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 - 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党支部 - 思政网育人号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2019年10月23日下午,支部举办了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全体党员出席会议,听取了调研报告。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两个月的时间里,支部赴五所大学、六处青少年心理辅导站、三个智库机构,围绕“智库管理机制建设与研究队伍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模,创新与服务质量提升”“陶老师工作站运营服务模式创新与质量提升”三个主题完成了调研工作。从行政管理、工作保障、经费支持、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形成调研报告,同时针对我们支部的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整改措施。会上各调研小组汇报了研究结果。
会后,各位党员同志分享了调研过程中的感悟,他们表示在调研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调研工作对自身的工作领域非常有帮助,调研的过程中也和同盟院校建立了工作网络,意义重大,收获良多。
主题教育调研交流会议现场.JPG
附:主题教育调研报告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调研
重点新型智库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心理健康研究院
自9月份学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来,我院从9月下旬开始根据学院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围绕“智库管理机制建设与研究队伍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模,创新与服务质量提升”“陶老师工作站运营服务模式创新与质量提升”三个主题成立了三支队伍开展了充分的调研工作。在调研过程中学习到很多优秀的工作案例、工作经验,反思了我们存在的不足,集体探讨了我们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工作措施。
一、智库管理机制建设与研究队伍建设
(一)反思我们工作中的不足
“南京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院”于2018年12月被批准为南京
市六大重点新型智库之一,对于智库的研究与管理工作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我们的研究队伍长期从事高校学术理论研究和心理咨询服务,对智库的咨政建言功能了解有限,对心理学与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不够,所以难以从学术调查演变为社会调查,难以突破研究结论的学理性局限。如何做好研究取向的转变、研究成果的转化,这是我们研究队伍需要首先突破的困难。另外智库不等同于书斋研究,它需要与政府的对接、与市民生活的对接,这需要一个完整的管理团队,而我们目前的管理人员该方面的能力有限,另外关于智库研究成果的传播问题我们也需要探索。所以,围绕“智库建设的组织机构建设、专职科研人员性质、学术活动的开展、学术成果的产生与转化渠道”等方面我们前往其他智库开展学习与交流。
(二)学习调研单位的先进经验
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是江苏省首批9家省级重点高
端智库之一,依托南京市委、南京大学与2016年开始建设,聘请44名智库研究员,涵盖学科历史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传媒学等领域。他们具有资源整合的优势,研究院依托江苏省宣传部、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大学,政府与高校密切联系、共同合作。他们的研究领域具有独特性和话题的敏感性,研究院聚焦南京大屠杀史、抗日战争史,这个话题极具话题性和敏感度,鉴于此的国际关系研究也比较容易引起国家领导人及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他们的研究团队分为3个层次,专职科研人员、博士后流动科研人员、兼职智库研究员,主要依靠专职科研人员进行成果转化工作,把学术研究转化为咨询政策报告。智库研究成果的递送渠道也具备优势,每年国际公祭日的召开,国家领导人及相关部门的领导都会参加,研究成果直接递给国家领导人,成果转化的决策影响力较高。他们的经费也较为充足,省智库100万,市智库50万,主要用于举办中日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课题招标经费等,经费方面使用灵活,吸纳了更多的人才为智库服务。南京师范大学法治现代化智库采用“学校智库特区”模式运营,给予20个编制,单列入博士生和博士后招生计划,以保证充足的研究力量和高水平研究能力,经费也非常充足。既有省委宣传部拨款,也有社会捐赠和学校配套。南京大学紫金传媒智库整合了南京大学六个学院的研究力量从事该智库的研究,社会发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政府管理学院、法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等,实现了学科整合,打破了学院之间行政藩篱和学科隔阂,实现了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课题组作为基本研究单元,管理自主灵活。南京政务舆情研究院,共有专职研究人员20人,兼职研究人员7人,成果呈现主要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舆情监测报告、传播效果分析报告、政务新媒体考评报告、课题调研报告、智慧城市建设开发与咨询,计算机软件开发小程序等。智库专职人员目前以任务完成量进行考核,兼职人员不参与考核,以项目合作形式为主。经费方面以预算形式制定年度经费计划并实施。
