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理论宣讲|家书抵万金

2021-12-01 19:46:36 袁芬 位茹萍

相信大家都有听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话吧!它表达的是杜甫在战乱时期对一封家信的渴望,那么在我们中国共产党奋斗的一百年里,又有多少人在迫切的等待着一封家信呢?下面我就和大家来分享一封家信吧,写这封信的人大名鼎鼎,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她的丈夫和儿子却在长达数十年里不认识她,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

位茹萍2.jpg

 1936年8月2日,在黑龙江哈尔滨至珠河的铁路线上,一列日军特别列车呼啸而过,在这列火车上有一间牢房,关押着一个即将被押上刑场的女囚,她强忍着严刑拷打所留下的剧痛,给远方的儿子写下了一封红色家书,写信的这个人呢,就是抗日女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赵一曼。她在信中写道: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呀,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以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你的母亲赵一曼 于车中

位茹萍5.jpg

赵一曼二十一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被党组织派往东北进行抗战,她只得将刚满周岁的孩子——宁儿,托付给亲友。拍下这张合影后,在宁儿的哭喊声中,孤身离去,如同人间蒸发一般,她隐姓埋名,成为了东北密林中的“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

1935年11月,在一次作战中,赵一曼不幸被子弹打伤左腿,被俘。从她被捕到走上刑场历经了整整九个月,她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酷刑,身体白骨外露,多出碳化,她却什么也不肯说,敌人甚至都不知道她的真实名字叫李坤泰。敌人想用孩子来动摇她,身为人母,她多想陪伴在宁儿的身旁啊,可她更明白,共产党员赵一曼不能屈服,更不能让敌人看出一丝丝的软弱!她向敌人高呼到:“我,赵一曼这个名字前面还有不可分割的六个字,中国共产党员!”

由于赵一曼从未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在她牺牲后,宁儿并未受到这封家信,1957,已经28岁的宁儿才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看到了母亲留给自己的家信。那一刻大名叫陈掖贤的宁儿失声痛哭。27年了,他与母亲分别了27年了,可他怎么也不曾想到,那个电影里的抗日英雄赵一曼,竟然就是他的母亲。他颤抖着把这封信抄录下来,他试着从这封信里的文字中慢慢的去了解母亲,了解母亲作为共产党员的信仰。抄完后,宁儿用钢笔在自己的手上刻下了“赵一曼”三个字。

位茹萍13.jpg

距离赵一曼写下那封信已经过去了85年了,但这封红色家书所传递的家国情怀,一次又一次的将我们带回那段峥嵘岁月,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她对儿子的不舍和内疚,更让我们体会到她为国牺牲的决心和毅力!赵一曼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一部分。她的革命事迹感动世人,精神光辉激励后辈。统览历史的长河,每个时代、每个阶段都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在面对疫情时,医生孙伟因为一通电话,大年夜将八岁的女儿独自留在家中。公安民警马义斌,当老家被洪水冲毁,母亲被大水围困时,他依旧没有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边防战士张玉征,奶奶因病逝世时,他都没有能够赶回来看奶奶最后一眼。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不正是我们的中国精神吗?

位茹萍20.jpg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革命烈士的家书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具有说服力的教材。”这就要求我们立足新征程,品读红色家书,传承革命精神,发掘赵一曼精神的时代价值,汲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持续动力,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勠力前行!





责任编辑:袁芬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支部理论宣讲|家书抵万金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