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成员参加2020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

2021-02-25 14:42:32 郑刚

11月7日,由湖北省教育厅、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指导,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长江教育研究院和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共同主办,湖北长江教育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时值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以“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为主题,除主论坛之外,另有基础教育治理、高等教育治理、在线教育治理、智库建设与评价、国际教育五个平行分论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陶宏,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义国,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邱菊生,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董事长杨丹,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邬大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韩蔚、长江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方平等领导专家莅临本次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同时线下近千名听众参与。

开幕式

长江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 方平

开幕式由方平主持。他说,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全会从“十四五”时期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教育发展做出重要部署,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发展形势、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集智聚力,共商教育改革发展大计,开拓创新,为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教育而不懈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更多贡献。

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陈义国

陈义国介绍了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在疫情期间履行服务教育事业的责任,加大教育教学资源线上免费开放力度,为数百万中小学生、学前儿童提供优质的学习内容;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打通送书到生的最后一公里,积极促进教育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围绕“出版+”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教育服务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还介绍了长江教育研究院作为平台,链接教育专家和教育管理部门,形成以学术研究为基础,政策研究为重点,出版企业为依托,政府支持和社会参与为支撑,学、研、产、政、社优势互补,协同推进新型体制机制。最后,他希望长江教育研究院继续为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谋划思路,凝聚共识,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赵凌云

赵凌云总结了疫情期间教育巨变的十大趋势: 教育场所泛在化,正规教育空间突破教室、学校,广泛存在于所有网络覆盖的地方。教育方式多样化,线上教学异军突起,形成从内容到方式,从授课、讨论、作业到考试的全链条线上教学模式。教育主体多元化,家庭、社区、党委政府都成为了正规教育体系当中的一员。教育过程双重化,重视教,更重视育,重视课堂教育,更重视自主学习,重视教师主导作用,更重视学生主体作用。育人目标全面化,育人的重点除了知识传授以为,更注重吸取和应用知识,更注重传授在未来不确定性的社会中应具备的价值观、自我认知与理性先导。教育内容未来化,根据未来信息社会要求,确保今天的受教育者获得未来适应社会的技能、品质。七是教育评价过程化,疫情期间我们获得的重大启示之一,就是办学与育人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动态的评价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教育对象的全民化,疫情期间家长与孩子一起上课学习,疫情加快了中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教育环节终生化,疫情摧毁了一些传统职业,也催生了诸多新兴职业,提出了终身学习的客观要求。学校社区融合化,疫情告诉我们,学校就是社区,社区就是学校。最后,赵凌云还指出,后疫情时代,如何推动教育的变革,是当今中国教育面临的时代之问。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回到从前,必须顺应这些趋势,全面推进和深化疫后教育变革,构建与中国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育模式。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董事长 杨丹

杨丹介绍了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以“致力于教育的创新发展”为使命,秉持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服务于教育创新,服务于产业发展,为产业和企业提供全生态、全产业链的服务。疫情期间,中心提供专项支持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组织108家企业为疫情地区学校免费捐赠在线学习课程,并在海淀区委区政府和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的关心与指导下,联合十余家教育头部企业牵头成立中关村科学城互联网教育产业发展联盟。她提到,疫情提供了全民体验互联网教育的机会,互联网教育已经显现出其强大的魅力,这是不可扭转的大势。当今的教育,如何有效缓解快速培养迫切需要的大量创新人才与传统教育体制机制之间矛盾;学校教育如何在信息革命与知识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培养未来社会的主人;公立学校如何拥抱学校之外的教育资源与力量;传统教育如何拥抱互联网;传统教育应该放弃什么,坚守什么,调整什么;如何更深刻利用互联网提高教育的效率与效果?这些都是教育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杨丹希望“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在国家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契机下,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言献策,为教育部门、学界和行业找到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治理解决方案、点亮灯塔。同时,中心也愿意为教育各界人士搭平台,做服务,愿与各位领导、专家一道,共同为中国教育行业的成长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

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陶宏

陶宏指出,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治理,要做到五个结合:第一,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与推进对外开放相结合。积极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衔接,一方面坚定教育自信,继续提升国内教育质量,不断增强对国内外优秀学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坚定对外开放,永远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继续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与学术机构的合作,积极面向欧洲等地开展优质教育资源等渠道,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第二,坚持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要求建设高质量的建设教育,明确八个方面的教育任务。在坚持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立足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教育发展的空间格局,提升教育发展战略水平。第三,坚持疫情防控与推进教育各项任务的落实相结合。一方面要把常态化的防控作为各项工作的前提与基础,细化完善具有学校特点、针对性强的防控性举措。另一方面坚持抓好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做到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第四,要坚持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相结合,一方面要巩固普及成果,进一步提高国内国际教育普及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支持建设高水平的大学,加强创新性、应用性、技能性的人才培养,努力产出从0-1原创性的成果,不断激发人才的活力,厚植创新基地。第五,要坚持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要总结疫情大规模线上化的教育经验,稳妥谋划线上教育,改进好线下教育,把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优势结合起来。

