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名称
“五位一体”融合式心理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
心理育人是立德树人的基础工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造就时代新人的根本保障,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为切实提升心理育人质量,加强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体系建设,促进教学模式变革,增强心理教育系统韧性,以习近平总书记“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等重要论述为指导,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足、团队欠缺、模式单一和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课题组一直努力探索心理育人的新模式。历经多年的发展和实践,推出“五位一体”融合式心理育人模式,希望打造特色心理教育体系,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求,增强心理教育工作的创新性、示范性。
以《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群建设》为起点,由吉林大学牵头,原党委书记杨振斌、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清华大学李焰教授等专家组成专家和教学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一流高校,依托全国唯一“教育部思政创新发展中心(心理育人)”等国家级平台,率先建成了“五位一体”融合式心理育人新模式,从金课体系、融合模式、优质师资、协同机制和长效保障等五个方面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努力解决国内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内存在的突出教学问题,切实保障高校心理育人的长效发展。
成果主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高质量课程资源的问题。国内心理健康高质量课程供给不足,满足不了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发展需求。
二是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传统模式重讲授轻实践,受众针对性不强,全过程跟进不够。
三是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高水平师资团队的问题。教师数量不足,学科专业支撑度有限,教师教学胜任力难保证。
四是解决心理育人持续发展支撑乏力的问题。质量评价保障和协同育人机制缺乏,难以支撑长效发展。
三、课题实施步骤
一是建立“一主四辅”课程体系。“一主”是覆盖全国的“第一心理大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慕课。“四辅”是①《大学生心理成长》在线微课;②新生指导课;③针对拔尖、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化定制课;④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公选课。
二是形成“五维融合”教学模式。即育心育德融合,启蒙持续融合,普及分众融合,线上线下及课内课外融合,实现了人格本位教育理论在学生成长规律的创新应用。
三是打造“专家引领”师资团队。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领衔,汇集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顶尖专家,协同育人队伍,优化师资培训,形成名师授课、团队教辅、朋辈互助的高水平队伍配置。
四是搭建“三教协同”联动机制。宣教、科教、医教协同,把心理育人融入学生成长成才各个环节,助推学生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常态化、系统化,发挥心理育人乘数效应。
五是创设“双策驱动”长效保障。优化教学评价策略,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突出多点支撑策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优化软硬件条件,实现心理育人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改革研究与实践,构建起内容系统、团队有力、运行有效的、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心理育人体系模式。主体课覆盖31个省市,1053所高校,近477万学生,学生满意度超94%。获教育部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在教育部网站、“中英心理健康教育联盟”和国内千人大会等平台上推广经验。
四、研究成果展示
1.成果获吉林省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
2.2022年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展示
材料展示网址:http://jwc.jlu.edu.cn/xlyr/
3.成果发挥重要辐射作用
(1)优质资源辐射全国。课程覆盖31个省市,1108所高校。2019年与牛津、剑桥等全球知名高校就中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交流研讨。2018年吉林大学承办千人规模学术会议,围绕成果做论坛报告。2016年以来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30余所各类高校心理中心相继到吉林大学调研交流心理育人经验模式。
(2)选课学校充分肯定。选课学校对于课程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符合学校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3)高校同行一致认可。成果经验在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论坛中汇报,被同行评价为“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先进模式”。
(4)社会媒体关注。成果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新闻网、搜狐、新浪等多家媒体报道。
“五位一体”融合式心理育人新模式以学生心理成长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南,以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品质为目标,以构建精准化教育教学体系为重点,以建强专业化工作队伍为保障,以完善系统化指导体系为补充,在金课体系、融合模式、优质师资、协同机制和长效保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创新研究,构建起了专业化、系统化、精准化、温情化心理健康指导服务新模式,该模式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创新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