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把群众当亲人”的为民情怀

2021-02-23 14:30:51 解放军报 徐亚军

党员干部来自人民,涵养“把群众当亲人”的为民情怀,既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我们党性质和宗旨永不褪色的根本保证。

“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性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底色。回顾党和军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的奋斗史。在最艰苦的岁月里,人民群众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个亲骨肉送上战场,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深厚的底气、最雄厚的臂膀、最坚实的靠山,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涵养“把群众当亲人”的为民情怀,就必须端正对群众的根本态度,把“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想明白,把“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研究透。只有对人民群众常怀感恩之心、常念哺育之情,始终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员干部才能始终站稳人民立场,遇事多为群众着想,切实把为人民服务落实落地。

培塑扎根群众作风。《梁家河》一书中提到:“当干部的身上要留住泥土味,扎根群众,才活得充实。”正是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党与群众的感情纽带虽历久却依然坚韧和牢固。涵养“把群众当亲人”的为民情怀,就应以一腔热情深入一线,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去,亲自察看、亲身体验,把冒着热气的矛盾和问题发现准、解决好。要满怀真情“常回家看看”,到百姓家里唠唠家常,多到群众中走一走,听百家言、察百户情。同群众打交道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身入”更要“心入”,把群众的急事难事看在眼里、放在心里、落到手头,把群众真实的意见建议集中起来,把群众创造的宝贵经验总结出来,使其成为推动工作的抓手和良方。

办好解难帮困实事。群众的穿衣吃饭、住房取暖、读书学习、医疗卫生等切身利益问题,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群众关心的实实在在的事,对群众来说就是大事。把这些事办好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1944年,毛泽东得知侯家沟有两个村庄的妇女不能生育,便找来时任中共延安市委书记的张汉武,问他是不是水有问题,并提议去中央医院把水验一验。张汉武说:“好是好,这种小事只怕医院不干。”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对于共产党人来讲,群众的疾苦可绝不是什么小事。”涵养“把群众当亲人”的为民情怀,要求党员干部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脚踏实地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上,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切实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做些情真意切、嘘寒问暖的热心事;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多做些雪中送炭、为民解忧的要紧事;不贪图私利、贪慕虚名,多做些打基础、利长远的民生事。

守好清正廉洁底线。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方志敏在《清贫》中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这种清廉自觉,来自于对宗旨的坚守、对初心的追求。今天,党员干部涵养“把群众当亲人”的为民情怀,就必须始终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要自觉把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作为原则和底线;就必须摒弃“小我”之私欲,锤炼“大我”之胸襟,追求“无我”之境界,保持纯洁高尚的入党初心、培养清正无私的人品官德、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倡导新风正气,带头遵守廉政规范,真正以一身正气、一片赤诚立起党员干部的好样子。

责任编辑:徐亚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党员干部来自人民,涵养“把群众当亲人”的为民情怀,既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我们党性质和宗旨永不褪色的根本保证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