在主旨报告阶段,徐辉主席和张力秘书长分别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探讨》和《“十四五”期间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基点》为题,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中国教育取得的成绩、问题和未来展望做出了精彩的论述。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 徐辉

徐辉在报告中指出,同扶贫工作一样,教育的重点是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他以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点”——义乌工商职业学院的创业教育为例,分享了该校诸多创业成功者的案例,提出了“在校创业学习是否是一种好的育人模式”“在校创业学校应该以课程还是问题为中心”“在校创业学习是否适用所有专业?”“如何看待在校创业失败”“在校创业学习是否依赖城市背景”等6个问题并予以了解答。在此基础之上,反思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属于层次还是类型”“育人模式当中的法律法规缺位”“育人模式中的行业协会管理缺位”“育人模式中的法定企业责任”“如何解决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缺失”“如何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等6个体制方面的问题。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督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张力

张力秘书长则聚焦于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宏观政策领域,首先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两个一百年” 蓝图方面开篇,详细讲述了党中央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起草教育文件,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其后,他更深入地阐释了党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稿的主要考虑,将其中和教育有关的新精神、新提法和与会学者们分享。他认为在新时代,教育领域需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实际工作中,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基础上,切实做到善用规划红利,彰显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

五个平行分论坛内容精彩纷呈,耐人寻味

分论坛一:后疫情时代的基础教育论坛

在基础教育治理分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用实例讲述了后疫情时代重构未来教育的价值、课程、治理方面的路径并分享了诸多引人入胜的实例;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则认为后疫情时代是线上线下双线混融教学、双师融合教学、“五育融合”的新时代;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校长周鹏程则分别论述了教育信息化、新时代教育变革的角度论述了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该分论坛由方略研究院院长王刚主持。

分论坛二:后疫情时代的高等教育论坛

在高等教育治理分论坛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卢晓东从改革开放背景下院士留学经历入手进一步谈到了后疫情时代我国的留学战略;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邬大光在分享个人经历的基础上认为管好大学需要基于经验、制度和文化;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周光礼则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世界大学排行和政策网络的角度分析了高等教育全球治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韩蔚以在线教育为例谈到了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合作方面的创新发展;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委员会副主任李祖超讲述了后疫情时代对于中国民办教育的冲击并给出了一系列建议。该分论坛由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陈鹏主持。

分论坛三:后疫情时代的在线教育论坛

在在线教育治理分论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从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开展的基础设施、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还有教学资源方面的问题入手给出了对策与建议;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着力论述了新时期教育事业性质变化、教育服务主体的变化、教育治理模式的变化,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在回顾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国家战略及发展趋势;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学院数字教育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涛在探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探索OMO基础下的全球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动态重构方面的问题。该论坛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研究室主任张艳玲主持。

分论坛四:后疫情时代的智库建设与评价论坛

在智库建设与评价分论坛上,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长江教育研究院秘书长申国昌从角色定位和类型划分、本质特征和主要功能、建设运营和运营机制等方面对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进行了剖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王小飞教育智库转型原因、问题、解决方案及;来趋势探讨了教育科研系统建设新型教育智库;广州市教科院院长方晓波地方从地方城市教育智库发展维度透视了后疫情时代教育智库评价标准。最后,还发布了《2020全球教育智库影响力评价PAP研究报告》。该论坛由长江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蓬主持。

分论坛五: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教育论坛

在国际教育分论坛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提出了留学的目的地将变化、来华留学的动力将会增加、留学产业会复苏观点的基础上对国际教育发展新趋向予以了判断;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一级巡视员黄侃从中国服贸会的基本情况透视了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的走向及后疫情时代的在国际教育的应对之策;北京朝阳凯文学校校长徐涛指出后疫情条件下学校支持系统需综合使用与重塑、学习社区需升级;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的执行校长李文平指出疫情期间教育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其内涵并没有也不应该发生变化;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熊建辉研究员通过观察疫情中的国际教育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思考。该论坛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秦琳主持。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 周洪宇

在闭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代表本届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主办方为论坛做闭幕词。周洪宇院长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与基础支撑,也是实现教育强国与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与制度保障。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我国教育事业、教育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对当前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一次严苛的体检。在这场波澜壮阔抗疫斗争之中,我们积累了经验,也收获了深刻的教训。在中共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顺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开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么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在这个地方举行以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为主题的论坛,可以说是意义非常重大的。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力量,长江教育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后,第一时间和各个智库的合作方取得了联系,进行“学术抗疫”——每个人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各自的作用,就教育如何应对新冠疫情,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大概有10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了这场活动。其中的很多政策建议都被教育部门、地方政府所采纳。在总结的同时,周院长对出席活动并参与交流的领导、专家学者表达了感谢,并对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方略研究院、做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千里马工程机械职业培训学院的大力支持予以了充分肯定。


责任编辑:郑刚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支部成员参加2020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