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月系列活动之“见微知著,育研卓越”大赛落幕 -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 思政网育人号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为响应“两会”号召,献礼建党百年,承袭第四届江苏省教育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大赛的精神,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术中心举办了“见微知著,育研卓越”微课题大赛。大赛聚焦两会教育领域热点话题,旨在为同学们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提供以自身学术创新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舞台。
微课题大赛·初赛
科技文化月系列活动之“见微知著,育研卓越”微课题大赛初赛于2021年5月9日至2021年5月28日开展,南京师范大学及周边高校的同学积极参与,共计41组选手围绕“教师队伍建设”、“家庭教育”、“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职业教育”和“乡村教育”五大主题进行课题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教育科学学院评审委员会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质量,鼓励创新,最终遴选出11篇微课题晋级决赛,进行一二三等奖的角逐。
微课题大赛·决赛
2021年6月8日下午13:30,科技文化月系列活动之“见微知著,育研卓越”微课题大赛决赛于田南楼国际报告厅正式举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史慧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陈学军,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杨九东,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系主任魏善春,教育技术系主任田俊华,学前教育系副教授郭良菁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辅导员钱莉出席本次大赛并担任专家评委。本次大赛由学术中心马一平主持,来自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11个课题组同台竞技,共议教育。
活动伊始,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史慧明为大赛致辞。史书记对大赛寄予很高的期望,他提出微课题大赛不仅让我校及周边高校研究生深刻地体会到教育对国家社会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扩大参与高校的覆盖面,建设学术共同体,拓展大家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学术素养。史书记还对同学们提出两点希冀,一是以开拓视野、学习交流的心态参与到本次大赛中;二是在日后的科研生涯里深刻感受到自己与教育的密切关联,积极进行学术分享与交流。
随后,主持人宣布赛制,十一个课题组在三轮汇报中对课题研究做出精彩纷呈的报告。
01一轮汇报答辩
在第一轮汇报中,来自南京大学的范宇、苏州大学的严纯顺、南京师范大学的闵慧祖和南京师范大学的李文烨分别就各自课题内容进行报告答辩。
南京大学的范宇带来了消费主义文化与符号崇拜:“分数膨胀”的内在逻辑课题。研究基于消费主义文化视角,运用成本收益的量化方法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分数膨胀”现象背后的逻辑进行论证。研究指出让分数充分发挥其教育评价作用的关键在于学生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发展观、教师重新拾起“教化棒”和高校重“教”育人。
苏州大学的严纯顺对其校外培训机构教师职业发展与因应策略研究进行汇报。研究基于扎根理论,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20位校外培训机构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发现目前校外培训机构教师发展目标性与持续性不同。根据进一步编码分析,研究对校外培训机构教师职业发展动力影响因素模型进行阐释,最后提出了四条增强校外培训机构教师职业发展动力的因应策略。
南京师范大学的闵慧祖对其组织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何以化“忧”为“优”研究进行汇报。研究从组织社会学视角出发,发现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专业自主权弱化、专业素养参差不齐、角色压力居高不下等现实困境。这些困境的产生与乡村学校的组织制度“失效”、组织资源“失衡”、组织角色“失调”有着密切联系。
南京师范大学的李文烨对其高学历教师低效能问题探因研究进行分享。研究基于PISA2018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研究生学历教师并未能实现学校平均素养的促进。采用Nvivo12软件分析访谈文本发现,在研究生“无效”和“低效”的背后,存在着个人、毕业院校、处境三方面影响因素阻碍其教学效果的提升。最后基于研究发现为改善高学历教师的低效能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
02二轮汇报答辩
在第二轮汇报中,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林鑫、南京师范大学的朱晓悦、南京师范大学的李素慧和南京师范大学的刘庆玲分别就各自课题内容进行报告答辩。
南京师范大学的林鑫对其学校组织支持对于教师科研水平的影响研究进行汇报。研究基于江苏省2020年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中的小学教师科研情况调查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教师科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学历、性别、职务、婚姻、学校所处区域、学校组织科研支持情况对教师科研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发现,课题组进一步提出政策性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的朱晓悦带来了父母教育卷入对中学生在线学习表现的影响研究。研究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某教育大省开展了在线学习的大规模问卷调查,对449650份有效学生问卷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建议后疫情时代的混合学习实施需重视家校协作、学习心理干预、在线学习互动等若干方面。
