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推行“老带新,手拉手,协同育人”的工作模式,发挥优秀前辈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大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取得良好成效。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建立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示范带动作用。”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为导向,打造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模式。进行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组织优秀资深思政教师指导帮助青年专业课教师,共同深度挖掘、拓展开发专业课已有思政元素,培育专业课程的价值倾向和家国情怀。在与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老带新手拉手”工作中,我部资深思政教师谢黛菱与公共管理系青年教师王元琨“手拉手”、“结对子”:青年教师定期与优秀资深教师请教,厘清课程结构,梳理每个学习单元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育人功能,结合时政要闻与地区历史文化,整合、增加教学内容,设计了《追求光明、幸福和英雄主义的价值观—蒙古族姓名文化探究》专题教学环节,获得首届内蒙古自治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创新推行了“专业课教师和思政教师共讲一堂课”的模式:在专业课讲授尾声时,先由专业课教师对所学知识的思想性进行“点拨”,随后将“教育的接力棒”传递给思政老师,让思政老师进一步巩固、强化这种教育效果。在两位老师的通力配合下,将导游专业的知识巧妙、自然的搭建到“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浓厚的家国情怀”的高度上,达到了“千姿百态”的教育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感、幸福感和坚定的职业精神。
谢黛菱老师在微课《追求光明、幸福和英雄主义的价值观—蒙古族姓名文化探究》中进行专家点评
谢黛菱老师与王元琨老师“老带新手拉手”共同备课获得
首届内蒙古自治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
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推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要提“提升颜值”,用信息化技术“包装课堂教学,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上的创新。在“专业课教师和思政教师共讲一堂课”的模式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教研部鼓励组织自身思政教师与青年专业课教师共同拍摄微课,以“青年教师为主讲,资深教师当专家”为主要形式,实现了“共讲一堂课”的设想。其中我部教师谢黛菱与旅游专业教师王元琨共同设计拍摄的微课《草原礼节的洗礼—蒙古包做客习俗探究》,荣获高校优秀网络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成果(微育人作品)二等奖。不仅增进了青年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完善了资深思政教师的“以信息化作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载体”的能力。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的“老带新手拉手,协同育人”的工作模式, 科学地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每一堂专业课程之中,深植于每一位专业教师心中,点亮青年教师心中的理想信念,用信仰的力量引领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执着攀登,收获精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