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密码 ×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确定

华北电力大学2021年度党委书记开局项目总结报告

2022-01-13 17:01:09

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开局项目总结报告

——构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智能“双循环”评价系统

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  周 坚

2021年,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党建工作“中温下凉”问题,通过编制“一套标准”、创新“两个循环”,实现“三阶提升”,形成“四大体系”,科学构建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智能评价系统,将第二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全面应用于学校基层党建工作测评,系统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细落实。现将项目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项目目标完成情况

1.编制一套基层党建质量标准指标库通过大量调研学习、政策研究、案例分析,结合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实际,构建以约束型指标“1”(732110点)、发展型指标“N”(4921点)和创新型指标“X”(4711点)为主要框架的“先锋指数”质量标准指标库。“先锋指数”研究2021年获北京市党建研究会优秀自选课题成果二等奖。

1.“先锋指数”内涵构成“1+N+X

2.构建两个基层党建质量评价循环。自主开发“双循环”党建质量评价系统,打造院系党建质量评价“自评-被评-反馈-整改”小循环和学校党建质量评价“指标设计-效果评价-问题反思-优化调整”大循环,全面应用于42个院系级单位党组织的年度党建工作测评。新时代基层党建质量“双循环”提升工程获评首批北京高校党建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特色项目。

图2.“双循环”评价系统流程

3.打造三阶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机制。以“双循环”评价为基础,实施“质量攻坚”和“示范引领”两大工程,依据《条例》要求查弱项、补短板,发挥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优化基层党组织“合格—先进—标杆(样板)”提升链条,形成三阶党建质量提升机制。2021年,1学院通过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验收,2个教师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4.形成“四大体系”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双循环”评价体系为主体,构建以“先锋指数”标准体系为基础,“一核九部二十二院”领导体系为保障,“学思践悟行”行动体系为拓展的工作格局。“四大体系建设经验被推荐至北京高校党建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成果奖评选。

图3.基层党建工作“四大体系”

二、推进举措

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四个结合”,清单化、分步式、多层次、全方位推进项目有效开展。

(一)坚持学习梳理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清单化”筑牢质量标准体系基础

一是全面梳理上级制度文件,形成“政策清单”。从国家和北京市、河北省两个层面,搜集整理政策文件近200项,明确对基层党建的要求主线和发展方向,形成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政策清单。二是全面学习现有标准化案例,形成“要点清单”。学习江苏、安徽、陕西等省份,清华大学、云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标准化建设实践案例,明确组织领导、教育管理、组织生活、工作机制、作用发挥、条件保障等六个方面要点,形成标准化建设要点清单。三是全面开展基层党建调研,形成“问题清单”。深入调研院系级党组织党建工作的现状,包括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培育、发展党员质量把关、党建工作保障情况五个方面,形成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清单。

(二)坚持独立小组与专家指导相结合,“分步式”推进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通过德尔菲工作法和专家访谈指导的方式,以政策清单为依据,提取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约束性指标;以要点清单为目标,设立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发展性指标;以问题清单为导向,设立破解基层党建重难点问题的创新性指标。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院系级党建工作质量评价动态指标库,内容涵盖政治建设,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和院系管理运行机制,党组织自身建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意识形态,党风廉政建设、事业发展促进、党建工作创新等8个部分,包括约束性一级指标7个、发展性一级指标4个、创新性一级指标4个,总计近1500分指标测评点。

图4.基层党建标准指标体系(节选)

(三)坚持自我评价和学校评价相结合,“多层次”实现质量提升体系运转

一是推动学院“自评-被评-反馈-整改”小循环。由院系级党组织对表对标自评,由相关职能部门对院系集中提交材料及日常工作情况进行综合测评,形成全体院系排位表、历年得分进阶线和大模块雷达图,为院系开展问题整改和“自适应”提高提供准确靶向和详实依据。二是构建学校“指标设计-效果评价-问题反思-优化调整”大循环。以年度集中测评结果为主线,提炼基层党建工作共性问题清单,以下看上,溯源查找职能部门在制度设计、规则制定上的短板弱项,在工作部署、任务安排上的疏漏不足,推动问题整改上下联动、质量提升同题共答,为学校党建工作质量“螺旋式”上升提供持续动力。