(三)初步探讨的改进措施
整合校内研究力量: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跟学校教育、社
会治理之间都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整合校内该领域的研究力量,将教师教育学院、幼儿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网格学院的研究队伍有选择的整合进来,以扩大研究的议题,深化研究问题的全面性和针对性,保证研究成果的实效性和咨政建言的采用率。
以课题形式作为研究单元:可根据研究主题面向学校和社会
发布研究课题,集多方力量开展调查研究。课题形式便于灵活管理,也便于保证研究的自主权,基本做到去行政化。经费管理也主要以课题分类分拨,实行课题负责人制度。少量行政与传播工作经费归口心理健康研究院实行统一支配。
建设成果发布平台:智库研究成果除上报政府部门外,还应
当建设属于研究院的成果发布平台,根据受众需求和社会环境需要以多媒体形式发布形式多样的研究成果,既扩大智库研究的影响力,也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与服务质量提升
反思我们工作中的不足
工作队伍的专兼职情况影响工作质量的专业性:我校近两年
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接待量在逐渐升高,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包括人际关系、情感恋爱问题等一般心理困扰以及抑郁、焦虑、双向情感障碍等中重度心理障碍。各类问题人数按照严重程度区分,一般心理困扰人数占49%;中度心理问题占30%;严重心理障碍人数占21%。其中有自杀念头及行为的学生数明显超过往年。这些问题的背后既有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和成长困扰,也有我们对学生大学适应性指导的不足。我们的工作队伍从数量看并非不足,主要在工作的专业性上存在不足,我们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中心的4名教师专业性很强,但单纯粹依靠这支队伍是远远不够的。基层队伍,各学院的心理辅导员来自不同的学术背景,确实很难在短时间内驾驭这份工作。所以我们需要从这种辅导力量的现状出发,反思我们专业性提高的路径,也同样要创新我们的工作模式。
工作人员的专业发展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们中心的四位教
师都是中级职称,多年未有提升,主要是学校现有的职称评审制度和他们的工作实际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向学校人事管理部门提出评审和激励策略。
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和学生心理活动开展:我校从
2012年开始作为公共必修课开设,结合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挑战和内在冲突、发展主题和任务,设计开发了5个主题,课程共计8课时0.5学分。但是从18年开始课程未纳入培养方案,改为线上尔雅课程进行。线上课程无法借助课堂这一平台宣传心理健康理念与知识,无法让学生参与体验和互动,也无法向学生宣传心理自助和求助方式。我们的活动开展主要围绕320和525主题活动开展,大学生心协也会在校内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活动。我们的活动质量因为能够得到非常专业的指导,所以这方面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普及性方面需要创新。
4.工作场地不能得到保障:我们目前在方山校区的咨询辅导场地处于教学区,无论从咨询环境和场地面积上都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需要向学校提出申请,并一起解决工作场地建设和优化问题。
学习调研单位的先进经验
专兼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及专业发展路径:南京师范大学咨询
中心专业人员4名,兼职咨询师10多名,兼职实习咨询员7名。咨询量一年1200人次左右。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现有专职心理咨询师8人,其中副教授3人,兼职与实习咨询师20余人。每年咨询量约3200人次。职称评定走思政系列,职称评定的标准就是省里的标准,目前3位老师评上了副高。专业成长方面,两周一次大的团体督导,支持专业人员参加培训,每年每人20到30天,也会邀请专家来学校给老师培训。南京邮电大学有6位专职人员,兼职15人,聘请脑科医院专家10余人作为临床心理督导与顾问,定期邀请脑科医院专家给老师们督导和培训。注重专职心理咨询师的培养,专业督导和长期督导相结合,同时也形成了兼职和实习咨询师的培养体系。专职人员每周咨询20-25人次,兼职人员每人每周1-2个半天,咨询量每年3400人次,咨询量较大。教师都是思政系列职称,在省里评。人事处支持每人几万元参加长程班培训。南京审计大学目前有专职人员7位,其中博士5位,硕士2位,暂无兼职人员,只是部分辅导员会协助完成心理必修课的教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只要时间允许,经费全力支持。专业人员职称评定可走教师系列,也可走思政系列。南京工业大学目前有专业人员6名。开设团体辅导课,主要是心理委员培训,每年的咨询量大概1500人次。目前教师每人每年6000元培训费,专业人员职称评定可走教师系列,也可走思政系列。
