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家的“门对子”

2022-03-15 09:01:57 共产党员网

家风可以是概括性的几个字,有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副“门对子”。时代不同,对家风的理解会有所差异,但家风内在的精神却长久不息,这是一个家庭之所以是这一家不是别一家的根本所在。

  爷爷过世已经10多年了,有关他的文章我倒是第一次写,在这样一个寂静的早晨,我以一副“门对子”述说一位已逝去老人对孙辈的寄望,以及家族精神的传承。

  在我印象中,爷爷是位非典型的庄户人家。打我记事起,没见过几次爷爷下地干活的情形,却总记得他老人家手持毛笔或练字或写对子的场景。他在镇里广播站上过班,后来给我二姑“接班”的缘故就退了休。在村子里,他当过红白喜事的“大老执”,春联至少要写上半个庄子。比起村西他那位同辈的弟兄,爷爷的字更加中规中矩,比较“板正”。春联写的大多是年节里的喜庆话,比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不老松”“爆竹声中一岁除”等,常是村里人拿着红纸过来,打声招呼,爷爷就接过来,按照要写的字多少,折叠出相应的田字格,写上方正敦厚的字。

  每到这个时候,作为老辈人额外疼爱一分的长孙,我总是要当起小跟班。或帮着他“镇纸”,用手按着对子上边两个角,随着他老人家的挥毫泼墨,我再缓缓拉动对子;或是将刚刚写好“热气腾腾”的字拿到一边铺下,晾晒几分钟,折叠好,再交给求春联的人家。

  但凡别人求春联,爷爷大到“门对子”,小到“福”字,都要亲自运笔,以示郑重。在忙得差不多,该写自家春联的时候,爷爷神态便松弛了不少,类似贴在床柜上的小“福”字,爷爷时常让我过来练练手,即使写得七扭八歪,爷爷也是笑呵呵的不以为意,有时还会轻拍我的头,特别点出,“嗯,这个福字写得最好”。

  但家里大门的“门对子”,是一家的脸面,爷爷定是要亲手下笔的。记忆里,总是多年不变的“岂能尽如他人意,但求无愧自己心”。年幼的我自然不理解爷爷为什么不写那些福气财运,亦或“诗书济世长”之类的。待到多年以后,我才理解,这或许是爷爷“自况”的对子,村庄的生活,并不是只有勤劳朴实,也有飞短流长,不只有出力流汗,也有人前人后。我猜,大抵是见过世面的爷爷,在村庄生活也有满意和不满意,他又约略算个读书人,就用这幅“门对子”表明心迹吧。

  “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待到今天,我更加深刻理解这副对子传递的内在精神。人生在世难免遭遇误解和挫折,有些时候主观的美好想法未必能达到客观实际的效果,这个时候最是“天人交汇”的考验,唯有做到“无愧于心”,才能一路走来,无怨无悔、无愧无悔。爷爷的想法是否也和我一致,却也无从印证了,但我想,大抵其间的精神或是相近的吧。

  人之一生,行走于世,当然要做到“无愧于心”。这个“心”当是初心、本心。唯有做人做事从一个宽阔的视角考量,才能不纠结于一时之成败得失,才能不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这也进一步提醒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在立足岗位干事创业的过程中,也要无愧于党员的初心,并竭尽全力减少“不尽如人意”之处,在发扬“工匠精神”的过程之中,在老百姓大事小情的处理之中,擦亮初心、绽放初心、永续初心;在拼搏奋斗、开拓进取之中,走出一条泰然自若、进退裕如、无愧于心的光明大道。

责任编辑:杨林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爷爷家的“门对子”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