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从读书开始——好书推荐《额尔古纳河右岸》

2022-12-20 13:26:38 顾睿文 周沐

一部深沉的民族史诗

——好书推荐《额尔古纳河右岸》

                                              推荐人:顾睿文,周沐

封面.png

  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人口式微。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周沐.jpg

  当媒体报道了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下山定居的事情,许多人蜂拥到内蒙古的根河市,想见证人类文明进程中这个所谓伟大的时刻,迟子建的心中却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忧郁和苍凉感。在这时,她看到一份报纸上有一篇文章记叙鄂温克画家柳芭的命运,写她如何带着才华走出森林,最终又满心疲惫地辞掉工作,回到森林,在困惑中葬身河流的故事。看完这篇文章后,灵感来了,迟子建决定动笔写作这个民族的历史。

2004年8月,迟子建到根河市通过追踪驯鹿的足迹找到了山上的猎民点,找到了笔下女酋长的原型,探望了柳芭的妈妈,倾听他们内心的苦楚和哀愁,听他们歌唱。迟子建用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集中阅读鄂温克历史和风俗的研究资料,作了几万字的笔记。2005年,迟子建开始在故乡创作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

读这本书是一种享受,迟子建的语言非常优美,加之她所描写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正是她曾热切地生活过的地方,因而她笔下的那片热活色生香,引发读者无限向往。与萧红的小说相似,她的小说也蕴含着散文般的美,但是故事却不显得零散,而是在一条线索的统摄下变得清晰鲜明。小说、散文、诗歌,在她笔下仿佛没有了界限,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富有诗歌和散文的美,每一句都能给读者带来身心的享受,也使人对她笔下纯粹美好的世界产生无比的向往。

顾睿文.jpg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写了不少萨满跳神的情节,其中有尼都萨满也有妮浩当萨满时的种种神奇事迹,跳神这一带有巫术性的动作却有起死回生等功能,充满了神秘色彩。另外,妮浩的孩子在命名时也仿佛就预示了他们后来的命运,孩子的名字若与草木相关,最后就都因为各种原因夭折了。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随处有着命运的影子,书中一句“看来最不想丢的东西,却最容易撒手离去便隐含命运的悲剧性。到了结尾,一个个生命命运般地凋逝,一切都变得无可奈何而又不可避免。并不是作家有意通过人物的死亡来加重故事的厚度,而是死亡是所有人逃不开的命运。这些死亡也展现出鄂温克族的逐渐消逝。在现代文明的演进和入侵下,他们那种几乎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必然受到冲击,越来越多的鄂温克族人选择下山融入汉人,融入现代文明,而他们游牧的生产方式、他们的风土人情也将逐渐被淡化,最终乃至消逝。最后,整个族只留下了风烛残年的“我”和愚痴的安草儿,其他人都选择了放弃自己多年来生活的地方进城。作家在结尾不免满含对民族文明行将消失的悲叹,因此整部作品又是一部深沉的民族史诗。


责任编辑:张玉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相关阅读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