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河北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研究课题“扎根理论视域下河北省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评价模型构建研究”成果
高少宇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是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建设,持续推动全省高校不断深化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改革创新。作为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实效性是开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先导性指标。开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剖析影响实效性的因素,对于在改进中加强,持续提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过程介绍
课题组选取四所本科院校(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学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究对象,对思政教师、专职辅导员及大一至大四学生做初步访谈,列出“大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实效性调研访谈提纲”,重点围绕学生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的感性认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已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的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访谈。并将31位同学的访谈内容整理成原始文档,总结出影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学习感知、教学环境及满意度等关键因素。
在此基础上,面向河北省4所高校七千余名本科生开展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课问卷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反馈给课题组所在学校的16位专职思政课教师,任课教师依据反馈数据分别撰写了个人所授课程的分析报告,找准课程改革的主要问题,并列出了整改建议。
在量化分析、感性描述、理性总结的基础上,课题组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情况,依据调研结果构建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评价模型并列出了目前河北省大学生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二、调研数据分析
课题调研重点从大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实效性进行个人访谈,并依次为基础从教学模式、学习感知、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满意度等五个维度设计问卷进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专题问卷测评,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从1(完全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进行计分,用于分析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诊断存在问题,寻找改进方向和目标,提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课教育教学效果。调研结果如下:
1、学生参与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包括访谈和网络测评两种形式,其中访谈大一至大四学生31名,涉及到8个主要学科。网络测评共收回有效问卷信息7135条,涉及到大一到大三3个年级。其中男生占比37.73%,女生占比62.27%。文科、理科、工科及艺体四个主要学科门类占比情况分别为31.37%,30.82%,18.37%,19.1%。
图1学科占比情况
2、调研内容分析
(1)价值认同与学习成就。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深度信服与自觉认同,具体包括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利益认同、目标认同和制度认同,并最终由价值认同走向文化自觉,这也是河北省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路向。通过对31名同学的访谈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学习价值,认为可以影响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对目前的思政课教学兴趣度较高,认为“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可以在为人处世,价值引领,处事态度等多方面提升自己。”在应用性方面,学生认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有用,可以让自己更深刻的了解国情、党情、社情、民情 ,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网络问卷测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的学习价值,认为可以影响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占比达59.75%。认为通过教师授课掌握课程教学内容的占比为61.22%,上述数据表明,学生认可了思政教师在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方面的积极作用。只有极少数同学感到学习价值感低,占比仅为0.81%。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老师的课程教学思政课学习兴趣提升,并主动在课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这个结果与前期所开展的学生访谈结果一致,表明学生对思政课的价值认同度较高。
(2)教师素养与水平。网络测评数据显示,学生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态度评价的平均分值为4.69,按照5分满分测算实际分值应在93分以上。说明被调研学生认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态度,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过程给出了积极评价,但是学生更希望老师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授课。针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加喜欢教师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并组织主题讨论和辩论。而实际情况显示,教师在组织学生之间讨论和辩论方面得分略低。此外,从学生访谈中了解到有些教师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方式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问卷数据显示,学生认为任课教师为人师表,尊重学生,对学生友好,且具有人格魅力,容易相处,对教师的奉献精神表示认可。相对而言,对教师在幽默感和亲和力,特别是课中和课后师生交流沟通上的评价分值略低为4.66。对此,一方面我们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应积极提供课堂互动的教育情景。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各学科学生特点,切实采取有效教学手段,真正发挥教学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课堂。
图2 思政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原因统计
在知识宽度与信息量方面,大部分同学认为,老师专业知识扎实,能够将理论之间的关系、基本概念、产生背景等阐述的很清晰。老师具有广博的知识,能适当介绍课本内容之外与课本内容不同的观点。老师能联系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讲解有关理论,增强学生分析能力,该主题的平均得分4.71分。说明思政课教师的知识储备较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3)课程难度与功课量。在课程难度与功课量方面,思政课教师教授的课程内容难度适中,平均得分4.59;老师对教学进度的掌握适当,组织协调能力强,平均得分4.64;老师理解学生,布置的功课量适中,平均得分4.64;老师布置课外自学及实践形式多样,时间合理,平均得分4.63。总体上看四个方面的差异性不大,其中课程内容难度适中的评分较低,说明老师在授课内容难易度把握上需要进一步改进,应结合所受学科专业特点,适当提升课程难度。
