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史(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一至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22-02-14 20:48:34

中共十一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到会的代表有1510名,代表着全国3500多万党员。中共十一大是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逝世以后,在揭批江青集团进一步深入,各方面工作得以恢复和整顿,广大群众渴望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清理、拨乱反正的情况下召开的。

@GI4WOOZWTQ{ZBQYR0GQER4.png

华国锋代表党员中央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其主要内容有:(一)宣告“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二)继续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三)要求干部“三个正确对待”。(四)提出了“抓纲治国”的8项任务。

《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只有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才能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还指出,“在本世纪内,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党的重要任务。但是,这个报告在某些方面也沿袭了“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错误提法。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华国锋错误的影响,提交大会的新党章,虽然对“十大”党章作了不少修改,但未能从根本上否定党的九大和十大党章中的“左”倾错误。在关于党的性质、毛泽东思想的提法上都沿袭了“九大”党章的错误规定。关于“文化大革命”,在“十一大”党章总纲中,仍认为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政治大革命”。

BD9~D3)C~3}[O~9ZL(NK)T0.png

党的十一大是在粉碎“四人帮”后召开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了揭批“四人帮”的初步成果,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为动员全党完成这个历史任务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十一大”通过的政治报告没有能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反而加以肯定,这就起了严重阻碍拨乱反正的消极作用。因而,从根本上说,党的十一大未能从理论和党的指导方针上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

中共十二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600人(出席开幕式1545人),候补代表160人(出席开幕式145人),代表着全国3965万党员。十二大是中国共产党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邓小平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高度地评价了这次大会的历史地位,认为这次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他还总结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各项组织制度、党的纪律作了更充分、更具体的规定。新党章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仍肯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等“左”的错误,吸收了“七大”和“八大”党章的优点,并根据新时期执政党的特点,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210名中央委员和138名中央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72名委员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由132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中共十三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代表当时全国4600万名党员。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外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党外副主席、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人士96人列席了大会,并有中外记者(其中包括1名台湾记者)400多名采访了大会。这些,在此前的历次代表大会上,均属首次。大会报告的题目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十三大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把正确认识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前提,作为党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依据,大会正式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正式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十三大载入史册的最重要贡献。

{2CDL{VV5E$YMH55AF8%2C5.png

十三大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三步走”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是激励全国人民为一个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行动纲领。

十三大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政治体制改革。根据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十三大明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近期目标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协调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大会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包括:实行党政分开,进一步下放权力,改革政府工作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若干制度。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定今后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确定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并在总结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概括。党的十三大是一次全面加快改革、开放的大会,它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来,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会议。

中共十四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989人(出席开幕式1965人),特邀(1927年以前入党,并在党内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代表46人(出席开幕式35人),代表全国5100万党员。江泽民作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十四大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科学概括和评价,强调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会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正式确立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号召全党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十四大最大的亮点之一,是确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会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十四大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做持久的努力,又要有紧迫感;既要坚定方向,又要从实际出发,区别不同情况,积极推进。

十四大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强调指出,14年来,我们从事的事业,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共十五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应到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出席开幕式的代表和特邀代表2074人),代表了全党5800多万党员。大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M6`$EOV{1BGLZ6VD8QR9(Q.png

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分析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从“新境界”“新水平”“新判断”“新体系”四个方面,充分肯定了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大会修改后的党章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强调,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十五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划了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进一步具体化。指出从现在起到21世纪的前10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和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

大会第一次科学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明确提出这些基本目标和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面向新世纪,要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大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些论断,是党在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大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和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责任编辑:翟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至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介绍。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