图5.院系基层党建工作比较分析

(四)坚持线上评价与线下实践相结合,“全方位”强化评价结果运用

一是加强工作指导。以评价考核情况为基础,健全“一核九部二十二院”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学校党委常委会—院系级党组织书记月度例会—支部书记例会”三级指导机制。举办组织员队伍“双月课堂”、党建联络员“季度沙龙”,加强党建联络员、组织员、纪检委员三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沟通、指导、监督作用,推动党建工作部署压实到基层、基层党建难点破解在基层。


6.基层党建工作领导组织体系

二是加强质量攻坚。根据测评反映问题,将《条例》要求聚焦为12个关键点,在增强政治功能、优化组织设置、规范组织生活等方面重点发力。开展基层党建质量攻坚行动,共形成诊断评估报告22份,制定整改任务84条。对标中组部、教育部示范文本,修订《院(系)党组织会议制度》《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全覆盖督查两个会议执行情况,查找问题63条,建立配套工作机制3项,推动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持续增强。

三是加强聚合引领。实施基层党建“435聚合引领”工程,从测评结果优秀的基层党组织中,遴选培育“标杆院系“样板支部”。2021年验收通过首批校内培育创建的标杆院系3个、样板支部18个,立项培育第二批校内标杆院系5个、样板支部20个,2个“标杆院系”、8个“样板支部”获省级教育部门推荐至教育部终审。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建设案例在“先锋华电”微信企业号专栏刊登,带动形成全校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的踊跃氛围。

三、经验总结

1.充分发挥“整流器”作用。指标体系在覆盖党委职能部门工作的基础上,对任务要求进行细化分解,对材料上报进行贯通整合,避免“令出多门”“多头布置”,将职能部门工作部署的“交流电”,转化为基层党组织工作落实的“直流电”,从源头上保障工作要求的有效落实。

2.有效运用“热循环”理论。院系“自评-被评-反馈-整改”小循环和学校“指标设计-效果评价-问题反思-优化调整”大循环的同步运转,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上下联动、双向对流”格局的有效形成,加速了党建工作的“压力传导”和“热量传递”,为解决“上热中温下凉”问题建立了有效路径。

3.着力优化“全闭环”控制。在评价系统的基础准备、指标提取、体系构建、流程梳理、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全周期考虑,注重评价结果来源于实践,更应作用于实践,推动评价系统实效全景式展现。

4.动态实现“开源式”提升。在现有评价系统基础上,保留开源“对接口”,实时落实党中央、教育部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和最新要求,科学优化“坐标系”,动态校准“定位仪”,充分发挥了党建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实现了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考虑

本系统是对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价,力求实现党建引领目标硬化、党建责任落实强化、党建工作整体优化,但对党建任务落实的质量评估、日常工作实效的跟踪评价以及党建事业融合的精准观测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1.强化质量评估。在现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聚焦测评对象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程度、解决基层党建实际问题的效度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系统测评指标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着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见成效、显实效。

2.优化跟踪评价。引导基层党组织把功夫下在平时、把建设融入经常,持续开展“四不两直”随机抽查、重要节点重点督查,及时发现反馈日常工作存在的问题,督促改进纠偏,力求实现全过程跟踪、全时段反馈、全链条整改。

3.实现精准观测。找准“联接点”、搭好“传动轴”,拓展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高等教育职能使命的测评指标,探索抓好党建促业务、考核业务看党建的评价方式,推动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功能强化、决策质量提升和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方面取得新成效。

20211231   


责任编辑:葛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通过编制“一套标准”、创新“两个循环”,实现“三阶提升”,形成“四大体系”,构建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智能“双循环”评价系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