(4)学习方式与学习风气。网络测评数据显示,学生能够提前预习并主动按时完成课后学习任务;思政课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主动查找与课程有关的学习资料,自己思考解决;喜欢研究社会热点问题,自主学习综合评分为4.4分;愿意与其他同学讨论思政主题的相关内容,积极和同伴共享思政课学习资料、观点,愿意参与小组学习和讨论,踊跃参加围绕思政主题的合作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综合评分为4.37;体现探究学习能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会热点来选取思政课探究主题并应用所学的思政理论知识客观分析、评价与解决现实问题的矩阵评价结果为4.38分。在学生学习方式上,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得分较为一致且均低于自主学习评价得分。课堂风气方面综合评分为3.41。相比来讲课堂风气评价得分较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学风问题相对较为突出。这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课教学大多采取多学科大班授课,课堂纪律管理松散有关。因此,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适当在课上增加互动环节,尽量引导学生在课上发言讨论防止学生开小差。另一方面,各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师岗位,做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师选配工作,以中班教学(每班100名学生左右)为主体,鼓励以小班形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5)满意度。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对象,大学生是具有评价能力的重要主体,对大学生进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课教育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测评,能够在评价的基础上,诊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寻找改进的方向,提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课教育服务质量。因此,本课题借鉴“顾客满意度概念”,注重身为思政课主体的学生的感受、体验与收获,将“大学生满意度”列入测评内容。数据显示学生总体满意度评分为4.69,其中思政课教师的满意度值相对于环境满意度、课程满意度和自我收获满意度较低为4.65。由此可见,在学生看来,我省思政课教师个人素养与能力提升尚有空间。
图3 思政课调研学生满意度情况
三、大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思政教师个人素养及创新意识有待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办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优秀课堂的组织者,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被访谈的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的课堂氛围较为沉闷,老师应当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并解决。课堂教学中也需要增加互动,少些说教式宣讲,师生互助共同组织小活动,一起辩论思政问题。思政课教师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嘱托,在坚持“六要”标准基础上不断增强亲和力与创新力,改善师生关系。通过课内外与学生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加强思考,敢于质疑。
(二)教师授课内容与当代大学生需求融合度不够。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和党与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应当保持政治性和严肃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反映的是授课内容较为枯燥,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学生对“教师能够联系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讲解有关理论,增强学生分析能力”的评分不高。带来的结果是部分学生成为思政课上的“低头族”,课堂学风较差等。上述现象和结果除了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自身学习方式之外,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思政课授课内容与社会现实及当代大学生需求融合度不够,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不够,教师教学内容与授课内容再加工工艺不够,根源还在教师自身建设亟待提高。
(三)教学考核方式未能体现思政理论课程特点,不能很好促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课程评价应以学生获得感为评价导向,以“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有己有人”为根本标准。目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课的评价体系只关注课程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师资配比等是否妥当,重视“教”和硬件设施建设,或者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基础知识,掌握了什么理论,对大学生价值理念方面、责任担当和法律意识等方面的评价缺失。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往往停留在卷面成绩,过度关注结果评价。而不是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增值评价,关注学生真正领悟、收获了什么。这种评价倾向忽略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真正的主体——大学生,往往会造成教师的空洞说教、思政课堂的苍白无力,学生无法感知课程魅力,产生时代共鸣,使思政课无法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四)课堂教学方法陈旧与社会实践结合度不够。学生认为“教学方式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占比达70.98%。访谈结果显示:在思政课教学中,有部分教师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仍是按部就班的按照书宣讲,课堂上学生没有参与感。其根源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尚未落实到位,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一味地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很多学生身在课堂,精神却游离在课堂之外。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更喜欢网络多媒体与教学相结合的手段以及案例式和项目式的教学方法。此外,从调研结果看,学生认为思政课的实践性不强,希望老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深入农村、企业、社区、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社会调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让学生直观感受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发展。
三、河北省进一步提升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对策分析
(一)切实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制度保障、资源库建设等,助推教师成长。
1.完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评价制度,并将其作为意识形态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高校党委领导班子考核和政治巡视,以此促进督促教育部门和高校加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效果常态化考核,确保立德树人取得实效。与高校其他以讲授、学习专业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程相比,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不仅要授业解惑,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道,要落实到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养成方面,要向大学生传递理想与价值,进行意识形态的引领,让大学生从党史、国史、国情中汲取正能量,坚定四个自信,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此,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的教学评价要充分结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课程特性,教学评价体系不仅是相关知识的评价,更要评判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理想信念、道德法治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入脑入心、大学生是否感知、认同、并自觉践行。只有知行合一,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才能直抵大学生心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能真正落实。意识形态考核时,对于此项内容,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现场听课、师生访谈、匿名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
