,即汇聚党建引领力量、思政教育力量、文化浸润力量、社团凝聚力量;做好“五心服务”,即初心、善心、爱心、暖心、公德心。
二、项目简介
蓬勃发展的大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学生自我完善的主要途径,已经成为贵州大学思政工作重要的切入口,各二级学院从社团、公寓、基地、网络、专业、班级等多角度积极探索了党建工作的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校党委的领导下,贵州大学党委组织部和团委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积极推进“党建+学生社团”项目实施,引导党组织与学生社团融合共建。贵州大学党委坚持将“党建+学生社团”项目同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同加快学校部省合建和“双一流”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同深化“立德树人”育人理念、服务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相结合。突出领导带头,抓组织引领到位;突出理论武装,抓思想教育到位;突出社团特色,抓辐射效应到位。
在大学生社团中开展党建工作是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的创新举措,其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既要加强党对社团组织的领导,又要有利于学生社团自身的长期发展。贵州大学团委秉承“以党建带团建,用团建促党建,党团共建齐发展”的发展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新时代党建思想文化特色教育,充分发挥社团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使社团活动的内容多元化、广泛化、系列化,有力加强了学生社团的组织力、引导力和凝聚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党建+学生社团”项目的意义
贵州大学积极创新高校党建发展模式,构建了“党建+学生社团”的新模式。新模式的建构,完善了贵州大学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了学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解决了学生社团党建存在的问题,增强了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有助于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有效覆盖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2011年5月9日,习近平同志到贵州大学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贵州大学青年大学生敢于吃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炼,争做中华民族的脊梁。贵州大学作为贵州省唯一一所部省合建和“双一流”建设高校,为国家,特别是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学生社团是贵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有效覆盖的重要阵地。在全校实施“党建+学生社团”项目,通过完善组织架构,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加强了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充分发挥了贵州大学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和学生社团的管理
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堡垒。过去,贵州大学学生社团虽然种类繁多、气氛活跃,但由于创办社团的门槛较低,加上社团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社团发展良莠不齐,一些社团在发展中因管理不善或制度不健全出现各种问题,制约了学生社团长期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校团委社团管理部深入调查,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探索“党建+学生社团”的新发展模式。把党建的载体建在社团上,一方面健全推优机制,将社团内优秀的社员发展为党员,鼓励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另一方面通过党员进驻社团的方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健全社团的管理机制。同时,通过开展“青马工程”学生社团骨干培训、“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党史知识竞赛等思想教育活动,提升社团成员思想境界,不断加强学生党性修养,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的家国情怀。
(三)有助于增强学校党建工作生机和活力
在校党委书记李建军的悉心指导下,贵州大学团委聚焦学生社团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学生社团设立临时党支部的育人功能新模式。通过推进党建类社团发展,开展了“党史宣讲”“党史微课”“绘图识党史”及“文艺汇演”等多形式的实践活动,深化学生们对“四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认识,形成了“以党建带团建,用团建促党建,党团共建齐发展”的良好发展局面,确保了学生社团的长期稳定发展,丰富了贵州大学党建工作的形式,增强了贵州大学党建工作的活力和生机。
四、贵州大学“党建+学生社团”项目前期调研分析
(一)贵州大学学生社团概况
1.贵州大学学生社团分类
贵州大学现有学生社团94个(截止2021年11月统计),分为8个类型,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化艺术类、自律互助类、志愿公益类、民族特色类、体育锻炼类。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发现,目前艺术性、趣味性、公益性强的社团数目较多,思政类、学术性、科技类社团数量较少。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2.贵州大学学生社团类型比例
(二)贵州大学学生社团的发展困境
1.学生社团主导思想缺位,党建工作不够扎实
贵州大学学生社团在与党建工作相结合之前,多以兴趣类、娱乐类社团为主,社团内部成员大多为大一新生,学生们在思想上不够成熟,大多数社团缺少指导老师的密切关注,导致大学生对所在社团的认同感、参与感较低,不利于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和学校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有一定差距。
2.学生活动质量偏低,部分社团活动缺乏吸引力
学校许多学生社团在与党建工作相结合之前,由于社团内部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不完善,社团组织结构松散,社员的归属感和参与感也较弱。这导致社团内部开展活动时,活动的影响力较小,社员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活动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相差较大,质量不高。
