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回顾——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第三期“思雅论坛” ——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2021-01-19 11:58:32

2019年12月13日上午,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第三期“思雅论坛”——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学术论坛在花溪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圆厅成功举行。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赵守盈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先春、副院长郝宁,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杨海波,贵州师大心理学院党委书记杨建原、院长潘运、副院长罗禹,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参加研讨会。

赵守盈代表贵州师范大学致辞,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心理学院第三期“思雅论坛”所开展的华东师大-天津师大-贵州师大青年教师学术论坛表示衷心地祝贺。他简要介绍了贵州师范大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学校心理学科的建设进程与发展现状,并祝愿本次三校青年教师学术论坛圆满成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郝宁、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杨海波对三校青年教师学术论坛的召开表示了祝贺。

13日全天,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贵州师范大学15名青年教师就阅读心理学、决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等领域的前沿与进展等领域开展充分的研讨与交流。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王彦博士作了题为“权利和捐赠对象对慈善捐赠的影响”的报告。她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捐赠对象调节权利对捐赠的影响”和“社会距离起中介作用”两个研究假设,并通过两个实验研究进行验证。华东师大副教授汪晨波博士作了题为“正念冥想对共情的调节作用,基于行为学和脑电证据”的报告。他以正念训练对认知共情与情绪共情存在影响为假设进行研究,并分为“正念与共情特质的相关关系”“正念训练对共情特质的影响”“正念训练对共情脑电成分的影响”三个分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了正念训练对共情有促进观点采择和抑制负性情绪卷入这两方面的影响,并揭示了正念训练调节共情的心理机制和神经机制。郭家俊博士作了题为“Sex, Birth Order, Family Structure, and Creativity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One/Two-Child Policies and Son Preference”的报告。其报告包括两个研究:在中国二胎政策及重男轻女文化影响下性别、出生顺序与创造力的关系;隔代教养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郭家俊对文化,家庭,性格及创造力几个因素间的关系都进行了探究与揭示。华东师大明园晨晖学者曹倖博士作了题为“心理病理学网络视角下的心理障碍共病研究”。他指出传统心理病理学的观点及其局限,并提出心理病理学网络观点及其优势,并找出连接二者的“桥症状”,为研究者在心理理学网络视角下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启示。华东师大副教授陆静怡博士作了题为“Choosing for others increases the weight of comparative utility”的报告。她的报告聚焦于“判断和选择”如何在绝对效用和相对效用之间进行权衡是判断和决策中的核心问题,人们在为他人做决策时会更看重相对效用,报告中指出这可能是受预测偏差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自己对他人不做社会比较是不可得的。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张环博士作了题为“在社会互动条件下,说者的选择性提取对听者记忆的影响”的报告。他表示研究采用了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作为监测双人提取活动时的脑成像手段来对“说者的选择性提取对听者记忆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得出三个结果:真实的社会互动信息对听者记忆提取存在影响;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说者与听者的脑神经信号同步性对听者记忆结果存在影响;说者的提取练习效应和提取诱发遗忘效应。副教授梁菲菲博士作了题为“汉语阅读中伴随性词汇习得的词切分机制”的报告。她通过七项实验研究对汉语阅读中新词学习的三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通过系列研究成果,揭示了阅读中词汇习得的认知机制,为进教育者开发儿童阅读词汇教学策略提供了实践指导。

刘妮娜博士作了题为“儿童句子阅读中语境预测性和副中央凹预视的交互作用”的报告。其研究着眼于成人与儿童在阅读中的眼动问题,揭示了语境对语言处理的影响在早期阅读发展中开始显现。预聘教授汪强博士作了题为“跨期决策的神经表征机制”的报告。其研究采用了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并结合单变量和多变量模式识别分析方法,解释了延迟满足的神经机制在冲动性购物行为和神经管理决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刘拓博士作了题为“新型手机使用问题行为--无手机恐惧的初探”的报告。他的系列研究以无手机恐惧为焦点,通过与手机成瘾的比较阐明了无手机恐惧和手机成瘾的异同,并进一步引入人格和独处行为初步探索了无手机恐惧的心理机制问题。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梅冬梅博士作了题为“焦虑诱发冲动决策的脑电特征提取及智能分类研究”的报告。她表示研究旨在利用数量判别任务,通过四个实验分别对“自我欺骗与欺骗之间的关系”、“自我欺骗和欺骗个体差异相关的神经机制”、“自我欺骗相关的行为和神经活动模式能否帮助预测人们的不诚实水平”三个问题进行探索。副教授程刚博士作了题为“成人对不同表情婴儿面孔的反应是否一致,中性婴儿面孔的凸显效应”的报告。其研究采用一系列的婴儿与成人同面孔多表情标准化图片来控制面孔结构,并通过三个连续的实验对该现象的存在进行评估。高旭亮博士作了题为“基于分部评分模型思路的多级评分认知诊断模型开发”的报告。他在研究中提出了一般化的分部评分认知诊断模型,并指出此模型相对于已有的模型,约束条件更少、功能更为强大,为提高认知诊断的准确率、效率以及为拓展认知诊断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方法学的支持。彭小凡博士作了题为“童年虐待降低公正世界信念:隐藏在经验回避与生命意义中的掩蔽效应”的报告。他报告说研究主要探讨了童年虐待、经验回避、生命意义、公正世界信念四者之间的关系,还使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初中学生进行了抽象调查,随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系列分析和相关模型的建立。夏礼胜博士作了题为“焦虑诱发冲动决策的脑电特征提取及智能分类研究”的报告。他以研究背景及其意义、问题提出及研究对策、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总结及讨论几个方面来展开报告。他指出焦虑是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焦虑对决策的影响也逐渐成为决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现有诊断手段的评估结果的不足,他的实验采取了学习数据挖掘方法,综合采用行为测量,ERP等技术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最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郝宁对青年教师们的研讨报告进行了点评,他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取得的成绩,希望老师们聚焦于一流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而不要只是为了发表文章,要建立自己的研究主题与方向,并坚持不懈,在学术研究中要正确处理好研究与技术的关系,不能将眼光全部放于技术本身,而是聚焦于科学问题,让技术为自己的研究服务。最后,贵州师范心理学院院长潘运、副院长罗禹感谢各校对西部教育的支持和帮助,对三校青年教师交流研讨会的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希望以此为契机,加强心理学青年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助推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他以正念训练对认知共情与情绪共情存在影响为假设进行研究。她通过七项实验研究对汉语阅读中新词学习的三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