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师裴国霞立足三尺讲台坚毅笃行教书育人使命

2021-12-19 22:25:55

立足三尺讲台,坚毅笃行教书育人使命(1)

——记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师裴国霞

身为人民教师,选择了从教生涯,就与学生一同踏上了探求知识的征程。践行为人师表,锲而不舍,教艺精湛;犹花圃园丁,辛勤耕耘,启迪智慧;像蜡炬成灰,甘于奉献,师生交融。默默坚守在高等教育教学岗位39年,在平凡的工作中坚毅笃行着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

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校园中,总能看裴国霞教授忙碌的身影,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学术交流,科研探究,她身体力行的担当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裴国霞毕业于原内蒙古农牧学院,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在水利、土木、农业工程学科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她讲授六个本科专业3门核心课162个班次,毕业生4824人。指导毕业设计21届;课程设计22届;实习14届。讲授研究生课程7门,培养研究生13届。担任5届本科生班主任。

她具有广博知识、深厚功底和精湛教学技艺,潜心教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注重因材施教,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课程建设,强力科学研究,注重创新、协作能力的培养。严守师德师风,以真情系学生。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青年教师培养、学科建设及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卓著。

在水污染防治、河流动力学等领域,完成科研课题11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主持完成教学质量工程项目7项。主编、副主编出版省部级规划教材7部。主编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70余篇。曾获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人),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奖(主编),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荣誉。

潜心教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本科教学中,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考核、实验课教学等多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开课前学情分析,做到有的放矢。随着“高效课堂”的引入,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针对水力学课程特点设计调查问卷,开课前组织学生完成问卷,了解到学生前修课的数学及力学课程完成情况、班风学风及个体差异等。在充分了解学情、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划分学习小组,组织开展课下讨论,因学时有限,学生个体差异、学习方法各不相同,很多教学内容通过课下小组讨论加深理解,解决了因学时不足,学生对于基本概念掌握不扎实、如何应用基础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无从下手这一棘手问题。充分剖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有情感和内容的交流,在教学互动中要有批评质疑的味道在其中,培养学生有理想、有目标,善于思考、勇于克难的优良品行,在大学本科期间掌握水力学基础基础理论及基本水力计算,练就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推理,为专业课学习或毕业后的经一步深造夯实水力学基础。

采用知识点贯穿课堂教学,脉络清晰,教与学相融。课堂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有机融合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引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目的体现者,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中心,教材是教与学的媒介。将教学内容凝练为若干知识点,以知识点为主线条,结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籍,有效地贯彻实施了水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通过知识点贯穿组织课堂教学,板书展示知识点,PPT结合教材呼应知识点,穿插flash动画视频,实物教具辅助知识点,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问题导向式组织课堂教学,紧扣知识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互动。围绕教学重点内容,结合学生的提出的问题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在水力学课程中,对有压管道恒定流和明渠恒定均匀流两章,则采用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围绕重点内容由教师拟订自学提纲,学生在规定的学时之内完成自学内容和相应数量习题,开展课堂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并适当给予拓展和引深。实践证明,问题导向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营造出教与学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充分体现因材施教,达到了教与学的高度统一。

随堂检测,实时掌握线下小组讨论教学效果。课下讨论以各章内容为讨论的基本单元,针对各章知识点给出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为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同时给出4-6道难题。每章讲课前发到各位组长手中,教学过程中由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教师(或助教)深入学生的课下小组讨论,积极加以引导。对于课下讨论的效果,每章结束后,在课堂上的规定时间内组织测验,由组长汇总小组成员的答案,随后教师提供参考答案,组长交换评定各组成绩,交由学委汇总保存。该成绩按10%计入课程总成绩。实践证明,线下分组讨论不但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质疑商榷中达到了科学思维的训练。

设立专题研讨,夯实基础。拓宽视野。在水力学课程教学中,设立以“水柔滋润万物  水刚滴水穿石”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开课的同时进行布置,学生边学习基本理论边积极准备研讨内容,在基本理论讲授之后,组织专题研讨。以组为单位汇报答辩,由课程组老师组成评委会,结合文档资料评定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给予奖励。学生全程积极参与,从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确定选题,到整理分析,PPT制作,周末的教室中总能看到他们热烈讨论的场景。通过设立专题研讨,引导学生围绕自然界及工程中奇妙的流动现象,探究奥秘分析原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联系实际的作风,在农水卓越2017级的水力学课程中实施,实践证明是一种值得推广教学环节。

注重课程建设 强力科学研究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从2000年起开发研制《水力学》多媒体软件,2001年开始先后推广应用到我院的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四个专业的《水力学》课堂教学中,并收到良好的效果。积极开展教材建设,在1997年开始主编的《水力学思考题》、《水力学辅助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又先后主编出版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水力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水力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水力学》,《水力学学习指导与习题详解》等。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发行的《水力学》教材被国内十几所高校采用,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水力学》,以“定位准确、效果明显”受到兄弟院校的好评。

依托水力学实验室,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制作小型实验仪器,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作和参加科技竞赛。几年来指导学生制作完成的科技作品8项,其中由邢慧峰等4位同学完成的“微型水循环系统”荣获第三届 “挑战杯”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发明制作类二等奖。由赵建等四名同学完成的“管道余能利用装置”获“首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由孟毅楠等四位同学参与完成的“水击压强实验仪”装置为水力学开设创新实验创造了条件,同时弥补了国内动态时显水击微型实验装置的空白。学生们踊跃参加水力学第二课堂活动,不但能使理论联系实际,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通过失败、改进、再改进克服了重重困难,更磨炼了学生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

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要强起来。关键点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她从1995年至2010年期间任给水排水学科部主任,现在兼任学院教学督导员。一直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先后对本学科的张志、梅小乐等8名青年教师进行了有计划的培养,对他们在承担课程方面的教学安排、授课方式、课堂组织等给予了指导。对他们平时的业务学习和深造也给予了帮助,使他们很快成为业务骨干。其中张志、刘耕耘已晋升为副教授,李超、卢俊平进一步深造获得了博士学位。实现了流体类力学课程群师资梯队合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优化配置和较强的团队综合实力,近几年又承担着学校的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基于多年的教学积淀,开设“如何夯实教学基本功”的系列专题讲座,指导青年教师参与教学技能大赛,全程跟进青年教师第一轮授课,为学科梯队建设、青年教师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

高等教育中,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在完成繁重的本科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围绕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水土环境污染及治理,河床演变及成因等热点问题,带领研究生攻坚克难,遇到科研瓶颈发挥团队优势,探究问题所在,商榷解决方案。她身体力行与学生一道野外试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多因素共同作用下黄河(内蒙段)河道演变特性及规律”项目,有冬季现场测试工作,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他都是带队出征,冰封期的黄河冰面下水流湍急,冰层薄厚差异很大,采样困难程度难以估量,而测试必须安排在滴水成冰的“三九”天进行。冬季夜长昼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和学生们都是自备干粮连续作战。由于她担心上冰后方便一次要往返几公里浪费时间,因此早上出发前也不敢多饮水,中午在冰面上的便餐能喝上几口热水就十分满足了。相比寒风刺骨,饥肠辘辘而言,冰面作业的安全才更让人揪心。为了获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她带领学生克服千难险阻,最终安全顺利完成科研任务。通过科学研究提升了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同时也树立了学生吃苦耐劳、科学严谨的良好作风。


责任编辑:张艳凤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本科教学中。开课前组织学生完成问卷。在水力学课程中。教学过程中由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在水力学课程教学中。
    Baidu
    map