3.学生社团成员参与意识淡薄,部分学生党员示范标杆作用不明显
一些社团在与党建工作结合之前,社团成员之间联系较少,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交流,社员的社团归属感较小。社员之间感情疏远、合作默契不够,导致社团内部开展活动难度加大,学生参与意愿降低,社团活力、生命力缺乏,社团难以长期稳定发展。
五、“党建+学生社团”项目实施的主要做法及成果
针对前期调研情况,贵州大学“党建+学生社团”项目重点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社团规章制度建设,为“党建+学生社团”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加强社团合作交流,为“党建+学生社团”提供方向指引。通过一系列举措,让“党建+学生社团”项目落地落实。
(一)持续推进党建类社团发展,打造沉浸式榜样育人新模式
推进党建类社团发展是贵州大学“党建+学生社团”项目的重要举措。结合学校实际,校团委积极拓展党组织覆盖面,将团学组织的党建纳入到学校党建的整体工作中,把团学组织骨干纳入管理范畴,以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为目标,积极探索新的评价方式与激励机制。
基于贵州大学“青马工程”基地,阳明学院“马克思主义青年学习社”(简称“青马学社”),以社团为载体凝聚和组织学院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入党申请人,通过开放式、引导式、体验式的学习实践方法,将信仰教育的宏观课题转化成贴近学生、特色鲜明、时代感强的党建主题实践活动,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入脑入心。青马学社每年会员达2000多人,在学生党支部的指导下开展“3+2”学生党建活动(3次理论学习和2次实践活动),并将每周周日设定为“青马活动日”。
以“榜样”为视角切入价值观教育,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和优秀地域文化资源,激发青年学生在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实施“沉浸式榜样育人工程”,充分挖掘榜样人物所蕴含的品质、精神和情怀,通过“学、讲、演、做”四个维度,实现榜样育人对学生全感官的调动,增强榜样育人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初步形成融思想引领、教育实践、知识扩展和体验参与于一体的育人模式。青马学社在2021年6月荣获“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称号,立志成为具有深度、广度、温度的社团引领者。青马学社正在努力融入贵州大学建设,打造拓宽党建网络、激发党建效能的新平台,开启“党建+学生社团”的工作模式。
以评促建,针对2020-2021学年学生社团年审合格的社团,积极开展学生社团优秀集体及个人的评选工作。依据各社团的申报材料并结合年审情况,共评选出优秀指导单位12个,十佳学生社团10个,优秀学生社团30个,优秀指导老师18名,优秀工作者52名,优秀会员62名。
(二)突出兴趣与特色,“五个引领”打造社团项目化发展新亮点
1、思想引领,把牢社团发展新航向
“党建+学生社团”项目实施后,通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类社团引领,各社团致力于开展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学习活动,创新学习方法,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并系统深入地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提升社团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能力。一是开展百家社团学党史活动,掀起党史学习新浪潮。2021年3月至6月期间,贵州大学指南针志愿者协会、新长城自强社、“银鸽”志愿者服务团、拓荒者志愿服务队,阳明文学社、春晖社、青禾绿愿社、守望者志愿服务社等近百家社团纷纷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大学十周年”答题活动、“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中国共产党党史竞答活动、“党史·团史”学习交流会等主题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党建+社团的思想引领,让党建的亮丽红色在五彩缤纷的社团中更加熠熠生辉。二是开展百家社团迎宣讲活动,搭建党史学习教育新平台。社团管理部积极整合资源,邀请学校青年讲师团围绕“信仰之光”“光辉历程”“美丽中国”“青年担当”“贵大力量”五个主题开展多场次全覆盖式宣讲,引导学生社团加强对党史的研习,积极培育新时代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特色引领,拓展党建工作新阵地
贵州大学“党建+学生社团”项目立足于展现时代特色,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建+学生社团”工作和信息技术融合,增强党建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把“大主题”和“小平台”结合起来,因势利导,有效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大学生所关心的现实话题。例如:百家社团青春跑,打卡价值引领新模式。2021年5月9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2周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之际,贵州大学百家社团用青春长跑方式表达欢庆和喜悦。长跑途中设立了三个学党史打卡点,以图文并茂的新媒体为学习载体,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中融入党史知识,使党史学习寓教于乐,学生们也在奔跑中接受了一次思想信念的“大洗礼”,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此外,还组织了百家社团主题团日活动,带领社团成员参加升国旗仪式,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2021年5月10日,百家社团代表在贵州大学西校区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随后在场同学们唱起激荡人心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再如:赛事树榜样,党员争先锋。2021年6月13日,贵州大学桥牌协会主要承办的贵州省高校桥牌锦标赛顺利举行,在“党建+学生社团”项目的推动下,本年度桥牌锦标赛聚焦红色文化潮流,在赛事对垒之外更要讲好大学生文化体育故事。2021年7月28日,在全国大学生锦标赛中,贵州大学学生桥牌代表队荣获公开团体亚军、混合双人赛冠军。这是我校乃至贵州省在全国大学生桥牌赛上取得的最好成绩。通过推进在各社团成立党小组的具体举措,引导加强社团品牌项目的党建属性,让主旋律在社团工作中充分唱响。
3、兴趣引领,打造校园文化“百花园”
