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吉林西部盐碱地修复改良与合理开发利用策略研究”项目结题评审会在吉林研究院举行

发布时间:2023-07-20 21:22:50

7月10日下午,由我校傅廷栋院士主持的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吉林西部盐碱地修复改良与合理开发利用策略研究”项目结题评审会在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二楼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形式为线上线下结合。

项目咨询专家组由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院长、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春理工大学姜会林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院士、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副院长、吉林农业大学冯江教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姜明(线上参会)、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来永才研究员、吉林省科技资金运行服务中心高级会计师李华组成,组长为姜会林院士。吉林省科学技术厅李芳副厅长、吉林省科技厅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处刘树安处长、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办公室于寒副主任,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教授及骨干成员约20人参加线上线下会议。会议分阶段分别由李玉院士、姜会林院士主持。

傅廷栋对项目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他表示,团队从事耐盐碱油菜研究已有10多年,筛选了一批耐盐碱资源并育成多个耐盐碱油菜品种。他认为,盐碱地改良不单是技术问题,还必须在宏观上、政策上、策略上进行研究,两者要互相配合,经过本项目实施,他得出结论:在吉林西部地区,耐盐碱油菜是改良盐碱旱地很有特色的大田作物,“耐盐碱燕麦+耐盐碱油菜”是有效合理的搭配。水利条件好,种植水稻,以水压盐碱,是开发利用盐碱地的成功经验。推广耐盐碱羊草,是改良盐碱草地的有效途径。

经济管理学院李晓云教授从项目的研究背景与现状、研究目标与方案、项目关键成果、盐碱地改良建议和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了项目结题汇报。依托该项目完成任务,形成1份项目综合研究报告、3份子课题研究报告、2份院士咨询报告,提交其他建议咨询2份。

项目咨询专家组专家和相关管理部门领导在听取了项目详细汇报后,对相关细节进行了质询、讨论,对项目给予指导并形成了评审意见。李培武院士建议,由“以油治碱”转变为“以油适碱”,今后从作物治理盐碱地的思想上转变为培育适应盐碱地生长的作物,同时将项目形成的项目咨询报告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辐射更广的地区,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同时提出“种好吉林两块地,一块黑土地、一块盐碱地,为增产千亿斤粮食做贡献”的计划。

来永才充分肯定了本项目的研究意义和内容,并建议将此咨询报告转抄给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认为该报告对黑龙江西部盐碱地也有很强的借鉴性。东北三省的耕地资源是我国粮食增产的重要后备耕地力量,他建议成立一个区域性的盐碱地治理中心,解决东北地区的盐碱地改良问题。

冯江肯定了项目的完成情况,建议与吉林省省委省政府的建议结合,咨询报告更细化对土地的空间结构划分。

李华作为财务验收专家认为项目经费使用基本合理,建议今后在预算中可适当增加劳务费比例。

姜明(线上参会)认为本咨询项目对吉林省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与平台支撑,建议针对本项目研发的盐碱地治理技术、梳理形成针对不同盐碱地类型的技术体系,形成模式结合国家盐碱地治理重大工程进行示范推广。

李玉院士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更好的落实本项目的报告内容,对国家和吉林省实行增加千亿斤粮食起到“压舱石”的作用;二是下一步是否再争取立项,形成稳定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三是从科学研究实践方面,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按照区划更加细化研究;四是延长产业链,使得油菜种植区域成为吉林当地的旅游打卡地和康养胜地。

姜会林院士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总结,要体现如下“五性”: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实用性、拓展性;二是进一步在吉林省落实;三是进一步提升拓展性,建议提交更高层次的咨询报告到中国工程院和国家相关部门。

最后,李芳和李玉院士感谢评审专家们对吉林西部盐碱地修复改良与合理开发利用策略研究项目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具体建议,希望项目组充分听取、吸收上述意见和建议,仔细修改并进一步凝练提升项目研究成果,力争在更多领域深层次推动研究成果转化落地。

责任编辑:晏华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吉林西部盐碱地修复改良与合理开发利用策略研究”项目结题评审会在吉林研究院举行
    高校列表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