2.各校工作场地建设基本情况: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目前有咨询室3间,其他功能室5间,面积500多平米,经费从学工支出,大概每年30万左右。南京大学有6个功能室(咨询室、团体辅导室、督导室、培训室等),5间办公室,面积共1000多平米,其中培训场地180平米,鼓楼校区有办公室、团辅室、咨询室大概100多平米,经费大概每年35万,活动经费5万,专家队伍经费10万,行政经费10万,兼职10万。另外还有经费来自省示范中心、项目会议经费、课程经费、校友捐赠等。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心理中心重新规划建设,新的咨询场所设有接待室、个体访谈室、沙盘室、放松室、督导室及团体辅导室等多个服务区域。南京审计大学设有四个书院,每个书院有办公室、咨询室、团辅室、户外活动室,心理中心配有等候区。南京工业大学总面积1000平方米,设有学生预约区、咨询室、团辅室、测评室、会议室等,另外还有素质拓展区域是户外区域,未计算在内,每年的工作经费大概20万左右。
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开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课程开设方面,调研的高校中,南京师范大学开设选修课和大一新生网络课,学生需要登录完成学习;南京大学开设选修课,2学分,32课时;南京邮电大学开设新生适应讲座,8课时,0.5学分。南京审计大学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32学时,2个学分,南京工业大学有选修课,没有必修课。
活动开展方面,南京大学心理中心与国内外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机构展开了良好的合作,组织了一些颇有影响的学术会议和专业培训。为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各学院相继成立心理工作室,积极开展各类心理服务及心理教育。南京邮电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与南京脑科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了心理学研究生实习基地,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与医院心理医生之间开始实施双向转诊制度。南京审计大学采取书院制的方式,每个书院由不同的老师负责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南京工业大学对心理委员的培训很系统,有专门的心理委员工作手册,注重心理委员的培训,心理委员工作原则、工作方法工作任务等都非常明确、系统、专业,每年三分之一的问题学生,通过心理委员上报。心理委员的选拔和培训要求很严格,必须修满培训学时才能发聘书。
(三)初步探讨的改进措施
1.提升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品质:目前我校咨询量相对较少,一方面中心人员配备相对不足,其他高校专兼职人数远远多于我们学校,另一方面咨询时段不太匹配,今后要增加咨询时间段,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咨询需求,最大程度为学生服务,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能第一时间找到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在保证咨询数量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心理咨询服务品质。加强专职心理咨询队伍的培训与督导,建立专职队伍的日常培训与督导制度,选派专业人员参加高规格的长程培训,邀请知名专家来中心讲学与督导,定期对个案进行研讨、开展同侪督导,进一步提升咨询质量和效率。建立中心与各学院的个案联席会议制度。对重点和危机个案,可由中心专业人员与各学院开个案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帮助计划,并在中心专业人员督导下开展日常生活中的后续帮助。
2.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建立针对院系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长的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培训,培训相关人员危机干预的基本知识,使得危机干预工作更规范和高效。同时,关注辅导员自身心理状况,为辅导员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减压,避免因他们的压力过大而传递到学生身上,造成恶性循环。加强和完善个案转介制度,需要与南京脑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危机转介诊疗机制,聘请专家作为我校专业顾问,便于学生及时得到有效治疗。
