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我来讲”(四十四)英雄母亲邓玉芬

2022-02-05 21:08:12 陈瑄 张抒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生延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责任,外语与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同学开展讲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通过宣讲红色故事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宣讲党的红色故事,做好党的接班人!我是外语与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陈瑄,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英雄母亲邓玉芬”的故事。

1891年,邓玉芬出生在北京密云县水泉峪村,后嫁到邻村张家坟村。夫妻俩靠租种地主的几亩土地过活,含辛茹苦拉扯起7个儿子。

1933年,古北口长城抗战失败后,密云长城以外的地区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划入伪满洲国,邓玉芬的家乡从此坠入日伪统治的水深火热之中。为了糊口,3个大一些的儿子离家外出去扛活,夫妻俩则被迫带着几个小儿子搬到张家坟村东南的猪头岭山上开荒度日。

1940年4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进入密云西部山区开辟丰(宁)滦(平)密(云)抗日根据地。6月的一天,几名八路军战士来到猪头岭。邓玉芬第一次见到八路军,聆听他们宣讲抗日道理,觉得句句都说在自己心坎上,越听心里越豁亮。她开始懂得了只有穷苦人都行动起来,拿起枪杆打日本,才能救国救己。

不久,十团参谋李瑞徵来到这里组织游击队。邓玉芬和丈夫商量:抗日是咱自己的事,别人家出钱出枪,咱把儿子叫回来打鬼子去吧。丈夫二话没说,揣块糠饼子连夜出去找儿子。

7月,丰滦密第一支游击队——白河游击队在猪头岭成立了,邓玉芬的大儿子永全、二儿子永水成为了这支游击队的战士。9月,三儿永兴不堪忍受财主的欺压跑回家来,邓玉芬知道游击队正缺人手,又送三儿子参加了白河游击队。3个儿子不久都随着游击队升编为主力部队到外地作战,邓玉芬托人捎去话:“别惦记家,安心打鬼子。”

3个儿子在外抗战,邓玉芬在家也积极投入抗日斗争。她承担起全部家务,并带领几个小儿子开荒种地,让丈夫腾出手为八路军运军粮、背子弹、跑交通。邓玉芬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救治八路军和县区干部:烧水做饭,缝补衣服,为伤病员接屎接尿、喂汤喂水……每当伤病员痊愈离开时,邓玉芬都把衣服洗净补好,带足干粮,仔细叮咛着把他们送出老远、老远。十团指战员和丰滦密根据地县区干部、游击队员人人都知道,猪头岭上有个温暖的家,家里有一位亲切慈祥的好妈妈。

1942年春天,噩耗传来,丈夫任宗武与四儿子永合、五儿子永安在种地时遭到日军偷袭,丈夫和五儿子永安同时遇害,四儿子永合也被抓走了!邓玉芬闻讯几次晕厥过去。然而,邓玉芬没有被吓倒,更没有屈服。她苏醒过来后,谢绝了亲友的挽留,拉起两个小儿子,坚定地对他们说:“走,回家去!姓任的杀不绝,咱和鬼子拼到底了!”邓玉芬没日没夜地刨地播种,她只有一个念头,把丈夫和儿子的活儿都干出来,多打粮食支援部队多消灭敌人。

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1942年秋,大儿子永全在保卫冀东盘山根据地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1943年夏,被抓走的四儿子永合惨死在鞍山监狱中;1943年秋,二儿子永水在战斗中负伤回家休养,因伤情恶化无药医治在家中去世。一个又一个沉重打击,坚强的邓玉芬都挺住了。她笑得少了,但对抗日工作更积极了。她每天都拼命干活,春播、秋收、做军鞋、照料伤员,凡是对抗日有益的事样样干在头里,从早到晚一时不闲。在邓玉芬心里,每个八路军战士都是她的儿子,都是她的希望。她为八路军烧水做饭、缝补衣服,为伤员接屎接尿、喂汤喂药。她和家人以粗糠、树叶、野菜充饥,把省下来的粮食送给八路军。为了给伤病员增加营养,她专门养了几只老母鸡,鸡蛋却一个也不舍得给家人吃,统统送给了伤病员。许多人都知道在密云的猪头岭有一个家,家里有一位坚毅、善良的“邓妈妈”。同时,她把更多的母爱给了未成年的小六儿、小七儿,盼着他们快些长大,好继承父兄的遗志打鬼子。

