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着力”构建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2020-09-29 23:57:34

一、主题与思路

志愿服务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的特征,其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这与我们党的宗旨是一致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推广党员承诺制等做法,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的机制”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以“立足岗位做贡献、服务中心促发展”为志愿精神,积极创新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思路与方法,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志愿服务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党员强化宗旨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合格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向社会传递和谐正能量。

二、做法与特色

1、强化组织管理,着力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注重创新,探索形成学院党总支统一领导,党支部、团委、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各组织齐抓共管,支部学生党员积极响应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学生党员和普通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构建志愿服务组织新模式,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一体”,以志愿服务类社团和学生党支部为“两翼”,立足校园、辐射社区、面向社会的立体化党员志愿服务体系,引导大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充分利用全国志愿者“志愿云”服务平台,进行志愿者实名注册、认证、监督和管理,做到志愿服务常态化。修订完善《经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管理制度》、《党员义工进社区制度》等文件,鼓励学生党员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参与各类志愿服务项目的策划立项和活动组织,发挥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组织中的自主管理作用。

2、打造品牌活动,着力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学院大力倡导 “快乐志愿”理念,打造了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四大工程”,即以关爱流动儿童为主的“花朵工程”、以关爱孤寡老人为主的“夕阳工程”、以关爱残弱人士为主的“暖阳工程”、以爱护环境为主的“爱绿工程”。组建大型体育赛事和重要活动服务队,组织在校学生党员参加省运会、淮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等。长期深入开展党员义工进社区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开展暑期“三下乡”服务。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建设特色专业服务项目,积极组织实践团队深入到农村、城镇、社区和企业,为居民、企业提供专业科技服务。积极培育“夕阳红”关爱空巢老人、公益环保活动、走进“希望来吧”关爱流动儿童、暖冬行动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推动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常态化建设。

3、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定期组织大学生党员志愿者到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加强教育培训与交流,定期开展大学生党员志愿者培训会、指导老师学习交流会,建立志愿服务类社团、志愿者、指导老师QQ群,促进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加强协同合作。常与兄弟院校志愿者服务团队和社会知名公益社团、人士合作交流,着力提升志愿服务能力。

4、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倡导志愿服务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精神理念,普及志愿服务精神、倡导志愿服务理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都是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到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全过程,并与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学雷锋、身边好人评选等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注重实践行为的引导。我院党员通过开展学雷锋活动、慰问孤寡老人、走进特校献爱心、校园环保行、暑期三下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党员义工进社区、节水节电宣传等等活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少党员将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快乐与感受发到微博、朋友圈,有效地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社会共识,体现社会文明秩序的最大公约数,凝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力量。

5、完善评价机制,着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依托德润工作室开展志愿者注册认证工作,对参与志愿服务情况进行实时跟踪记录。目前,我院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均已成为注册志愿者,注册志愿服务组织2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20多个,参加各级各类志愿者服务项目200余个,累计服务达到1000小时以上。根据参加志愿服务记录及取得成效等情况,定期对优秀青年志愿者给予奖励。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将参与志愿活动情况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对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和在抢险救灾、社会实践等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者,经个人申请、学院认定并公示无异后,可酌情加相应综合素质分数。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志愿服务考核由党支部落实,党员的志愿服务表现要记录入《党员成长手册》,由团总支和党支部考核,全过程的量化考核和实时记录。

三、成效与经验

1.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院“青春梦之队”暑期“三下乡”团队获得淮安市优秀团队;三下乡志愿服务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益和社会效益,中新网、新浪网、淮安日报等媒体对我院志愿服务进行了报道。

2.扎实推进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学院党总支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协调各个组织,构建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了组织保障,保证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增进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增强了党组织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功能。

3.重点增强了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以制度化规范、引导党员和普通同学开展志愿服务,摆脱了以往依靠党员自发行动或者短时间内宣传号召的旧模式,强化了党员和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激发了广大党员和普通学生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党员、普通学生的服务热情持续传输到需要帮助的群众那里,服务更加精准有效。先后有2名同学被“苏北计划”录取,涌现出马彰蔚黄政翔、徐亿欣、邓嘉琪等优秀党员、积极分子志愿者,马彰蔚志愿事迹被《淮安日报》刊载黄政翔,一名来自苏北最偏远农村贫困家庭的同学,疫情期间主动担任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王坊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坚守防疫第一线“党员先锋岗”,每天连续执勤12小时,40多天从未间断,考虑到偏远农村老人没有出门戴口罩的习惯,自费购买了100副口罩,赠送给社区老人。疫情防控期间,将积攒了半年的生活费300元钱捐给了武汉灾区。为改善社区“党员先锋岗”条件,将200元压岁钱和社区发给他的400元执勤补助款捐给了社区“党员先锋岗”

4.有效推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在制度设计、组织保障、监督评比三方面作用下,实现了党建工作引领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促进了学生党员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全院大学生党员带领普通同学持续开展了雷锋日活动、慰问孤寡老人、“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走进特校献爱心、文明交通志愿服务、走进“希望来吧”关爱流动儿童等各类志愿服务,发挥青春正能量,相关志愿服务活动受到新华网、《淮安日报》、《淮海晚报》等媒体的多次报道。

责任编辑:徐静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学生党支部以“立足岗位做贡献、服务中心促发展”为志愿精神,积极创新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思路与方法,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