3.完善专业队伍的职称晋升机制:由于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实务工作上,科研方面和其他专业老师相比没有优势,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各高校心理中心的老师都可以评思政系列职称,评定标准都是按照省里的统一标准,希望我校也能完善心理老师职称评定制度,可以选择思政,或者思政和专业教师系列中任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职称类别。
4.场地建设与经费支持方面:我中心在方山校区场地有限,不利于工作的整体开展。我们需要向学校提出申请,申请加大对方山校区咨询服务场地的投入,并有规划地建设各类高质量、有特色的功能室,保证各项服务的开展。另外,我校预约员队伍一直承担着大学生心理预约电话的接听,一般都是晚上的时间,没有劳务报酬,造成队伍的流动性很大,自愿的人数也越来越少。每年都要花很多时间去招募和培养新人,如果能把他们作为勤工助学岗位设置,给予一定的劳务报酬,队伍会相对稳定,也能利用白天时间接听电话,有利于预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陶老师”工作站运营服务模式创新
(一)反思我们工作中的不足
“陶老师”工作站是我们心理健康研究院承担主要社会服务任务
的分支,目前的服务量是非常高的,每年的接线、面询以及7+1服务模式下其他各个方面服务的人数都是逐年升高的,一是源于全民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二是不断扩大了我们的服务内容和项目,让更多的需求者能够来到工作站得到专业指导。但我们不能仅满足于量的提升,更重要还是必须关注我们作为公认的专业机构的服务质量,所以我们在为数不多的全国有跟我们有类似的服务模式的机构中挑选了湖北省心理健康研究所,也叫“东方明见心理研究所”,围绕“服务质量提升”问题对其进行了“解剖麻雀”式的详细考察。
(二)学习调研单位的先进经验
东方明见心理健康研究所是是由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江光荣教授等人发起成立的民办非营利机构(NGO)。致力于将东方传统文化智慧与西方的现代心理学结合、开展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开发、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针对我们的工作不足,我们重点考察了两个方面:
1.咨询质量的追踪和评估方面的做法:尽管该研究所开始面询服务时间还不长,大约从2018年底才开始提供面询服务。因此从个案的数量上并不是很多,机构也并不以此服务盈利,但是他们对面询质量的监控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为了更好地评估个案在接受心理咨询后的效果以及对咨询服务的满意度,他们制定了两份问卷,在每次咨询前后发放。一份在咨询前填写(治疗成果计量表ORS),用于了解个案过去一周的咨询效果,一份在咨询后填写(面谈计量表SRS),用于了解个案对咨询师的满意度。两份问卷都是由前台助理发放给来访者,结束后由助理回收。两份问卷都比较简单易操作。每张表总分都是40分,每条线段代表10分(长度10厘米),个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感受,在线段中划出他的分数。例如,他目前感觉一般中等,就可以划在线段的中间,如果可以打到8分,就划在线段后半部分约80%处。并非每次回收后都会反馈给咨询师,会将几次咨询后填写的表格放在一起对比,如果出现突然的状况恶化或者突然对咨询师反馈下降,就会跟咨询师反应和沟通。这样的前后测,不仅仅是针对咨询师(像监工一样)随时关注到他们的咨询质量,更可以起到帮助咨询师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前后测反馈和前面几次测试形成连续谱的对比,可以帮助咨询师了解个案这周可能有些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可以帮助更有针对性开启一段对话,也可以看到个案是否存在脱落的风险,提前给咨询师预警,提醒咨询师及时调整咨询状态
2.科研转化(产学研结合,科研为咨询和实务服务)方面的做法:他们的科研不同于高校的科研,他们更偏重于为咨询和实务工作服务的科研。最明显的地方就是两份咨询质量评估表,他们是学习了国外已经被论证的有效的科研成果,带回国内,为自己的咨询所用。他们所有的科研都是基于为更好的提供咨询服务,提升咨询效果和咨询师胜任力等方面的研究。这样的科研不是单纯为了书面成果的科研,而是切实为提升咨询实务服务质量所做的研究。
(三)初步探讨的改进措施
1.研制咨询质量评估工具,以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咨询质量评估是我们过去在十分信任志愿者的专业能力的情况下忽视的一个环节,将来我们既需要借鉴东方明见以及使用的质量评估工具,在保证使用信度和效度的情况下开发出适合我们工作站自己服务对象和使用者的评估工具。用追踪出的评估结果来反思我们的服务效果,从而促进我们专业队伍的咨询能力的提升和工作站整体服务质量、社会声誉的提升。
2.以科学研究促进社会服务质量的提升:转变工作站实务工作人员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割裂认识的情形,所有的社会服务都需要科学研究的推动,这样才能体现我们服务的专业性,而且才能使我们工作者的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敦促和提升。下一步将采取课题发布制度,研究小组制度,让实务工作者和研究工作者有效融合,提升实务工作者的科研意识,并通过合作指导或者专项培训等提升实务工作者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