1944年春,敌人再次进行疯狂“扫荡”,百姓纷纷躲进深山。邓玉芬的六儿子跑丢了,她只好背着不满7岁的小七躲进山洞里,一藏就是好几天。山洞里又阴又冷,加上几天几夜没有东西吃,小七病了,哭闹着要回家、要吃饭。这时正赶上敌人又来搜山,一旦被听见,不但母子二人会落入魔爪,还会给旁边山洞里的乡亲带来杀身之祸。邓玉芬心急如焚,眼见敌人越来越近,情急之中她再也顾不得许多,从破棉袄里撕下一团棉絮,一狠心塞进小七嘴里。小七猛踢猛挣,邓玉芬紧搂住他,死死堵住他的嘴。过了许久,敌人走远了,邓玉芬忙把棉絮扯出来,可怜的孩子已被堵得脸色青紫,似乎没有气了。邓玉芬心似刀割,泪如泉涌,摇着孩子一声声地呼唤,小七这才慢慢回过气来。他可怜巴巴地望着妈妈,用微弱的声音说:“妈妈,我饿,饿……”可她不能不顾藏在附近的干部和乡亲们啊!当天晚上,连个大名都没有的小七连病带饿死在妈妈怀里。

眼睁睁的看着幼子死在怀里,自己却无能为力,对邓玉芬这是多么致命的打击啊!她撕心裂肺地坐在小七儿的坟头痛哭,这哭声痛彻心扉,让人心碎;这哭声既是对小七儿的亏欠,更是这位母亲对她已故去的诸多儿子的怀念。

玉芬不愧为云蒙山的女儿,她战胜了失去幼子的巨痛,重新站立起来了。她要顽强地活下去,要亲眼看到胜利的那一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了,中国人民胜利了。玉芬眼噙泪花,告慰九泉之下的丈夫、大儿、二儿、四儿、五儿、七儿;咱们胜利了!

1946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又发动了内战。刚刚太平几日,战火又起。邓玉芬多想能够过几天这来之不易的太平日子啊,可是残酷的现实让这位母亲无法无动于衷。她又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送六儿子永恩参加了县支队。六儿子走了,她忽然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三儿子至今下落不明,身边仅剩下这一个孩子,万一六儿子再有个三长两短,她靠谁来养老送终!第二天一早,她赶到县支队驻地,想领六儿子回家,是的,只要她向领导张口说明情况,六儿子就能脱下军装随母亲回家。可是到了驻地,看到一队队的战士,玉芬又犹豫了:哪个孩子没有妈?都不上战场,谁来保卫乡亲们的胜利果实?别人的孩子也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啊!我怎么能如此自私啊?想到这儿,收起了眼里的泪水,她改变了主意,还是要把六儿留在部队。她叮嘱六儿子:“记住你爸和你哥是咋死的,好好打仗,立了功回来见妈!”

六儿子没有让妈妈失望。1947年8月,他在密云县河北庄战斗中立了功,受到嘉奖;1948年在攻打黄坨子据点的战斗中却壮烈牺牲了。他立了功,却永远不能回来见妈妈了。

丈夫和儿子一共7位亲人走了。玉芬献出了妻子、母亲的至爱,她是位好母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邓妈妈对革命作出的贡献。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在生活上给了邓玉芬很好的照顾,为她在张家坟村里盖了两间瓦房,送衣送粮。1961年春节,她还光荣的出席了全市烈军属代表大会,受到彭真、刘仁、吴晗等领导同志的接见。1956年一位领导同志接她到城里住,她去了几天就硬要回家,临行前工作人员陪她逛了各大商店,并转达领导的话,要她买些需要的东西由国家开支,但她只是饱了饱眼福,一分钱东西也不肯买。她说:“政府对我那可是一百一,我很知足。眼下不缺吃不缺喝,怎能再给国家添麻烦。”

1970年2月5日,邓玉芬因病逝世,享年79岁。临终前,她嘱咐公社干部和亲人:“把我埋在大路边,我要看着十团孩子们回来。”



英雄母亲邓玉芬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却给后人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财富,她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责任编辑:成诚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和大家分享的是“英雄母亲邓玉芬”的故事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