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五色”教育项目中期报告
黑龙江省教育厅
2021年9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我省独特的自然资源、优秀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创造性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部署要求,黑龙江省教育厅制定并印发方案,对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市能够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开展“五色”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我省“五色”教育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制度体系,持续推进“五色”教育落实落地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龙江特色资源、传统文化和优秀精神创造性落实素质教育,研究制定了《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五色”教育活动的指导意见》,各市(地)根据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制定了一系列“五色”教育工作指导文件,先后召开“五色”教育部署会议、推进会议等32次,层层压实责任,对中小学“五色”教育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各市(地)教育局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五色”教育工作具体安排,开设了一批基于校情的“五色”校本课程。中国教育报整版报道了大庆市中小学开展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教育成果。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印发了黑龙江省《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组织召开了首届黑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并邀请教育部高教司相关领导作专题辅导,面向全省80所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二、充分挖掘资源,丰富“五色”教育实践内涵
各市(地)充分利用各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级、省级展馆等,弘扬以“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龙江四大精神”,开展“红色”研学参观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红色场馆示范性功能。
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绿色生态文明理念,根据地域资源和条件,增加实践课程比重,组织植树节、丰收节、劳动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低碳生活、动植物保护等主题活动,加深中小学生“绿色”体验,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在学生的日常教学中。
通过走进高校、科技研学、机器人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让中小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应用科学、献身科学事业的情感,帮助学生了解高新科技成果,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广泛开展以天文、无线电、无人机等为主题的社团活动,部分学校开设机器人设计、人工智能、智能大数据等与信息技术相关选修课,让学生了解集聚在我省大学里的高新科技成果,对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领域内的高科技产业产生初步认识。
考虑到我省基本情况,将劳动实践活动与课程有机相结合,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厂等,直接参与农产品生产全过程,亲身体验全套的农业劳动,通过农业实践学习必要的耕种、养殖知识,掌握常用工具、药品、机械的原理及使用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结合我省气候特点,各市(地)组织全省中小学校开展冰雪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冰雪文化进校园,广泛开展冰雪研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冰雪劳动,组织开展系列冰雕雪雕创作展演活动,让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磨炼顽强意志,锻炼健康体魄,感受冰雪文化熏陶,把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变成育人的摇篮。
三、加强课程建设,构建“五色”教育课程体系
积极探索具有龙江特色的“五色”劳动教育模式,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五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委托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编写了具有龙江地域特色的“五色”劳动教育课程读本《黑龙江省中小学“五色”劳动教育指导手册》,为实施五色教育提供课程载体支撑。《黑龙江省中小学“五色”劳动教育指导手册》每套课程资源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每学年分为上下两册,每学期1册,共22册,每册内容分“红、绿、蓝、金、银”五大板块。《黑龙江省中小学“五色”劳动教育指导手册》将“五色教育”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及“劳动”有机融合。通过“五色”教育的多维渗透,深度实施,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实现“五育并举”“综合育人”的价值目标。
建好课堂阵地,把大学生党史学习与“五色”教育结合起来,融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整合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理论研究、宣讲阐释等方面的优势资源,挖掘其它各类课程中的红色教育元素,充分用好本地本校革命旧址、历史人物、纪念场馆等红色资源,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日常教育”红色教育体系。对全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课教师和思政工作骨干4000余人专题培训,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300余次。80所高校以“传承红色基因,致敬建党百年”为主题,组织80余万大学生同上党史教育“开学第一课”。与相关部门联合创办大型融媒活动《知信行》,面向全省80所高校85万大学生开展“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融媒体宣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