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员
积极探索拔尖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
2023-03-27 09:42:28


一、课题名称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聚焦拔尖学生在高强度学业压力下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机制,对于进一步完善学校“双一流”大学建设的5项建设任务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研究在探索培养模式的同时,实行动态跟踪机制,通过实践研究各阶段学生的变化,不断调整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在提升试验班学生心理品质方面的效果,以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三、课题实施步骤

1.以新需求打造课程模块

课题组教师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关于拔尖学生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及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通过对部分试验班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师生的教学感受和实际需求,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心理品质提升课程方案,包含全新的6大心理品质成长模块,分别是卓越团队起航、魔鬼心训营、拔尖人才对对碰、做更好的自己、凝心聚力齐上阵和卓越成长纪念册,将心理学知识融入到每个主题课程中。

2.以问卷评估课程效果

本研究采用李自维所编制的《当代大学生主要积极品质问卷调查表》对受试对象的心理品质状况进行调查。该问卷分为 “大学生积极品质重要性评价表”和“大学生积极品质自评量表”两部分。课题组成员针对教育部《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定位和要求,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自评量表”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在《积极心理品质提升》课程教学前后施测,用以考察教育效果,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

3.研究成果的实现与转化

2019年9-12月开展《积极心理品质提升》课程教学工作,利用团体心理辅导、专题体验式培训等创新教育模式,对2019级唐敖庆班、匡亚明班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提升教育。通过十个不同主题的课程,重点培养拔尖学生公平和公正、勇气和决心、温情和爱护、知识和智慧、节制和谦逊、精神和超越六个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成长,在有效互动中客观认识自身的意志、性格、抱负、信念等非智力因素,有意识地正确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增强心理韧性,提升综合素质。通过10超走心互动教学,一种具有吉林大学特色的“参与式体验、沉浸式互动、启发式精讲、感悟式强化”培养体系模式初步建立。

四、研究成果展示

1.《积极心理品质提升》课程课件示例




2.《积极心理品质提升》课程现场




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开展学生

《积极心理品质提升》课程教学工作

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于20199月至12月期间开展唐敖庆班、匡亚明班《积极心理品质提升》课程教学工作。该课程依托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吉林大学)工作研究课题“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开展,致力于培养和提升拔尖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课程由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何思彤老师主持设计,左振鹏老师、汤晓老师、张琳老师协助完成授课。

《积极心理品质提升》课程包括十个不同的主题:卓越团队起航,勇者训练营,“魔鬼”心训营,让爱成为爱,情绪的识别与调控,拔尖人才对对碰,学科高峰论坛,凝心聚力齐上阵,做更好的自己,卓越成长纪念册。这十个主题对应六大积极教育模块,分别是积极关系、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投入、积极成就、积极意义。每一模块的课程实施都贯穿着学生们的体验与感悟、质疑与收获、突破与分享,对于每天沉浸在学习中的学霸们来说,这种新颖的方式,使他们迅速放掉矜持,快速融入到团队当中。课程由名师做示范,青年为骨干,朋辈参与历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活动体验、案例分析、研讨交流、情境互动、素质拓展、个人分享、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形式,深化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与探讨、接纳与完善,获得心理成长与发展。

本课程将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与学生成长实际紧密联系,是一场为拔尖学生量身打造的“人工降雨”。这场雨使拔尖学生提升了协作领导、思辨创新、战略执行、应变抗压、自塑规划等能力,激励和调动了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让学生具有深刻的积极心理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关心、关注自己的心理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2020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869号-24
中心列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