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光明日报》第15版刊发校党委书记赵凌云署名文章《破解院系党建难题首先要搞清“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中指出:“教育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郑刚坚持完善《中国教育史》教学形式和课程内涵,挖掘思政元素,培育‘文化自信’,成为深受学生喜欢的‘金课’教师。”原文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0-12/15/nw.D110000gmrb_20201215_2-15.htm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明确的,但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则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院系二级党组织,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强化院系二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学校二级党组织起着强功能、壮筋骨的关键枢纽作用,直接关系着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学校党委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关系着学院和学校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近年来,我们坚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落实“党委工作法”为抓手,使二级党组织彻底搞清楚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和干到什么程度等核心问题,强化二级党组织在单位的政治核心作用。
理顺机制,确保学校二级党组织把方向。理顺管理机制是确保二级党组织把握办学治院正确方向的前提。针对二级党组织存在的机制不畅、功能弱化现象,学校党委严格执行“党员院长兼任分党委副书记”规定,优化权力设置;明确党委会前置程序,理顺党委会与党政联席会的关系,优化议事决策流程。凡是涉及上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教职工切身利益、学院建设发展的重大事项,必须由党委会首先严把方向、达成共识后,再上党政联席会决策执行,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贯穿事业发展方方面面,切实发挥二级党组织把方向的作用。
明确职能,确保学校二级党组织管大局。将二级党组织党建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才能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优质资源和建设成果转化为单位的科学发展资源、优势和成果。“党委工作法”工程的核心内容就是明确二级党组织职责,推动党建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相融合,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促进二级党组织工作主题创新、载体创新与模式创新,牢牢把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生命线,管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局。
传导压力,确保学校二级党组织保落实。层层传导压力,才能压紧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学校党委明确二级党组织管党治党、办学治院的主体责任、分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形成“三责协同”工作机制;同时,以“下沉联系”制度强化“压力链”传导,学院党委定期向学校党委报告工作,学校党委常委下沉联系学院党委,学院党委委员下沉联系各支部、支委联系各位党员、党员联系师生群众,深化沟通交流,细化责任落实。
实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近年来,学校党委坚持推进“党支部实化”工程,实化党支部工作,切实提升“神经末梢”的战斗堡垒作用。
实化决策执行,建设抓贯彻落实的战斗堡垒。在理论上清醒,才能在政治上坚定。推进党的理论武装,自觉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才是根本落脚点。学校党委引领党支部构建“五领”学习模式,党支部成员轮流“领学”原著原文,其他成员结合工作学习实际“领悟”原理,集体讨论“领研”发现问题,率先垂范“领改”解决问题,党支部书记“领督”问题整改完成情况,形成理论指导实践的完整闭环,切实使党支部成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部党组和校党委决策部署的堡垒。
实化业务融合,成为立德树人的堡垒。在基层教研组织弱化的形势下,推进党建与思政工作和业务深度融合,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要求,也是激发支部活力的有效方法。学校党委坚持以培育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和创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抓手,持续推进党支部建设与教学科研、课程思政建设、年轻教师传帮带、科研团队建设等深度融合;并在学生社团、基建项目、重大科研课题组等设立党支部,积极铸造“新堡垒”。2018年5月,我校化学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原弘教授在教育部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就从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教育培训、强化服务保障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双带头人”培育工作的典型经验。
实化政治把关,成为推动发展的堡垒。实化党支部的政治把关作用,既是筑牢基层党支部根基的重要举措,更是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体现。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把思想先进、行动积极并得到群众公认的优秀积极分子吸收进党的队伍。结合业务工作,严格审核把关教育教学导向和质量。支部严把评议推荐等关口,确保推选的各级党代会代表、“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各类人才项目经得起考验,切实发挥表率作用。
实化组织动员,成为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堡垒。组织党员、动员群众是党的传统优势。针对部分党支部组织动员功能弱化的现象,学校党委着力优化党支部运行机制、划拨专项经费建设党员活动室、支持开展社会实践,扎实拓展党建活动空间、提升党建成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学院教工党支部率先组织党员承担“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工作,为受疫情影响的国内群众、海外华人华侨以及留学生提供全天候免费网络心理援助。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利用专业知识,组建爱心助学团,一对一辅导抗疫一线工作者子女学习,彰显了危难时刻的华师党员力量。
亮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党的肌体才能更加健康茁壮。华中师范大学党委通过“党员亮化工程”,推动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形象”,激活党员“细胞”活力。
明亮本色,增强为人师表示范。针对当前少数高校教师师德失范问题,学校积极开展“党员教师亮身份”“党员先锋岗”等主题实践活动和“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师生群众监督作用,有效促进党员教师弘扬高尚师德,潜心教书育人。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陆方喆在疫情期间感染新冠肺炎,但患病期间积极备课,专心授课,痊愈之后主动捐献血浆,传递爱心,真正诠释了教书育人的初心与服务人民的宗旨。
照亮未来,增强立德树人实效。学校党委实施“课程思政建设行动”,扎实推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无缝连接。一大批党员教师带头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方式方法,带动广大教师精耕课程思政“责任田”。教育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郑刚坚持完善《中国教育史》教学形式和课程内涵,挖掘思政元素,培育“文化自信”,成为深受学生喜欢的“金课”教师。
添亮党旗,增强危难险重担当。党有号召、我有行动,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在抗洪抢险最前沿,冲锋在前就是党员的政治本色。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党员干部身先士卒、逆行返汉,下沉社区、志愿服务,在重要关头亮出了党员的鲜红“底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