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绿战贫好书记——记福建省长汀县委书记廖深洪

2022-02-10 21:14:54 共产党员网

在长汀县河田镇芦竹村高优农业扶贫车间,廖深洪(左)详细了解蔬果生长情况。

从草木不存、红壤遍露,到荒山披绿、花果飘香,走进革命老区福建长汀县,历史照片与亲眼所见形成强烈反差。老区党员干部三十余年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治荒接力”,让“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再干八年,解决长汀水土流失问题”“进则全胜、不进则退”……近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5次深入长汀调研指导,发出彻底消灭荒山的动员令,在长汀这片红土地上,一场“绿色革命”持续展开,逐渐由全面战转向攻坚战。

船到中流浪更急。2015年9月,作为新任县委书记,廖深洪接下了“治荒接力棒”。彼时,面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进入“深水区”和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的历史任务,廖深洪深感责任重大:“进则全胜、不进则退!”

90多次深入水土流失治理一线,走遍重点水土流失区的200多个山头;亲自指导建成福建最大的纯贫困户集中安置区;推动稀土、纺织等特色主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医疗器械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壮大;聚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使长汀变成远近闻名的“红色文化打卡地”……五年多来,廖深洪“苦干实干”“贴心暖心”的身影深深映在长汀干部群众心间,“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换来长汀干群“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干事热情,新时代的“长汀经验”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哪里情况最严重,就先去哪里

刚一到任,廖深洪就深入细致了解了长汀水土流失的现状。

“1985年,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全县面积的31.5%,到了2015年,水土流失面积已下降到39.6万亩,流失率降为8.5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9.8%……”

“廖书记,该种树的荒坡都种满了树,只要保持下去就行了,不用怎么费力去抓。”

……

这些“漂亮成绩”,没让廖深洪放下心。他打断道:“水土流失治理接下来怎么抓,还是要去实地看看、找方法。哪里情况最严重,我们就先去哪里。”

踏着陡峭的山路,爬上高高的山头,他冲着“红色斑驳”的地方反复查看;他深入常常被黄泥水淹没的农田里去了解,看秧苗长势,看雨后田里泥沙的情况,看晴天土地里的裂纹……不打招呼、不走安排点位的调研挖出诸多“病灶”。

一个大雨天,一行干部湿漉漉的雨鞋洇湿了长汀县委会议室的水泥地面。廖深洪言辞恳切,一一陈述多日调研发现的情况,并与相关负责部门负责人一起,总结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残存的水土流失斑块由连片集中变为顽固性的零星分散,后续治理难度加大;已退出流失斑块的区域生态依旧脆弱,存在“二次退化”的生态风险;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与产业结构制约发展,亟须优化……“同志们,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啊!我们还有很多难啃的骨头,水土流失治理已经进入了攻坚克难的阶段,现在绝不是高枕无忧的时候!”廖深洪说完,许多“唱过赞歌”的干部红了脸。“廖书记,您说得对,我们绝不能松懈下来,让之前的努力都白费!”窗外大雨倾盆,屋内团结一心、激情澎湃。

廖深洪定下了“一月一听取治理工作专题汇报、一月一深入治理点开展调研、一月一定期召开治理项目工作推进会”的“三个一”制度;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林长责任制,压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水土流失深层治理责任;推动在严格督导、评先创优等方面出台政策,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长汀各级党员干部打起精神、守好阵地、全线出击。

人心齐,泰山移。流失斑分类治理、林分结构改善、土壤综合改良、病虫害监测防治……廖深洪带着县委班子,创新推出一系列精准治理措施,把更多的绿意锁在林间、织入农田。

言之易,行之难。种种举措,并非在轻轻松松、敲锣打鼓中实现的。

长期以来,长汀的“绿色”离不开一种易栽种、好成活的本地树种——马尾松,然而,这种直根性的树种“一根扎到底”,无法“抓牢”水土;松材线虫病的侵蚀和偶发的森林大火,常常一毁就是一片林……看着林间“泛红”的土壤,廖深洪深锁了眉头。他知道,不解决马尾松的问题,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瓶颈就没法破除!

他经常到山上查看情况,请来专家和水保、林业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共同商议,终于,解决的办法摸清了,但难跨的坎儿也摆在了面前。

“一排种马尾松,一排种阔叶林,人工干预、科学改造,是最好的出路。”

“但这马尾松天然林是国家禁止砍伐的,政策上不允许啊!”

