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纪实微剧《山里·山外》:布哈心愿

2021-02-24 19:38:43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24日消息 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当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彻底摆脱贫困,世界不禁会问,是什么力量让中国人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之声五路记者走进太行山、大凉山等全国最贫困的大山深处探寻答案。“新闻+文艺”的创意纪实微剧《山里·山外》,见证了脱贫攻坚的历史进程,让我们记住那些“脱贫攻坚”中感人的面孔……

脱贫攻坚纪实微剧《山里·山外》第四集《布哈心愿》讲述武警四川总队凉山支队执勤四大队政治教导员布哈找到了梭梭拉打村的穷根,而摆脱贫困的起点就是建立一所幼儿园,一所能教普通话,又能教彝族话,还能教英文的幼儿园,这样才能跟山外面的世界沟通。硬件上,国家可以掏钱盖校园,买桌椅板凳、教具。可是这老师怎么办?梭梭拉打村出了名的穷,没有老师愿意来。故事就从这里展开……

布哈

布哈和村民合影

布哈和村民合影 

大凉山深处梭梭拉打村是彝族聚居区,也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2017年,武警四川总队启动扶贫脱贫“三年规划”,从小在这片土地上“吃百家饭”长大的彝族武警警官布哈,为了回馈家乡的父老乡亲,便主动请缨来到定点帮扶的四川省昭觉县梭梭拉打村。

在头三个月里,布哈磨破了两双鞋,徒步走访了全村522户家庭1779人,展开调查研究,梳理出因病致贫、缺技术致贫等7类致贫原因,还推出了“产业链扶贫”项目。

目前这个彝族山村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现在梭梭拉打村是现在昭觉县最好的一个村,人均收入能达到七八千元。布哈也说出自己的真心话:“我叫布哈,虽然我是大凉山依知村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我们甘洛县的文科状元。可我小时候写不成完整的一封信,直到我读大学的时候才开口说普通话。所以,当我回到大凉山驻村扶贫的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大山里的孩子多掌握些语言,打通与外界沟通的路。我相信,等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们长大,我们的村子也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记者采访手记

我是记者孙崇峰,去年夏天,我在梭梭拉打村采访广播微剧的主人公布哈。采访的那天晚上,我跟布哈聊天一直到深夜,他的那段朴实而真挚的话却一直震撼我的心。我一直问自己,是什么样强烈的愿望可以改变命运?是什么样坚定的心愿才能化作笃实的行动?

布哈个子不高,黑瘦而壮实,但一双眼睛特别有光彩,好像是心灵的窗户,特别能鼓舞人、激励人。布哈经常说,他不扶“贫”,只扶“心”,天助自助者,内心的强烈渴望才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两年多的时间,他带着乡亲们修通了公路、建好了水渠,让300多户村民搬进了新居。但布哈说他的最得意之作是那所双语幼儿园,因为它承载着他的心愿。

“梭梭拉打”是彝语,意思是长满杉树的山谷。采访即将结束时,我们起身看着窗外,阳光透过云层,给海拔两千多米的梭梭拉打村勾勒出一层金色的轮廓……

梭梭拉打村乡村振兴展望

布哈说,梭梭拉打村虽然已经脱贫,但距离乡村振兴的大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他和村党支部成员一起谋划着下一步的发展规划。

一是继续深化支部帮支部,建强基层党组织。将部队的党支部工作经验和乡村党支部交流互学,加强党员队伍教育培养,协同撤乡并镇实施换届选举,确实把听党话跟党走,有公心能够带领老百姓致富的能人选拔进班子。

二是努力推进产业发展。以梭梭拉打村桶装水和“天府黑兔”养殖为支柱,引进专业的农投公司经营大的产业项目,开通网上商城,打造属于梭梭拉打村的农特产品品牌。吸引本村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加入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

三是打好生态环境牌。梭梭拉打村耕地面积只有一千多亩,林地草地面积多达一万多亩,要继续保护好生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建设舒适宜居有吸引力的彝家新寨。

四是推动文化发展。成立民间艺术团、彝族达体舞队,每年组织一次彝历新年晚会,邀请部队文艺小分队一起共度新年,以此丰富彝乡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责任编辑:欧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大凉山深处梭梭拉打村是彝族聚居区。可以说现在梭梭拉打村是现在昭觉县最好的一个村。梭梭拉打村虽然已经脱贫。
    相关阅读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