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专题报道我支部5位专职热线老师工作事迹 - 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党支部 - 思政网育人号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2020年12月24日,南京日报专题报道我支部5位专职热线老师工作事迹,深受社会好评。
http://njrb.njdaily.cn/njrb/html/2020-12/24/content_62_14651.htm?div=2
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 陶老师工作站.jpg
热线室.jpg
“陶老师”在接听热线.jpg
有心理困扰,找“陶老师”。对于南京乃至全国的中小学生、家长来说,陶老师热线025-96111并不陌生。陶老师工作站由南京市教育局主办、南京晓庄学院承办,已连续28年为全国广大中小学生及家长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2020年,96111热线获评中国最专业可靠心理热线。
强大的服务背后,离不开专业、敬业的“陶老师”队伍。这支队伍中,直接面对学生、家长的热线员由5位专职接线老师和144位兼职志愿者组成,他们每年平均接听电话5000多例,面询2000多人次,进学校进社区、暑期夏令营、家长讲堂、微信微博等服务项目惠及数万人次,今年因为疫情防控,服务量翻倍增长。为了接好每一个电话、服务好学生和家长、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错过饭点、不敢喝水、整夜不能睡觉,这些对她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夜班白班连轴转
错过饭点是常事
陶老师工作站位于南京市建邺区北圩路41号南京晓庄学院内。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热线间24小时灯光明亮,每天下午四点后和周末时间还有面询安排。进入大厅就是一面笑脸墙,孩子们灿烂的微笑是他们工作的动力,也是目标。尊重、接纳、真诚、保密八个字作为工作守则写在笑脸墙上方。12月17日上午9点半,笔者来到工作站时,陶老师热线组组长杨璐、督导师付林涛正在召集5位专职接线老师陈蔚、杨雨、葛迪、杨雅、袁梦开会。
开会的地点就在和热线间一玻璃之隔的小办公室内,7个人把所有空间都填满了,记录本、笔记本电脑都只能放在腿上。“得随时听着电话铃响,跑过去接,但开会的声音又不能影响到接听电话。”杨璐解释“挤”在一起的原因。
5位专职接线老师全部到齐,刚刚结束夜班、本该休息的陈蔚也没有缺席。“昨天晚上,接了两个电话,上半夜没睡,下半夜还好。”陈蔚说。
1天24小时,陶老师热线除了下午4点至8点由志愿者老师负责接听外,其余时间均由她们5位负责。上午8点至下午4点两名接线员在岗、晚上8点至第二天早上8点一名接线员在岗。
“一个电话通了五十分钟,”陈蔚介绍,那是一位高中学生的家长,他们的孩子面对每天的作业都处于焦虑之中,坐在书桌前动不了笔而又不肯睡觉。倾听、交流、沟通,最后她帮这个孩子预约了面询,希望孩子能来和“陶老师”见一面,看看到底是什么问题。
“这还不是棘手的。”陈蔚介绍,今年5月份,还是她值班,凌晨两点接到了一名男生的电话,这位学生和他的好友联系不上,而他怀疑这位好友在自杀。赶紧联系,若干个电话打完,直到确认这位好友好好地躺在学校宿舍的床上后,她才又躺下,而此时已经是清晨5点48分。
5位专职接线员清一色是女老师,平均不到一周就要值夜一次,因为没人相陪,个个在深夜漆黑空旷的大楼里都练成了“女大胆”。
“倒不是真的不怕,而是觉得你在这个岗位上,就要承担应有的责任,把这个班值好、热线接好。”陈蔚说。
“胆大”可不只是体现在值夜班这件事上。“胆大”的袁梦在羊水破了的情况下,竟然没有直接去医院。“那是3年前生二宝的前一天。”她介绍,怀孕37周的她在上班的路上发现羊水破了,想着今天的值班工作根本没有事先安排交接,此时联系人来接替也需要两三个小时,她还是决定先来到单位接线。等她处理好一切再去医院时直被医生批评“木骨哦,再晚来两个小时你和孩子就都有危险了”。今年2月初的航班因为疫情大幅减少,“胆大”的陈蔚花了往常两倍的费用紧急从老家购买了机票,冒着风险第二天准时坐在了热线旁。
因为5个人轮班,缺一个人其他人就要顶上,为了不给其他人添麻烦,不到万不得已,她们都不愿请假。刚刚新婚的杨雅将婚礼拆成了3场,愣是没请一天假;今年9月,骑电动车摔伤腿的杨雨拖着伤腿继续来上班;处在哺乳期的陈蔚,在儿子不吃奶瓶不喝奶粉的情况下,也没有请假,最终老婆婆打车把儿子送来工作站“吃饭”。尤其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学习的生活考验着亲子关系和家庭交往方式,热线电话比往日翻倍的“热”,他们更是不能考虑休息,面对疫情严重街上空旷无人时仍要往返上下班的他们,从没有考虑过退缩。
工作站的热线间有一张零食桌,上面摆满了方便面、小饼干,“这是工作站为大家配的‘福利’。”杨璐介绍,因为电话进来的时间、通话时间都无法控制,接线老师们常常错过饭点。有一次,袁梦的早饭在微波炉里热了三四次都没有吃上,后来直接吃了午饭。担心错过电话,她们当班时尽量少喝水避免上厕所。
葛迪的孩子今年3年级,因为经常不能按时下班接娃,她把孩子委托给了好多其他孩子的妈妈,下午接到她电话的同学妈妈都已习以为常,电话一通就明白她的意思,直接对她说:“好嘞,带到我家去,你忙你的,就在我们家吃饭睡觉了。”