“不能轻易放弃!有困难,我去协调解决!”廖深洪把压力扛了下来。他专程赶到省林业局,找到局长汇报工作。

看着“找上门来”的廖深洪,省林业局局长陈照瑜问道:“这办法很好,你们怎么想出来的?”“陈局长,长汀的每一片马尾松林我们都很熟悉,这办法就是在山上想出来的。”“虽然和政策有一些矛盾,但这个方法应该支持。我建议可以请专家来看看,把长汀作为试点来做,应该是可行的。”

局长的鼓励,让廖深洪更坚定了信心。返回长汀后,他立即请来福建农林大学的专家,细化方案、落地推进。挖大穴、做积肥、育树种,一年时间里,长汀层层叠叠的“绿色”覆满山岗,浓荫深处,撒下的草籽也开始肆意生长……“廖书记是要把‘绿色’种满长汀的每个角落!”上马即苦干的廖深洪,也将希望的绿茵洒在了群众心间。

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绿水青山如果不能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他们也一定不会支持。”调研时的廖深洪,常若有所思地站在山头极目远眺。他不能全然惬意地享受眼前的葱郁,因为牵挂的、在乎的,还有更多。

怎么利用生态环境造福一方百姓?如何帮助老区群众找到致富门路,让他们守得住绿色、抓得住幸福?面对水土流失治理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共同推进、相互衔接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廖深洪没有埋头在文件、报告、数据中,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群众工作中——到老百姓家里去,听他们呼声,帮他们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廖深洪挂钩联系的“包户”罗为康,“有时一周能见到廖书记两三次”,从种水稻到养羊、养牛,种植槟榔芋、烟叶,每一个规划都是廖深洪为他“量身定制”的;搬迁安置小区——南站幸福小区的搬迁残疾贫困户刘春生,妻子工作有了着落,孩子的听力障碍得到及时救治,他经营的生产车间,因疫情被迫关停后又找到新出路,小家庭的兴旺,离不开廖深洪持续的协调解难、贴心守护。

“见到廖书记,就像见到家人一样”“廖书记想得细、想得远、想得深,是真心实意为我们办事。”在南站幸福小区,后山公园的栈道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地下停车库、重点幼儿园、扶贫车间等一应俱全,“不能让老百姓觉得是住进了城市的贫民窟,要让他们住得有尊严、生活有奔头、未来稳得住。”廖深洪的良苦用心,得到搬迁群众的认可:“我们幸福小区,比周边的商品房配套还好,住得更舒心,生活是真真幸福!”

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廖深洪常常对身边的干部说:“我们的措施、做法,如果脱离了群众的意见,是很难接地气、很难真正解决问题的。”

“三问”工作法,就是他在长期走访调研中总结的。“到了老百姓家里,多问问,你对乡村振兴有什么看法?你觉得需要怎么办?接下来应该怎么干?”久而久之,群众见了廖深洪,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长期总结出来的发展经验、致富办法,廖深洪珍视这些建议,把它们汇总、归纳,融入新的发展规划中。

在廖深洪的带领下,长汀全县上下加快发展壮大林下经济、文旅康养、农副产品加工、汀州美食等绿色富民产业;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水土流失治理成果,探索实施“跨村联建”,在12个村打造“红旗跃过汀江·‘两山’践行走廊”乡村振兴示范片,在7个村打造“田园牧歌·七星闪耀”“两山”实践地乡村振兴示范片;深入实施水土共治、产业共兴、设施共建、生态共创、文化共荣、多元共治“六大提升工程”……2020年,长汀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82万亩,实现产值28.65亿元,2.15万户林农的钱袋子鼓起来了;通过生态景观利用、森林旅游、休闲观光等,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产值11.66亿元,实现“水土流失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全县18个试点村和2个实绩突出村因地制宜推进多业态发展,共发展产业项目55个,带动2860余户村民户年均增收2.06万元。“村美、民富、众乐”,长汀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上任之初,一波接一波的上访群众踏破门槛的“头疼书记”,到如今长汀群众眼里最熟悉、靠得住的“贴心书记”,这样的改变,是廖深洪用真情付出换来的。五年来,不设门岗的县政府大门随时为群众敞开;群众的电话、短信,廖深洪每个必回;被问起何时翻修已近危房的县委县政府办公楼,他总是笑笑,再摇摇头:“房子破一点,凑合一下还能用,老百姓的事上,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我得对得起长汀55万群众

