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全国、全省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纵深发展,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促进课程思政深入研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保障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4月22日下午,学校2020-2021学年“南江思政讲坛”第三期正式开讲。
本期“南江思政讲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在第六会议室学术报告厅举行,讲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主任周琼主持。出席本期讲坛的领导和师生有: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邓永钊,副校长莫秋婵,组织宣传统战部、党政办公室、校团委等相关负责人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各系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共90多人参加。
本期讲坛展示的梁龙老师,以其讲授的《管理实务》专业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管理实务》课程思政的原则与策略、《管理实务》课程思政方案与实施、《管理实务》课程思政心得体会四个方面向大家展示了开展课程思政的全过程。“课程思政的关键是师德建设,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动课程思政实施的首要条件”。“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施策,构建专业课职业道德体系,形成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同行同向的育人格局,将职业道德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的原则,深度发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梁龙老师的《管理实务》课程设计,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资源元素,有机融入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仁爱之心等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黄明媚老师则从其讲授的历史专业课中的《霍光传》为例,向大家进行了课程思政课堂展示。“深入发掘中国历史、民族历史中的优质思政教学资源,打造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历史学‘课程思政’体系”。“努力提升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的实效性,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历史课程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要求,发挥历史类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黄明媚老师展示的历史专业课课程思政,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价值引领,真正做到了“好的课程思政就如糖融水、如盐入味”,让专业课程更有味道,达到育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课程思政课展示结束后,莫秋婵副校长作总结讲话。莫副校长充分肯定了“南江思政讲坛”在贯彻时代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校“南江思政讲坛”这个特色项目载体,可以让学校的教师们得到更加充分的交流与相互学习,成为经验分享交流的平台。她认为,此次开讲的“南江思政讲坛”,马克思主义学院做了一个很好的课程思政示范,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课老师在思政育人、思政育魂方面的水平。
对于如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如何贯彻落实课程思政,莫副校长从五个方面提出要求与建议。第一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引领的一个导向性、根本性的问题;第二要发挥好所有课程教师、所有课程育人主体作用,因为无论是思政课老师还是专业课老师都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第三要发挥思政课老师的主力军作用,思政课老师在铸魂育人方面一定是主力军,必须要发挥好引领作用,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工作走在前面;第四要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教学育人过程当中,课堂教学处于核心地位,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也同样要必须发挥育人功能;第五,要发挥好校园文化主陈地作用,包括学校的网站、公众号、宣传栏和社团等育人功能,全方位,多角度实现校园文化环境育人。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南江思政讲坛”让学校教师有了思想的碰撞,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提供了多种教学的观点和方法,有效启迪了大家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关系的理解,为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对推进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使命教育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集聚更强动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