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之战——意味着血泪,更意味着新生

2020-07-16 16:48:48 李洁

读《湘江血泪: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纪实》有感

题记: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党的生日!

如果说伟大的长征是震惊寰宇的人类奇迹,那么湘江血战便是这一奇迹中最令人刻骨铭心的巨大红色惊叹号。它因史无前例的惨烈和空前绝后的悲壮在浩瀚的历史画卷中书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长征出发一个月后,红军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于1934年11月底抵达湘桂边界。就在这里,红军血洒桂北大地,三万英烈沉魂江底,湘水浸染在血色之中……此后,百姓口中流传着“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民谚。湘江之战,是长征途中战斗最为惨烈、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战役,也是人民军队自创建以来受创最重、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然而,正是这场关乎血与火、生与死、存与亡的悲壮血战,却因血泪中的绝处逢生、挫折中的痛定思痛、抗争中的觉醒修正,不仅成功粉碎了蒋介石全歼红军的阴谋,保留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和希望,更如凤凰涅槃般实现了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由苦难迎接辉煌的新生蜕变。

湘江之战,是一次痛苦的分娩,它意味着血泪,更意味着新生。

这是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拥有上校军衔的助理研究员李涛所著《湘江血泪: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纪实》这本书中得到的认识与反思。这本得到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原国防部长迟浩田“打开红色记忆,发扬光荣传统”题词的著作,因党的99岁华诞而摆在了我的案头。“相对失败而言,成功总是更能获得人们的尊敬和认可,也会拥有更多的花环和掌声。但就其价值而言,失败的教训可能会比成功的经验更有价值,更宝贵。”作者的自述道出了这本书的内涵灵魂。从失败的血和泪的阵痛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更为珍贵的“血色财富”。

一、湘江之战的血与泪

湘江之战是在蒋介石洞悉红军的转移方向,调集粤军、湘军、桂军和中央军26个整编师30万人马,并配备战斗机实施侦察和轰炸,利用宽阔的湘江“天堑”构置了第四道封锁线,前堵后追、中间截击形成合围,布下了一个绝杀之阵等着红军往里钻,妄图全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幸好,国民党虽然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实际上内部派系林立、军阀割据。蒋介石想出了一条“驱虎吞狼”的计策,即一路尾追的国民党中央军,在地方军阀与红军两败俱伤之际,坐收渔利。未曾想,他这个借刀杀人、兼并异己的如意算盘,反而为红军的绝地突围、破茧而出做了不自觉的助推剂。各派军阀为了保全自己的地盘和军队,彼此之间因共同的利害关系由敌人变成朋友的有之,与蒋介石虚与委蛇、按兵不动的有之,甚至对红军送客让路的亦有之……独揽广东军政大权、骁勇善战的“南天王”陈济棠和红军达成了“借道协议”,使红军能够相继突破国民党在江西、广东、湖南等地设置的三道封锁线,而湘江之战中,他急电手下以保境安民为主,再次为红军让出了前进的通道;一向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小诸葛”白崇禧确定了对红军“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的送客方针,并星夜挖去工事,主动撤防,向红军敞开了湘江大门……

但是党的“左”倾领导者一味纸上谈兵,僵化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和军事理论,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更听不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领导人的正确意见。红军战略转移队伍的阵型,就像是抬着一顶轿子。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居中,红八、红九军团随后,红一、三军团两翼掩护进行甬道式阻击,红五军团为后卫。因突破了三道封锁线而信心倍增的洋顾问,制定了四路入桂计划,硬要往蒋介石的口袋阵里钻,而且执意“大搬家”,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在逶迤的山路上抬着几万吨的物资负辎蠕行,严重影响了红军的机动性和突破国民党军队重围的速度,足足走了4天,才走到湘江岸边,丧失了以较小损失兵不血刃顺利渡过湘江封锁线的天赐良机。两翼和后卫掩护部队用单一、简陋的装备及血肉之躯抵挡敌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在坚决的阻击和反复的争夺中,争取和延长了中央纵队、军委纵队的渡江时间。英勇的红军战士用付出生命和鲜血的巨大牺牲换来了全军突破湘江的胜利。红军损失惨重,加上前三道封锁线的损失,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不足3万人。正所谓:

漫漫长征路,滴滴红军血;日落寒霜起,湘江血染红。

二、中国革命的涅槃新生

党史专家往往把遵义会议当作中国革命中一个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点。但在我看来,真正让中共新生的恰恰是这次不堪回首的湘江之战。

首先,实现了突围的胜利,保留了革命的火种和希望。湘江之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最为关键的战役,是绝境中的突围,是挫折中的胜利,是苦难中杀出的一条用血染红的光明之路。如果没有湘江战役的胜利突围,党和红军就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那么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就无法保留下来,后来使革命力量逐步恢复、发展、壮大,直到取得全国胜利的基干依靠也就不复存在了。

其次,血和泪的阵痛中完成了痛苦的分娩,唤醒了党自我修复机制的复苏。

毛泽东说,没有这个长征,人是教育不过来的,经历了长征你才会知道路线错误的痛苦,你才知道没有根据地的痛苦。正是湘江血战的惨痛与悲壮,以血淋淋的教训教育了党和红军,使他们痛定思痛,在惨败之痛中反思巨大惨败的原因。巨大损失的悲恸越沉重,对错误的反思就会越深刻。党勇于纠正错误的自我修复机制也就逐渐苏醒。广大干部对错误领导的怀疑和不满,随着不断的失利日益累积,到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此后长征途中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和猴场会议,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一一被采纳,最后在遵义会议上水到渠成、一锤定音。如血残阳下,弥散着血腥味的湘江,红军渡过去了这满江血浪,又进入一个新境界。尽管以后还有围追堵截,还有雪山草地,还有九死一生的艰难,但是正是在这里,党又重新找回了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思想路线。

再次,湘江血战中将士们的生命和热血,筑起了一座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信仰丰碑,成为伟大的长征精神的最佳诠释和丰富给养。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用惊天地泣鬼神的无畏精神、披坚夺锐的英雄气概、宁死坚守阵地的革命纪律书写了红色记忆的不朽传奇。

掩上几十万的文字,悲壮的一幕幕在眼前萦绕,不禁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一方面,敬服于作者回归真实历史的勇气,对于这段尘封许久、让人不堪回首的党的惨败历史和其中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谜团,勇于用详实的史料、记实的手法和生动的文字大胆揭密;另一方面,正是在书中的披露和描述中,使我对党的波澜壮阔、艰难曲折的历史感到敬畏与惊叹,加深了对党领导中国的历史必然性的认识,从而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来之不易,更加深刻认识到革命先辈身上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营养剂”,鼓舞和激励着我们攻坚克难,奋勇向前,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程宝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基础纲要教研室党支部教师读《湘江血泪: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纪实》有感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