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同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形成有效的价值引导。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观红色主题教育基地、学习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加强大学生对党情、国情的了解,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例如:艺术原创展风貌,喜闻乐见受欢迎。小德云社参与原创节目《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以快板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全面回顾贵阳云岩解放历程,在全区营造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浓厚氛围,在新生入校之际进行巡演,获得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支持。再如: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演绎书法神奇魅力。贵州大学书法协会以“承翰墨飘香,喜迎建党百年”为主题,举办第六届“翰墨飘香”全校现场书法比赛,激发同学们的爱党爱国热情。通过现场软、硬笔创作及临帖比赛形式,营造出贵州大学宣传弘扬党史的良好氛围,推动了优秀校园文化建设,并将此次活动优秀作品申报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
4、宣传引领,搭建学生党建新平台
加强党建工作向信息化和网络化转变。坚持数字赋能,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微信、微博、公众号等信息平台,把整个宣传工作从实体向虚拟化转变,通过网络平台宣传社团,宣传党建,增强其趣味性和时代感,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利用形象、生动的传播方式,建立范围广、层次深、力度强、时效快的全方位立体化党建平台。充分利用论坛、博客、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将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相互融合,激发学生对理论的热情,使网络成为促进党建工作的“空中使者”。一是以演讲传播先进思想,用舞台绽放青年之声。演讲与口才协会用时代青年之声引领先进思想。今年4月以来,演讲与口才协会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分别于5月17日以及6月22日承办了“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全校演讲比赛,以及全省演讲比赛。6月7日,演讲与口才协会在由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办,由校团委承办的黄埔精神进校园暨“黄埔缘、民族心、中华情”演讲比赛中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深入推进黄埔精神进校园,共抒爱我中华之情怀,共谱青春激扬之乐章。二是百团迎新齐出彩,百花齐放颂党恩。今年9月10日至11日,开展了“贵州大学‘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社团纳新活动”。本次学生社团纳新,设置相应党史问答环节,旨在纳新初始,提升社团新成员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意识。
5、实践引领,写好服务贵州的大地论文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通过访民情、识国情增长才干,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在党史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2021年暑假社会实践,贵州大学红十字会、拓荒志愿者服务队、“银鸽”志愿者服务团、心火燎海志愿者组织、指南针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社团,以“党史宣讲”“党史微课”“绘图识党史”及“文艺汇演”等各种形式,组织十余支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在学生党员的带领下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红色遗址,宣讲党史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唱响时代主旋律。有效扩大了党的政策在基层的知晓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提振了精气神。
六、经验总结及未来规划
(一) 建设社团党组织,完善基层建党工作机制
学校将持续开展党建工作进社团工作,进一步加强社团党组织的建设。根据社团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条件成熟的社团里设立学生党组织,为党建工作进社团的更好开展做好组织保障。在社团发展党员的工作也有序推进,将根据社员在社团内的表现对社员进行社团工作考核,严格按照党员发展流程,综合学生在学院和社团两个方面的考核结果,加大把优秀社员发展成合格党员的力度。同时,对本身党员数量较少的社团,校团委也可适当引进优秀党员进社团,协助开展社团党组织建设工作。
(二)健全社团规章制度,为“党建+学生社团”工作提供保障
科学明确的规章制度是社团规范运行的前提。虽然“党建+学生社团”工作已经在贵州大学内开展了一段时间,但当前许多学生社团规章制度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要建立健全社团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社团规范运行,对社内成员形成较强的约束力。今年9月,校党委下发《贵州大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试行)》,为社团规范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11月,学校成立学生社团建设管理评议委员会,完善了对社团的管理、评优等程序,确保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执行效能。
(三)完善社团考核机制,激励社团成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社团党组织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延伸,开展党建工作进社团,需要加强社团对社内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相关考核。要综合学生在社团内的各种表现,将社团对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的考核情况作为学生入党、评优评奖的重要标准。校团委将根据各社团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掘社团内优秀学生,通过“青马工程”和“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对其进行培养,激励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长为优秀的社团骨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