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课程育人|走向卓越:幼儿园教师的精神成长

发布时间:2022-05-04 22:25:43

2019年5月12日下午两点,“鹤琴讲坛”第101期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学明楼四楼学前互动室举行。本次“鹤琴讲坛”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姜勇教授,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以“走向卓越:幼儿园教师的精神成长”为主题的讲座,讲座由黄进老师主持。



姜勇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系教育部高等学校幼儿教师培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著有《学前教育哲学论稿》、《教师自主发展及其内在机制》等教育专著。


姜勇老师以教育部分别于2014年12月、2018年10月发文实施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为背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同北师大师生座谈时的讲话,指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工作”,他还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影响、震撼孩子们的内在心灵和精神世界的。在以往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聚焦教师的精神成长,由此引出“卓越教师”的角色定位。姜勇老师认为,教师应当多阅读、多思考,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陶冶之中。“老师的视界是儿童的世界”,只有自身拥有优雅而美好的精神世界,才能用真、善、美去“滋养儿童的精神世界”。姜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的校歌歌词,由此指出教师还要具有使命感和家国情怀,服务于民族和社会。接下来,姜勇老师引用了康德和王国维等学者的名言,提出“卓越教师”应当具有批判和质疑的精神,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授受者,还应该承担“转化型知识分子”的角色,要把教育工作转化为具有显著的批判性与创造性的智识工作。姜老师还介绍了国际学者的著作和观点,再次强调教师精神世界的成长以及文化滋养与浸润的重要性。



在第二部分,姜老师例举了三类教师,分别对应讲述了教师精神成长的三重境界:无爱,有爱,超越爱。从“无爱”到“有爱”,需要教师投入“生命”,投入情感,需要教师陪伴儿童成长,教师情感和爱的投入比知识技能的传授、规则纪律的建立更加重要。但是,仅有“爱”对于卓越教师来说仍然是不够的,“教育是精神的解放”,卓越教师应该超越爱、超越幸福,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成为学生的启蒙师、布道者、点灯人,明之以德,给予学生道德的滋养。


最后,姜勇老师用四个关键词对“卓越精神”进行了解读。第一个关键词是“仁爱”,爱是教育的前提,卓越教师应该做到“以善至善”,用善的方式产生善的结果;第二个词是“自主”,卓越教师一定要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认识并实现自己的“专业自主权”;第三个词是“反思”,第四个词是“艺文”,教师应从人文艺术之中汲取精神成长的力量,同时用艺术培养。激发学生的内在素养。


本次讲座中,姜勇老师不仅分享了他对于卓越教师的精神成长和师范生教育的研究与见解,引经据典,用丰富详实的内容展现了他强大的思辨能力,还通过幽默生动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次讲座对于学前教育系本科生而言,也无疑是一次“精神上的成长”。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姜勇老师分享了他对于卓越教师的精神成长和师范生教育的研究与见解,引经据典,用丰富详实的内容展现了他强大的思辨能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