1967年,廖深洪出生在龙岩市永定区一个农村家庭,家里六个兄妹,父亲因修筑鹰厦铁路落下了肺病,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然而,童年刻在廖深洪记忆深处的,不是艰苦的生活条件,而是一份受益终身的精神动力。

“我家就在生产队的晒谷坪旁边,父亲是个党员,夏天的毒日头下,他搬着小板凳守在晒的稻子、花生边上,防止家里的鸡来啄米,也防止我们偷花生。他经常对我们说,那是公家的东西,家里再困难,也碰不得。”

有一次,家里的米吃完了,揭不开锅,母亲带着他东拼西凑借了两斤米,回来的路上,他们遇到了抱着孩子、两天没吃饱饭的婶婶。“母亲把米袋塞到婶婶手中说,你先吃,我们再想想办法。”

父亲为公守粮、母亲借米救人的故事,在廖深洪心里种下了“为民的种子”,“我立志,也要像父母亲那样,做一个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人”。

上任县委书记后不久,正当廖深洪敞开县委大门、接受群众建议时,一群“不速之客”来了。

乌泱泱七八十人,围在县政府门前,乱糟糟地要个说法。“你们先别激动,找三五个代表来集中说。”看到这架势,廖深洪没有退缩,而是将群众代表请进办公室,为他们每人端上一杯热茶。

原来,这些上访群众来自一个刚刚因水库建设整体搬迁的村。廖深洪有些不解:“补偿措施已经到位,安置条件也很不错,哪里还不满意呢?”

面对廖深洪的仔细询问,一个群众张口道:“我们听说姓廖的人当了书记,都是本家,再多给我们批些补贴,也就是顺手的事!让我们沾沾光。”

闻言,廖深洪面色凝重起来,他站起身,义正词严地说:“我是长汀55万群众的书记,不是姓廖的人一家的书记!我得对得起这些老百姓!你们有正当的要求,我们予以解决,如果让我徇私情、开绿灯,那还是趁早别想!”见状,众人悻悻散去。

“共产党人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顶得住歪风,管得住自己,用一生去实践对党和人民的承诺。”廖深洪常把这句话送给身边的党员干部,从上任的第一天起,他就将这句话落到了实处。

他对自己的事“不上心”,甚至很“吝啬”,对“党的事”却“看得重”“很大方”。庵杰乡的人大主席范宜烽干事实在,但因为“不会巴结人”“只会做,不会说”,被人奚落“没前途”,廖深洪了解情况后,主动为老实办事的干部“站台”,提拔其为宣成乡乡长;为了长汀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从不“向组织要”的廖深洪积极争取,向市里“要”来一个副县长,只因他是这方面的专家;在换届中退下来的村干部,心里有落差,廖深洪自带食材登门拜访,几碟家常菜、几番畅聊,大家解开了心结,村里碰到大事小难,又多了一批不求回报的“热心人”……

“为什么红军战士能用血肉之躯坚守防线,即便是牺牲也无所畏惧?我想,正是因为他们能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他们坚信这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光荣使命。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要传承好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把对党忠诚作为我们最核心的政治品格。”在县委办党支部的集中学习上,廖深洪和办公室干部讲得最多的,总是“对党忠诚、无私奉献”。

获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荣誉称号后,不乏来自四面八方的祝贺。面对赞誉,廖深洪说:“我是代表长汀县785个基层党组织、24000多名共产党员、55万群众接受这个荣誉的。没有大家团结一心的奋力拼搏,就没有长汀的发展,也没有我这个荣誉。”

夜幕降临,站在灯光旖旎的汀州古城墙上俯瞰长汀县城,恍入史卷。这里曾是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多少广受群众拥戴的好干部从这里迈步,带领中国共产党人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而今,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苏区干部的好精神,正一任接着一任,传承发扬。

责任编辑:杨林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新时代优秀县委书记风采 | 守绿战贫好书记——记福建省长汀县委书记廖深洪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