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外院先锋故事,译外语模范风范(七)——王宏印

2023-05-15 08:30:11 张亚茹 张竞文

随着南开大学的诞生,外语学科作为南开大学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度过了104年的风雨历程。百年来,外院人才辈出,涌现出了许多模范人物。为做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南开故事、外院故事的新时代外语人,外国语学院硕士生第一党支部策划开展了“集先锋故事,译模范风采” 活动,用多语种追忆先辈事迹、学习榜样精神,追忆外院发展的不凡岁月,赓续中国情怀、南开特色的外院人品格。

本次活动以中、英、日、俄、法、西六个语种呈现了七位外院模范人物的事迹,每期文章中将与大家分享一位模范人物的先锋故事。

本期,我们一起走近王宏印教授,体味他不平凡的一生

高深做学问 低调做学人

微信图片_20230508143046.jpg

王宏印(1953-2019),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研究中心副主任。他生于陕西华阴,长于俊秀峭拔的华山脚下。1976年大学毕业后,曾从事科技翻译,兼作导游与学术口译,人生经历极为丰富。2000年底,王宏印调入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在治学上,他以跨文化研究与比较研究为基础,主要从事中西文化典籍翻译与中西翻译理论研究,兼及人文社科类比较研究和文学创作,出版各种学术书籍6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微信图片_20230508143052.jpg

赴美留学,树终身目标

1988-1990年,王宏印赴美留学,期间系统学习了跨文化交际学,由此产生了“一辈子促进人际交流和沟通”的理想,将“促进中西方文明的交融,国学和西学的沟通,世界各国的艺术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

译贯中西,品诗歌典籍

王宏印曾担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会长,在典籍翻译方面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和独特思路。他以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公孙龙的研究为开端,陆续重点研究了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石涛的《画语录》,逐步拓宽了对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范围。

诗歌翻译也是王宏印多年来从事的主要翻译活动之一。他从英语诗歌的汉译做起,继而是现代汉诗的英译和古典诗词曲的英译。从艾米丽·迪金森、艾特略到毛泽东、鲁迅、于右任,再到唐诗和宋词,王宏印深刻体会到了“汉英有别,诗词有别”。

低调做人,高深做学问

说起“学问”,王宏印认为学问并不等于研究,学问是一个比较贯通的阶段,是一种“精神状态、智慧状态、灵魂状态”。他曾说“高深做学问,低调做学人”,从不与人争功,一心搞学术,潜心追求真知;也直言自己“喜欢正直诚实、真心求学、功底扎实、刻苦钻研、百折不挠的弟子,不喜欢人云亦云、浮在上面扎不下去的学生。”

回顾王宏印先生的治学理念和学术道路,身为新时代的南开外院人,我们应以其为榜样,脚踏实地,厚积薄发,学习其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先锋模范事迹是我们传承发扬外院精神最生动的教材。争做模范,路在脚下。愿我们都能如他们一般,以宽广的国际视野、扎实的学术素养、坚定的理想信念、热诚的爱国情怀,努力成为优秀的新时代南开外语人


责任编辑:张亚茹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本期,我们一起走近王宏印教授,体味他不平凡的一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