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农业结构务求实打实

2022-01-05 22:09:28 学习强国 孟文迪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100个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其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2021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新鲜出炉,合格率为97.6%。这两组数据表明,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果。


表面看,农业结构调整发力于面积调整或品种优化,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上。但说到底,结构调整是围绕人的需求展开的,服务于亿万消费者。一方面,农产品需求弹性低,农民经营主体需要向结构要效益,结构调整是顺势而为。另一方面,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夹击,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国际竞争压力加大,结构调整也是不得不为。


农业保供从来都不单纯是总量问题,也是结构问题。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同时棉花、油料、糖料、蔬菜、饲料均要有一定的自给率,面积比例和区域布局就要保持在合理区间并不断优化。理论上,耕地可广泛用于一年生禾本科作物生产,即粮棉油糖菜等,共同特点是不破坏耕作层。现实中,不同作物的种植效益不同,不同区域的适宜作物不同,不同品种的供需形势不同。


在农业结构问题上,不能简单强调市场法则,不能完全是“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在诸多农作物中,种粮的比较效益最低,但公共性和外部性最大,价格弹性最小,因而也最重要。因此,农业结构调整要坚持底线思维,必须首先确保粮食安全,尤其是口粮绝对安全。把必须保的、最重要的先保住保好,这是无论怎么调、调什么都必须遵守的基础和前提。回顾这些年,历次结构调整都以粮食丰收为背景。


农业结构调整虽不能唯市场,但也不能靠行政命令,而是要在尊重市场规律基础上,根据资源禀赋科学引导。在家庭联产承包制下,只要符合土地用途管制,农民对种什么、怎么种有自主经营权。农民有现实动力,调整优化才能持续。现实中,一些地方的结构调整,始终在较低层级徘徊反复,原因在于,没能真正吸引到农民。因此,要充分考虑农民收入因素,将品种、区域、产业布局嵌入激励机制中,实现“为国增粮、为农增收”。


调整要突出重点,扩种大豆和油料是2022年农业调结构的一个重点。这是个难题,原因在于其费人工、单产低,比较效益不高、进口替代性强。思路就是创新驱动,一是科技创新,二是机制创新。一方面,农业稳产增产,科技至关重要。提高大豆自给率,就要创新栽培技术和种植制度,促进玉米大豆轮间作,应用生物育种技术,提高单产和出油率。另一方面,提升集约化水平和全产业链经营,可以节本增效。优化大豆和油料的价格支持和补贴政策,吸引新型生产主体和多元服务主体入场,帮助产业得实惠。


总体看,保质量、保多样与保数量可以并行不悖。一方面,结构调整要走出误区。化肥、农药不是洪水猛兽,关键在于科学施肥、合理用药;饲料、添加剂并非产不出高品质畜产品,关键是要科学饲喂、遵守规范。另一方面,结构调优的过程也是产能提高的过程。比如,在稳定小麦面积时可以优先强筋小麦,在稳定水稻面积时可以侧重优质食味稻米。比如,稻渔综合种养,不仅有利于稳粮增收和水产保供,还有利于稻田环境和稻米品质改善。


农虽旧业,其命维新。结构调整是个老话题,也是新课题。在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内涵更深、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因而更要实打实。这一调整既要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利益诱导,让其有动力;又要健全优化相关制度政策,让其有依从。

责任编辑:左荣敬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农虽旧业,其命维新。结构调整是个老话题,也是新课题。在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内涵更深、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因而更要实打实。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