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种子”农村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育项目

发布时间:2020-10-13 10:44:55

紧紧围绕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教发【201618号)精神,我院依托学校的教育资源,找准教育脱贫实施路径,分类制定扶贫计划,开展人才智力帮扶,实施种子农村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育项目,打造优质化精品项目助推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使他们在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发挥民办高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社会责任。

一、项目实施背景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及玉米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90.7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122.80 万人,占总人口数的41.73%

种子农村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育项目是种子培育计划的子项目。种子培育计划是我院以吉林省的地域和人口特点,结合我校的专业优势和公益化办学特点,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提出构建的一主、三类的职业继续教育精准帮扶机制,即以人才智力帮扶为主,通过对三类群体(应届毕业生、乡村教师、农民)实施职业继续教育精准帮扶,该计划包含 种子学生培育、 种子农村教师培育、种子农民培育三个子项目,即对应届毕业生进行职业教育帮扶、对乡村教师实施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帮扶、对农民提供销售技巧帮扶,使学生通过毕业前的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使农村教师通过专项培训提高专业技能,使农民掌握一定的销售技巧,提高收入水平。目前该计划针对农村教师实施的培育计划已实施多年,初见成效。

种子农村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育项目提出,是我校针对国家2010年发布实施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中关于旨在培养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提出的职业继续教育精准帮扶办法。我校依托国培计划培训项目的实施平台,针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落后的现状,依托学校的专业、资源、师资优势,以农村教师专业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导向,关注农村教师提升专业能力需求、职业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的参与体验,以及个人职业能力持续提升,构建了农村教师培训的课程体系、创新农村教师职业继续教育研修方式、形成了科学化的管理服务保障体系,根据项目县教师实际情况,以项目式培训的形式,科学设计培训主题与课程,突出解决教研问题,有效实施送教到校,指导学校开展学科校本研修,培养优秀学科团队,关注学科教师持续性发展,使种子农村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做、 做,培育更多优秀的农村教师。

二、项目的基本情况及实施进展

2015年起,项目培训对象多为国培计划A类项目县乡村教师,除了常年组织优秀教师到边远、落后地区中小学开展义务支教活动以外,还定期组织开展乡村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10余项,包括:送教下乡、导师带教、跟岗实践研修、乡村教师访名校等不同形式、不同类别的培训,涵盖到长春市、吉林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通化市5个市,磐石市桦甸市蛟河市舒兰市永吉县图们市敦化市和龙市珲春市龙井市汪清县安图县集安市通化县辉南县柳河县梅河口市15个市县。

2015年至2019年总计实施各类别主题项目培训15项,培训1570名农村教师。

年度

项目名称

2015

农村教师素质提升项目—“特岗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小学英语)

送教下乡项目乡村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初中英语)

2016

农村小学英语特岗教师素质提升培训

乡村初中英语教研组长访名校项目

2017

乡村小学英语特岗教师跟岗实践研修项目

乡村初中英语特岗教师跟岗实践研修项目

乡村初中语文特岗教师跟岗实践研修项目

2018

农村紧缺学科教师培训项目(中学英语)

乡村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初中英语)

乡村特岗教师跟岗实践研修项目(小学英语)

乡村特岗教师跟岗实践研修项目(小学语文)

2019

乡村教师培训能力提升专题研修培训项目(小学英语)

乡村教师培训能力提升专题研修培训项目(初中语文)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小学英语(小学英语)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小学英语(初中语文)

三、主要工作举措

(一)推进培训项目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一是项目的课程设计中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作为必修内容之一,以理论+实践(红色基地走访)的方式实施,使各主题培训课程内容保证与党、国家的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向同行。二是在实施项目培训中注重加强党对继续教育培训的全面领导,双班主任的选聘均有党员担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侧重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内容与职业精神相融合,使得教育效果更有针对性,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品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的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基础教育。

(二)推行一把手工程

组建由校长任组长,由各行政处室领导组成的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由继续教育学院和与实施项目的二级学院负责统筹协调,构建全校联动、部门协同、多措并举的保障机制,增强项目实施过程中培训组织者的管理服务意识,加强培训工作的规范性与标准化,提升培训工作的服务质量与培训效果,打造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温度的培训项目。

(三)探索推行班级精细化管理“1+1+6+1”模式

按照项目实施时间跨度对班级实施精细化分阶段管理,即项目实施前、项目实施中、项目实施后。按照以人为本,关注学员心理健康,情感诉求;以学员为中心,因材施教;以项目实施为核心,进行科学管理服务;以培训主题为契机,关注学员自身发展;以项目培训为平台,构建学习共同体;以培训项目为依托,进行理实转化的六个原则,提出构建班级精细化管理“1+1+6+1”模式。即:以SMART原则建立1套班级管理目标体系,基于1套培训项目实施方案,以班级精细化管理6个方面出发,完成1个项目培训主题内容,使培训项目教育、管理、指导、服务融为一体。结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辐射构建与之理念相衔接的班主任能力提升的8项举措。