尊重、耐心、专业
天塌下来也要把手里的电话接好
因为成天被倾诉各种问题,心理咨询师常被称为“消极情绪的垃圾桶”,也常被想象成集中了负面情绪和能量的“定时炸弹”。当天的会议,她们是讨论年终报告以及年终大会的细节,开会过程中,笔者注意到,5位老师风趣幽默,时不时互相打趣几句,讲到一些糗事还会默契地集体发出爆笑,让我们这些外人被她们的快乐情绪所感染。
“既要能够与家长、孩子共情,但结束之后又要很快地从情绪中抽离,这是对心理接线员的专业要求,也属于极高的要求。”付林涛是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系统的注册督导师,5位接线老师接电话的情况、心理状况等,由她负责督导,像她这样专业的督导师,全国只有两三百人。
付林涛说,作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陶老师”不能站在说教的角度与家长、孩子沟通,而是要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在接听电话时,头脑要保持高速运转,同时身心也要无限靠近。因此,一天电话接下来对热线员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精力的耗竭。
因此,5位接线员需要经常性的接受督导,提升工作能力与心理素质。除此之外,她们还需要不停的“自我补给”,利用在上班路上、在休息之余的时间,吸收新的心理知识。对她们来说,督导与学习就像一个加油站,是她们补充能源再继续前进的动力,让她们更专业,更好地帮助来咨询的家庭解决问题。
心理热线的通话时间一般较长,一个电话需要交流三五十分钟是常有的,而希望呼入的电话在接不通后会在短时间内不停地打。
“所有呼入的电话,热线间的屏幕上都会显示。在下一个电话呼入时,我们不能着急,无论怎样,我必须给眼前这个咨询者充分的时间、耐心与尊重,其余的压力与焦虑自己去承受。”陈蔚说,但是,如何控制服务时长、增加接线量,在有限的时间解决更多的问题,这是对她们专业的考验,也是她们自愿担起的压力。
面对这份高强度的工作,陶老师热线的工作人员也成为了彼此坚持下去的支撑。葛迪坦言,可能是热线接多了,她们之间非常能“共情”,能相互体谅,在忙起来没时间吃饭时,会给彼此叫个外卖,在家里有事时,会互相分担工作,有人值夜班,会在临离开前打开走廊的灯等等,天天治愈别人的她们也在通过这些小事治愈着彼此。
发挥“窗口”作用
解决问题并做好心理科普
不同于很多心理咨询机构,陶老师热线从不把求助者看作病人。
陶老师工作站主任、南京晓庄学院心理研究院院长任其平教授说,他们认为,求助者各种看上去有不良倾向或伤害性的问题,本质上都是寻求发展的一种表现,而这种内在的深层的寻求发展的倾向和动力,正是求助者自我改善的根本资源。他们的大量工作在于心理知识的科学普及,在孩子还没有出现心理问题之前,就告诉家长怎样做。心理咨询是陶老师热线发现问题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减少孩子心理疾病的发生。
与以前陶老师热线接进的电话基本是中小学生及家长不同的是,近年来,幼儿园家长呼入的电话量增多。
“幼儿园家长给我们打电话的问题集中在行为习惯、情绪控制方面,”袁梦介绍,她最近接到一个幼儿园家长打来的电话,孩子经常哭闹,一旦要求不被满足就能哭一两个小时。这种电话并不是个别,尤其是二胎政策放开后,很多家庭都开始要两个孩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对大宝的心理建设和关心的缺乏,导致了很多低龄儿童出现情绪、心理问题。
“很多孩子的问题会在早年养育时期就呈现出来,所以在接到低龄儿童的来电时,我会跟父母交流孩子的气质类型、养育类型,提出适当建议,促使家长理解自己的孩子,调整养育方式,让孩子看似有问题的行为得以改善。”袁梦说,如果家长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动,有机会观察、了解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那么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心理问题的累积。
除了“窗口”成天面对学生、家长的接线老师,陶老师工作站还拥有一支在全国享有盛誉的咨询师与督导师队伍,提供面询、生物反馈、危机干预、广场咨询、家长讲堂、心理教师培训等全方位、立体化的公益心理服务,配合着“窗口”的老师们。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陶老师热线呼入量大增,工作站第一时间启动预案、24小时服务热线从2条增加到4条、发布“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生的心理支持与帮助”建议、举办线上线下系列家长讲堂、面向海外中国留学生开通心理援助服务……帮助万千家庭缓解情绪。
“后疫情时代,陶老师热线量有所回落,但学生、家长们的困惑并未减少。”陈蔚说,她们正在整理最新的热线数据,希望从热线的变化中发现一些共性的东西,让这个社会、家长少些焦虑,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本组撰稿赵静李政
5位专职“陶老师”的十二时辰.png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