2.以河北省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质量评估为抓手,建立多维度的思政理论课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第一批、第二批河北省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质量评估已于今年分批次开展。下一步,可以要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推进全省各高校逐步构建起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质量保障制度体系。
3.开发“河北省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程资源平台”。突出地方特色,依托我省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历年表彰的道德模范进事迹,搭建全省思政资源共享平台,为进一步提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的亲和力、针对性提供资源保障。在成熟的基础上,尝试建立建立一站式集体备课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开发教学资源检索、思政素材管理、在线备课、互动教学等功能,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工作由自发式转变为有组织地进行。
4.部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着力打造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研究基地的基础上,集中资源、聚焦重点,共同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研究宣传,一方面做强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另一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在此基础上分区域建立省内思政联盟中心,在资源共享,集体备课方面发挥示范和纽带作用,推动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
5.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把思政课教师中的优秀分子纳入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在“四个一批”等人才项目中加大倾斜支持力度。省委宣传部设立的荣誉称号要注重表彰优秀思政课教师,对立场坚定、学养深厚、联系实际、成果突出的思政课教师优秀代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6.加强思政课课题研究。开展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研究,逐步加大对相关课题研究的支持力度。在省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成果奖中单列思政课专项。
(二)建立高校学生思想状况半年分析研判制度,通过动态化、常态化评价机制,定期对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特别是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7.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应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感知和体验放在突出位置。基于此,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评价要从硬件建设向软件建设转移,要从教师“教了什么”向学生“学了什么”转移,只有以教育对象和最终受益者“大学生”为主体构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和满意度,才有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大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状况调查很好的契合了这一要求,可以较为全面反映大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三)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8.开展“项目式”教学,提升课程实践性。2021年,作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工程,我省推出的《岁月征程》MV接力创作传唱作为一种项目式教学,在高校反响热烈,效果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的主阵地。如果只强调课堂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一味的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将很难发挥“主阵地”的作用,而“项目式”教学的开展可有效提升思政课的实践性。“项目式”思政教学模式是将项目式教学和思政课建设有机融合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以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以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和研究为着力点,以活动项目、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为载体的全新思政教学方式。旨在将项目式教学优势与思政课程建设有效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课内课外相融合、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融合,价值观教育与素养教育相融合。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拓展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和途径。在多样化的项目实践中,发挥思政教师的引领作用、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本人的主体作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思政教学目标。
8.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建设的展览可以进行升级改造,利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示范中心。也可以委托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分片建立思政课体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做好思政课教师信息技术专题培训,鼓励思政课教师要主动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潮流,拓展学生参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教学的互动平台和路径,增强思政课教学方式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度。
(四)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9.思政课改革创新要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关键还在于学生本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政课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分不开。课上,通过故事分享、情景剧演绎、案例讲述、任务成果演示等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课下,通过定向越野、快闪、班班唱、思政社团技能大比拼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毅力与学习动力。校外,通过志愿服务、田野调查、参观走访、深度访谈、项目路演等方式,提升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此外,学习能力提升还需要学校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实践对象评、辅导员、思政课教师评等多维度价,综合考查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与思政素养达成情况。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