(四)构建科学高效的培训机制

培训中,力求培训目标精准、明确,内容实用、新颖,研修灵活、多样。培训目标彰显三注重,即学新、深学、会用;培训方式体现四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观摩与研讨相结合,指导与自修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培训内容突出五强,即专业性强、实践性强、应用性强、针对性强以及互动性强;研修过程着重六度,即理论有高度、讲解有广度、分析有深度、示范有信度、培训有效度和对接多维度。

(五)实施递进式多元化的研修方式

培训方式按照项目主题特点,采取集中理论讲授与跟岗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形式,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培训实效。培训过程中全程采用参与式培训,培训者在培训中鼓励参训农村教师积极参与,为参训教师分享经验提供足够的机会和空间,引导参训教师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思想,达到新认识,从而实现自我课堂教学提高,并能够采取行动改善现状,形成理论学习-跟岗实践-学习圈-自主研修-成果交流-远程跟进递进式的多元化研修方式。

(六)采用五段六网五跟进送教下乡形式

送教下乡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培训理念,以集中研修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五段式培训形式为核心模式。依据农村教师教学环境实际情况,在操作上采取五段六网五跟进的模式开展。五段即核心模式,包括集中研修、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五个阶段。六网即在五段式前、每个阶段中、五段式后分别开展网络研修。五跟进即在每段式后都进行跟进指导,主要包括个体指导和校本研修指导两个方面。

(七)一对一实施导师带教

导师带教采取送教到校培训者、指导学校开展学科校本研修,培养优秀学科团队,关注学科教师持续性发展,采取工作坊坊主整合式的培训方式进行。目前实施导师带100人次。按照农村教师所在区域进行整合划分,10名教师选派一名导师,导师设计带教主题研究单,通过讲座及示范课,采取送教问题解决策略,通过培训案例关注教师的个性发展,走进被培训农村教师所在学校进行指导示范,按照培训教师年度研究主题、年度计划要点、年度实施步骤、研修落实情况分布进行持续的跟踪指导。

(八)互助帮扶访名校

项目依托吉林省重点中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吉林大学附属小学、吉林省实验中学、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长春市实验中学、吉林省首批改制校、省级电化教育示范校、全国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应用优秀学校:长春市第九十八中学、等多家优质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共同进行种子农村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工作的落实推进,采用浸入式观摩体验拓展农村教师视野。

(九)线上线下有机融合

根据相关学科项目实施的基本课程模块,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班级、qq群、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后续的学习提升跟踪指导,促进理实成果转化。通过网络研修方式进行个体指导,对教师理解研修内容、理解示范课内涵、运用学习所获开展教学实践、成果积累和经验提升等方面进行具体的一对一的指导,实现线下学习与网络研修的有机整合。

四、项目的实施成效分析

在实施的各个专题培训项目过程中,一是注重培训需求。通过调研,了解农村教师教学实际,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提升,满足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二是注重研培结合。培训过程中,实行相结合,以听、看、做、思、展五环节为培训模式,形成两课两反思研课磨课模式,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三是注重指导实践。为保证培训质量,培训团队五人分别与10个农村教师构建一个团队,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形成研培小组。四是注重专业引领。充分发挥农村教师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农村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人性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的特色,在整个学习过程与管理中,加强农村教师的自我建构,自我适应,自我发展。

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也看到目前乡村教师存在的职业发展困境。一是城乡教育观念、教学设备资源差距较大。二是学生主体的差异,乡村学校的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导致教学效果欠缺。三是由于培训周期限制,参训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消化、反思还不够充分。四是工学矛盾。五是乡村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中接触到心理问题学生呈上升趋势。六是一些农村教师较少机会参加有意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七是对自身能力提升的主动意识不强,农村教师存在的职业发展困境。

针对上述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们不断修订培训项目的实施方式,以教、带、扶、行的原则,立足教师职业继续教育实践、服务人才培养、突出培训管理模式改革创新。一是结成学习圈。将培训教师分成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营造学员之间学习、交流、讨论教学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自主研修环境。二是建立项目班级网络交流群。进行互助帮扶和专家在线指导。三是远程跟进。后续跟踪指导是促进培训成果应用与转化的有效手段。不以项目实施周期为培训学习的截点,关注项目实施结束后参训学员的持续性自我提升状态,促进理实转化。四是项目课程设置中适度增加心理专题的内容。帮助初中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学生心理问题处理的必要方法和手段,助力老师提高教学质量,辅助初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五是布置研修感言任务。培训学员认真回顾培训全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自我表现,并构思今后如何践行优秀的教学理念、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科学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在研修感言中,反思提升了自我的教育理念,记得一位学员这样写道:经过十天的培训学习,用几个字表达我的心里变化,惭愧不安醒来,回想自己工作的五年,一直都没有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的真正含义,始终单纯的把他作为谋生的工具与手段……我自己的灵魂都没有被唤醒何谈唤醒别人?教育首先实现对自我的唤醒,并在担当的过程中,以生命唤醒生命,成就他人的担当……”


责任编辑:吉林外国语大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实施“种子”农村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育项目,打造优质化精品项目助推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提升。
    热度榜 more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