南京师范大学的李素慧带来了金融教育进家门了吗?——基于95后所受家庭金融教育的质性研究。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为主,量化研究为辅的方式,来探寻家庭金融教育的现状及其相关内容。研究首先基于问卷调查发现 95 后年轻人在家庭金融知识与技能教育方面存在城乡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的显著性差异。之后结合 95 后访谈内容的分析结果,研究小组进一步提出了家长应该提高金融教育意识、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提供不同侧重点的家庭金融教育两大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的刘庆玲带来了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培养中的家长力量——基于经合组织SSES 项目框架的实证研究。其研究在经合组织的社会情感能力测评(SSES)框架基础上,以江苏省某小学3-6 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为调查对象,考察家庭资本、家长教养观念和行为、家长情绪智力与儿童社会情感能力之间的关系,得出了重要结论。
03三轮汇报答辩
在第三轮汇报中,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林俊祺、南京师范大学的叶慧、苏州大学的李智鑫分别就各自课题内容进行报告答辩。
南京师范大学的林俊祺带来幼儿园教师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的研究。此研究以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原因为背景,基于多种动态模型,随机选取福建省福州市12所幼儿园176名幼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科学有效的实证研究方法最终探究职业倦怠和心理弹性两者的关系路径。
南京师范大学的叶慧带来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师教学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及实地考察,从教学活动和教师专业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人工智能课程教师教学现状及问题。此外还提出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大力推广集体备课模式、关注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以及加快建设优质教学资源等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决策参考。
苏州大学的李智鑫(严纯顺代为汇报)就其外部支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个体非货币收益的影响——基于家庭户籍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研究进行汇报。研究基于长三角三省一市四所高校在校生的调查数据,使用分层回归以及简单效应分析法探讨外部支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个体非货币收益的影响以及家庭户籍的调节作用。研究得出“与城镇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个体非货币收益更高”、“ 外部支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个体非货币收益的作用受到家庭户籍的调节”等系列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课题组选手的学术分享为现场同学带来很大启发。在每一组汇报结束后的答辩环节,评委老师从研究选题适切性、研究视角多元性、研究方法科学性等方面对选手们进行提问并做出点评。
三轮汇报结束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田俊华对整场比赛进行总结。田教授对各位同学的学术造诣和问题洞见表示肯定,他指出同学们对问题的感知、热点的把控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都非常值得欣赏,与此同时,他提醒同学们做研究需要回应“真问题”,并且要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
最后,评委嘉宾参考选手的研究报告、现场汇报及答辩情况进行综合打分,结合初赛成绩的40%和决赛成绩的60%,最终确定获得一二三等奖的课题组。大赛现场,评委嘉宾分别为各小组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并合影留念。
见微知著,育研卓越,此次微课题大赛打造了师生学术交流与讨论的良好平台,创设了活力而又新颖的研究生“第二课堂”。感谢各位同学的积极参与和精彩汇报,同时也非常感谢评委嘉宾客观公正的评审和深入浅出的点评!希望同学们能够以微课题为契机,在这方学术社稷图里不断传播自己的学术声音!
获奖名单公示
一等奖
李文烨、张晓云、贲可钱
高学历教师低效能问题探因
朱晓悦、王海燕、叶慧
父母教育卷入对中学生在线学习表现的影响研究
二等奖
闵慧祖、娄丁一
组织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何以化“忧”为“优”
叶慧、朱晓悦
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师教学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
林俊祺
幼儿园教师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
三等奖
王维昊、林鑫
学校组织支持对于教师科研水平的影响
严纯顺、李智鑫、滕诗琪
校外培训机构教师职业发展与因应策略研究
范宇
消费主义文化与符号崇拜:“分数膨胀”的内在逻辑
刘庆玲、郑梦娟、王玥
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培养中的家长力量
——基于经合组织SSES项目框架的实证研究
曾泳、李素慧、杨蕾
金融教育进家门了吗?——基于95后所受家庭金融教育的质性研究
李智鑫、严纯顺
外部支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个体非货币收益的影响——基于家庭户籍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